我們從亨利七世小禮拜堂走到南側耳堂,這裏是許多包括狄更斯在內的英國文學巨匠們的安息地,所以被稱為“詩人角”,有些著名的作家和藝術家比如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沒有被葬在此處,但是他們的雕像和名字也被紀念在“詩人角”以表彰他們對英國文學的卓越貢獻。
看完雕像,我發現角落有一扇小門,而在門框上端懸掛著一塊不起眼的指示牌,上麵寫著:The Queen’s Diamond Jubilee Galleries。哇,女王的鑽石欸!怎麽可能不去看?立馬一把拽著老公就往那扇小門裏鑽。原來這是個位於西敏寺高塔上方的一個空間,之前是用於儲存教堂雜物的,但是在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前,王室和西敏寺決定利用這個空間來展示王室和教堂一些有一千年曆史的珍貴曆史文物和藝術品,並於2018年,這個女王登基鑽禧年藝術廊正式向公眾開放。
雖然要另外付入場費,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參觀的。電梯帶我們到樓上後,我們又走了一段木製的階梯,來到了藝術廊所在的樓層,還沒踏進展品室,就被入口處的玻璃窗給吸引住了,彩色玻璃設計較為現代,而且在每塊圓形玻璃上還刻有藝術廊捐贈機構和個人的名字以作紀念。
進入展示廳,感覺猶如到了一個充滿神秘的閣樓,天花板依舊是用眾多木製頂梁搭建而成,深色的牆身以及天花板營造成一份莊重肅穆的氛圍。雖然遊客很少,但是我倆也禁不住放輕腳步,用耳語來交談。本來會覺得閣樓的光線會比較暗淡,完全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展覽廳雖然保持著西敏寺的古老結構,但是後期設計十分現代化,不但采用玻璃欄杆和開放式的展示台,而且展廳有著巨大的玻璃窗,讓自然光能充分地射入室內帶來明亮溫馨的氣氛。而從這些巨大的拱形形玻璃窗能眺望到西敏寺周圍的美麗景色。更妙的是,我們還能依著欄杆俯視教堂內的景象。很難想象這麽一個有著如此完美視角的空間竟然在2018年前被用作儲存室。
來了藝術廊,當然要欣賞曆史收藏品和藝術品。整個藝術廊分為是個主要的展區包括主要展示信仰和權力的宗教文物和王室加冕禮儀物品;有原始的設計圖紙和模型來展示西敏寺在建築和修複上的演變曆史;有一些紀念品是來展示與西敏寺相關的一些祭拜文物。本來想拍一些國王和女王曾經參加登基典禮時穿的服飾,可惜各個展品都標注著禁止拍攝,所以我也就沒辦法把這些看起來非常之厚重,非常之繁瑣,非常之昂貴的服飾留下“倩影”。不過,能讓我拍到從藝術廊望到的玻璃窗以及不同角度看到的窗外剪影讓我覺得這額外的入場費化的非常值得。
走出藝術廊,我們又回到了底層,來到了教堂的北側回廊,這個回廊呈矩形,圍繞著中央一塊大草坪。從回廊的不同角度能欣賞到主教堂的挺拔的外形結構,還能瞥見塔尖。它不但擁有高聳的尖拱和雕刻精美的裝飾,拱門之間還分布著高大壯實的石柱,顯得非常莊重。拱廊的牆壁上布滿了紀念碑和雕刻,不但有曆史上著名人物的紀念碑和墓誌銘,特別讓我感觸的是看到一塊簡單質樸,但是意義非凡的碑文,上麵刻著:TO THE GLORY OF GOD AND IN MEMORY OF ALL THOSE WHO IN THE FACE OF VIOLENCE HAVE GIVEN THEIR LIVES IN THE SERVICE OF THE CROWN TO DEFEND FREEDOM JUSTICE AND PEACE. 是的,我們要時刻記得並致敬那些為了保衛自由,公正,和和平而犧牲的勇士們。
那天有一群小學生來這裏參觀,本來應該是幽靜肅穆的氛圍,被小朋友們嘰嘰喳喳的嗓門和輕快的奔跑聲的打破了,給教堂帶來了幾分活力。我們沿著回廊,走到了一處據說是擁有最古老的一扇門的PYX Chamber,這間房間對教堂來說可是非同小可,它曾是用來存放西敏寺最貴重的物品和珍寶,怪不得,它的牆壁由厚實的石頭砌成,石牆堅固,粗糙,散發出古老的質感。房間上方是由半圓形的諾曼拱頂支撐的天花板,拱頂的設計顯示出當時建築師們對空間穩固性的高度關注。房間內沒有太多自然光線,隻有從幾處小型的窗戶射入微弱的光芒。厚重的石牆和陰暗的光線增強了空間的神秘感和封閉感。那當然,放財寶的房間,完全,穩固,和隱蔽都要考慮到!
回廊還有一些小禮拜堂用來埋葬曆史上特別是和英國教會相關的重要人物, 包括在十四世紀參與了西敏寺眾多建築項目和教堂翻新的英格蘭最著名建築師之一Henry Yevele。我想如果他在生前知道自己死後會埋葬在這裏一定會覺得很欣慰,能讓他生前死後都守衛著他的畢生心血。
在西敏寺中,珍貴的曆史文物實在數不勝數,但是有一件物品那可是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是真正的英國君王製的“坐證者”。它就是看似一把從古董二手市場上淘來的加冕椅!我眼前的自1300年後曾被25位國王和女王在登基加冕時坐過的這張木椅看起來實在是有些破舊,框架上的金箔已經有些剝落,椅背上刻有亂七八糟的文字和符號。據說以前加冕椅沒有我們看見的玻璃保護屏障,所以有些頑皮的孩子們在參觀時就隨手用小刀在椅背上留下了他們的手筆,估計後來被糟蹋得實在看不下去了,才決定加個保護屏阻止那些搗蛋鬼再摧殘這張有著七百多年曆史的加冕椅。
後來我上網查到,在1950年還發生了一件極其荒唐的事件。幾個蘇格蘭學生竟然潛入西敏寺,偷走了放著椅子下麵的Stone of Scone,想把它帶回蘇格蘭。這塊石頭可不是普通的石頭,這是一塊每位蘇格蘭國王都要坐在上麵加冕的“命運石”。而正是由於它的特殊,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從蘇格蘭“順手”帶回了英格蘭,並決定把它“嵌”進椅子下麵,這樣每次加冕的時候,英國國王就能坐在石頭上“壓住”蘇格蘭王權。你說這個英國國王霸不霸道?愛德華一世不會想到,幾百年之後,英國政府在1996年決定將這塊石頭還給蘇格蘭,但是每逢加冕典禮,它還是會“短暫回歸”以完成它的特殊曆史使命。想不到英國人也是很迷信的,仿佛這塊“命運石”不按時在加冕典禮上露臉的話,英國就怕會分家一樣。唉,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雖然近距離目睹了這把見證英國君王製的有著數百年曆史的非凡曆史意義和價值的老木椅,我覺得另外有一件特別有意義的紀念碑讓我在離開西敏寺前特別駐足細看。這是一塊“無名戰士”(The Unknown Warrior)紀念碑。這塊由深色的比利時黑色大理石製成的紀念碑四周用一圈紅色鮮花來裝飾,顏色上強烈的反差,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讓遊客更加留意這塊葬有一名無名戰士從戰場上運回的屍體,雖然碑下隻埋有一位付出生命的勇士,但是這塊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數無名英雄,也是用來提醒世人這位無名戰士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而是整個時代。無戰才能真正和平,也才能不再有“無名戰士”!
來了一趟西敏寺,猶如讀了一本曆史書!
以上文和圖都是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