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兩歲之前的經曆是不會被記住的。然而,在我的腦海深處,卻清晰地鐫刻著一幅畫麵——那是我記憶中最早、最深刻的印象,仿佛一張泛黃卻依然鮮活的舊照片。
那時,爸爸媽媽都在鐵道部物資局工作,投身於寶(雞)成(都)鐵路的建設。弟弟出生在寶雞,剛滿月,媽媽便匆匆返回崗位,全家隨之搬到陝西寶雞觀音堂,住進了一座老式民房。那房子在我小小的世界裏無比寬敞,屋頂高高的,屋簷翹翹的,仿佛能接住天邊飄來的雲。
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爸爸媽媽又去上班,家裏隻剩下曹姨照顧我們姐弟倆。曹姨是個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大約三十多歲,心靈手巧,最擅長做各種花饃——小兔子、小魚、小鳥,栩栩如生,精致又美味,常逗得我愛不釋手,既想吃,又舍不得吃。
午後,天氣突變,雷聲轟隆,暴雨傾盆而下。一道驚雷劃破長空,驚醒了廳堂門內搖床上的弟弟,他“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曹姨坐在凳子上,輕輕推著搖床,讓它緩緩晃動,嘴裏低低地哼著一首不知名的搖籃曲,試圖安撫他。
“弟弟一定是餓了。” 我想著,邁著小小的步子走到門口,倚著門框,向外張望,看看媽媽是不是在回家給弟弟喂奶的路上。
屋外,大雨如注,雨點密密麻麻地垂落,織成一席銀色的珠簾,遠處的原野在迷蒙的煙雨中時隱時現。我滿懷期待,然而媽媽那熟悉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隻有雨滴敲打屋簷的“噠噠”聲在耳畔回響。身後,弟弟漸漸止住哭啼,曹姨仍輕輕哼唱著搖籃曲,搖床發出微微的“咯吱”聲。雨聲、曲聲、搖床輕晃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獨屬於我的童年旋律,在雨幕中緩緩流淌,縈繞心田。
歲月流轉,許多往事都已被時間衝淡,唯獨那場雨、那座老式民房,那首溫柔的搖籃曲,不時從記憶深處浮現,依舊清晰如昨。
《一剪梅 》兒時的雨
春雨瀟瀟落翹簷,
飛下銀寰,一片珠簾。
曹姨輕晃弟搖籃,
哼唱悠閑,柔曲催眠。
慈母何時才返還?
望斷雲天,盡是茫然。
兒時記憶已如煙,
唯此情緣,常駐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