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將帥雜談(二) - 55年授銜

(2015-09-18 06:40:14) 下一個

接前文“開國將帥雜談(一) - 55年授銜

前麵已經分析過, 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基本可以確定未來的元帥和大將的人選。

雖然有《關於幹部評級工作的指示》,這一標準用在和平時期授銜基本沒有什麽問題,因為和平年代的授銜,考慮的因素非常簡單,套取相應職務等級就行了。但是55年授銜和一般意義的授銜不太一樣。因為55年授銜是開國將帥授銜。說白了,就是和曆朝曆代開國後大封功臣,梁山英雄排座次一樣,實際上,相當於封爵。一般授銜,著眼於現在,什麽職務套取相應軍銜等級,考慮的因素非常簡單。55年授銜,是著眼於過去。所謂規定標準,對於中下級可能適用,對於高層將領,隻是說說而已,不能作數。既然是開國封爵,論資排輩,論功行賞是必須的,還有一點就是平衡山頭。除此之外,什麽個人才幹,功績,有無曆史問題,有無站錯隊,也要考慮在內。但功績和才幹,品德這些東東實際上非常容易因人操作,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關鍵還是剛才提到的:論資排輩,論功行賞,平衡山頭。

論資排輩主要指的是土地革命時期的職務,資曆。論功行賞主要是指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的戰功。平衡山頭則貫穿於中共整個軍事鬥爭史。這三點是綜合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甚至延伸到北伐。

在這裏,先簡單介紹一下中共的軍事鬥爭曆史和各個上頭:

1. 主要起義

    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隊伍都上了井岡山。廣州起義一部分部分人員加入了東江地區,另一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少數人員撤退加入了朱德、陳毅的南昌起義軍也上了井岡山。這一部分後來發展成中央紅軍紅一方麵軍的主力。

    三大起義後,中共組織領導了大大小小近百次不同規模的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隊伍基本上都可並入後來的紅軍主力方麵軍。

    洪湖地區農民起義 - 發展成紅二方麵軍

    黃麻農民起義  - 發展成紅四方麵軍

    平江起義,寧都起義,左右江起義,加入紅一方麵軍。

2. 根據地

    中央蘇區:這個是紅一方麵軍的地盤。

    湘鄂邊和洪湖地區:紅二方麵軍二軍團的地盤。

    鄂豫皖邊區和川陝根據的::紅四方麵軍的地盤。

    陝甘根據地:這是劉誌丹的地盤。後來程子華徐海東紅25軍加入,與劉誌丹的人馬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其實這個嚴格來講算不得一個山頭。但這支小部隊卻出了個大人物高崗,此人曾一度被毛澤東作為接班人培養,地位和劉、周並列的實力。還有紅一方麵軍到達陝北時,1,3軍團合也就8000人,十五軍團加入進來,組成了新的紅一方麵軍。當時的15軍團兵強馬壯,但徐海東堅決服從中央指揮,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對中央幫助極大。對比張國燾,因此毛澤東一直很感激徐海東,稱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有這兩個人,陝甘根據地和陝甘紅軍勉強可以算作一個山頭吧。但高崗出事後,受此牽連的也不少。

    三年江南遊擊區:此時的江南遊擊隊實力超弱,還算不得一個山頭,但這是後來新四軍開始時的班底,所以提一下。

3. 主力紅軍:

    紅一方麵軍: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其他如紅七,紅八,紅九,紅十軍團都是偏師。

    紅二方麵軍:紅二軍團,紅六軍團。紅六軍團是出自中央紅軍,1934年成立,奉命前往湘鄂西,與1934年11月會和賀龍,1935年11月開始長征。直到1936年7月5日,奉中央軍委指示,紅二、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組成紅二方麵軍。所以紅二方麵軍的真正代表隻是紅二軍團。

    紅四方麵軍:紅四,五,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軍。

抗日時期:

    4. 八路軍115師,

    5. 八路軍120師

    6. 八路軍129師

    7. 新四軍

    主要根據地:

    8. 陝甘寧根據地: 這個是後方,不算數。

    9. 晉察冀根據地:後來所說的華北山頭,主要有聶榮臻115師一部,賀龍120師小部,後來加入呂正操的冀中和李運昌冀熱遼。

    10,晉綏抗日根據地:這是賀龍120師的地盤,但發展緩慢,部隊較弱,根據地也相對較小。

    11. 冀晉魯豫根據地:包括129師王宏坤385旅的太行,陳賡386旅的太嶽,以及115師344旅楊得誌一部的冀魯豫。

    12. 山東根據地:115師343旅,羅榮桓的地盤。

    13. 蘇北抗日根據地:115師344旅黃克誠率領建立的。

    14. 新四軍所建立的根據地:這裏的成分比較雜,既包括原中央紅軍留下的部隊,如陳毅部、粟裕部;也包括原紅25軍留下的部隊,如高敬亭部;還有誰也不屬的小部隊,如閩東的葉飛部。不過,中央從八路軍派出了大量部隊加入新四軍,使新四軍的成分大為改變,後來,隻有粟裕的一師和譚震林的六師是比較純的新四軍部隊,其他幾個師都是原八路軍部隊了。

解放戰爭:

    五大野戰軍(後來華北野戰軍劃歸二野)。

革命曆史先回顧到這,接下來就用論資排輩,論功行賞,平衡山頭這三項說一說開國元帥大將。

朱德元帥:朱德在南昌起義中不是重要領導人,但勉強算是領導人之一,所謂軍官教育團和起義後的第九軍也沒有多少人馬。朱德最重要的貢獻是率南昌起義餘部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隨後成立工農革命軍。沒有朱德,毛的人馬隻能比土匪流寇強點,會和了南昌起義的部隊,才有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土地革命時期,朱德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麵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我個人認為,朱德才是紅軍的締造者(老毛呢?),有“紅軍之父”之稱,是中共軍內第一人。朱德的地位,屬於牌九中的至尊寶,大小通吃,所以排名元帥第一。

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和三大起義不沾邊,但是平江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上井岡山起點較高。土地革命時期,彭德懷先後任紅一方麵軍副總司令兼紅3軍團軍團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如果從資曆,戰功,和山頭去分析,彭德懷是綜合排名的第一人。從資曆講,黨內,軍內地位當時都在林彪之上,戰功不弱於林彪,甚至超過林彪(加上朝鮮戰爭,不過這個好像有點爭議),出身紅一方麵軍,算是老毛的嫡係,所以排名元帥第二,是眾望所歸。

林彪元帥:林彪在紅軍初期是小字輩(僅比羅帥強點),但林彪絕對屬於紅軍中的高成長性潛力股,低開高走。1928年上井岡時林彪是營長,同年任28團團長,成為當時紅軍的四號人物。29年任紅四軍1縱隊司令(相當於師級),6月,當選紅四軍總前委委員,進入紅軍決策層1930年任紅四軍軍長,32年任紅一方麵軍紅一軍團軍團長,並當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15師師長。1942年從蘇聯回國後,協助周恩來在重慶於國名黨談判,後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工作,1945年中共七大當選中共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林彪是從資曆,戰功,和山頭三個方麵綜合來看即均衡,又有實力的又一個代表,但相對來說,戰功(從東北到海南,打下半個中國)和山頭(雙一出身,根紅苗正,老毛嫡係中的嫡係,115師和四野)更突出一些,位列元帥第三也是名副其實。

劉伯承元帥:劉伯承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後來去蘇聯,1930年回國後,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中央軍委委員。1932年1月前往中央蘇區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師長,開創冀晉魯豫根據地,1945年中共七大當選中共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劉伯承是從資曆,戰功,和山頭三個方麵綜合來看即均衡,又有實力的第三個代表。但其僅資曆比林彪強,戰功(反攻大別山,淮海戰役,挺進西南)和山頭(雖然是中央紅軍,但劉到蘇區時,一方麵軍的班底已經形成,和劉沒什麽關係,寧都會議時又反對過毛;129師,冀晉魯豫根據地;第二野戰軍)兩項都比林彪弱。排名元帥第四也比較正常。

以上是開國元帥前四位。朱德地位比較超然,林,劉綜合實力即均衡,又突出,彭介於朱和林劉之間,即有地位,又有實力。至於其他六位元帥,綜合實力比前四位都有差距。

對此,將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