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曦光微露, 璿嶺小區的小公園還籠罩在一層薄霧中,空氣中彌漫著不知名春花的幽香和草木的清香氣息。蜿蜒的小徑上,三三兩兩的晨練人影若隱若現,為寂靜的清晨增添了一抹生動。
我和老公悠悠漫步至池邊,遠遠便看見那位熟悉的垂釣人早已就位。他是一位白人青年,個子不高,身材結實,總是戴著棒球帽,穿一件樸素的夾克。衣著簡潔,卻與清晨的寧靜氛圍格外契合。他常開著皮卡在拂曉前抵達,一手提漁具,一手持長竿,不聲不響來到小池一角。他在池邊石階上坐下,靜靜垂釣,宛如與天地獨處,使整個公園都因此而安詳了下來。
我們帶著一袋麵包,本想喂喂池中我們常見的野鴨一家。見垂釣人正全神貫注,我們便不願打擾,更怕驚動池中的魚兒。我悄悄繞至一旁空無一人的兒童遊戲區,在柔軟地麵上扶著鍛煉器材踢踢腿,又舒展幾式瑜伽動作;而老公則坐在公園小亭的長凳上,靜靜地望著那位垂釣人,仿佛也沉入了這片安寧之中。
今天似乎是垂釣人的幸運日。忽見魚竿猛然一抖,水麵泛起層層漣漪,一條一尺多長的大魚奮力掙紮著躍出水麵。他動作幹練,穩穩收線,將魚拉起,臉上難掩興奮之情。那魚通體銀亮,尾鰭甩動著水珠,在晨光中閃著粼粼光澤。他小心翼翼地取下魚鉤,隨即掏出手機,一手舉著那條閃耀生命,笑著自拍,神情中透出孩童般的喜悅。那一刻,他仿佛不是在釣魚,而是在與自然中的某種神秘生命短暫相逢,留下一張紀念的合影。
拍照之後,他並未將魚收進桶中,而是蹲下身,將它輕輕放回水裏。他彎腰、捧魚、緩緩入水,待魚兒適應水溫、輕輕擺尾,他才鬆開手指。魚兒一個閃身,消失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下。他望著水麵,眼神溫柔寧靜,仿佛與自然低語。
池水依舊清澈,垂枝輕拂,晨光灑落在他身上,為他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輝。我們繼續沿池散步,走過他身旁時,我向他豎起大拇指。他見了,笑著揮手致意,神情愉悅而謙和。
走著走著,老公複述剛才的一幕,笑著問我:“你猜那條魚會怎麽說?”
“怎麽說?”我笑著回問。
“那魚兒揉揉嘴,”他邊說邊捂著嘴學魚兒的模樣,“喂個魚食兒至於這麽費勁嗎?把你那魚鉤弄弄直不行嗎?”
我們相視一笑,會心而溫暖。
回首望去,隻見垂釣人已再次安坐池邊,靜靜垂竿於水。整個世界仿佛也隨著這一幕沉靜下來。這樣的晨光,這樣的身影,為小區池畔增添了幾分人間煙火的溫柔與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