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三晚上女兒打電話給我說她的朋友確診為新冠病毒,她已經有了一些症狀,喉嚨非常的痛,偶爾也咳嗽,星期四她去做了一個測試,星期四的晚上我們通電話,她說媽媽我很累有點發燒,喉嚨非常難受,又燒又痛,她說她要睡覺。從未早睡的女兒,不到九點就上床了。星期五不到六點我就醒了,六點半左右就出門去接女兒。又怕吵了晚睡晚起的作息規律的女兒,一直等到她給我打電話,我才馬上出現在她的宿舍。她告訴我,一個晚上幾乎沒有睡,吐了無數次發燒很厲害,學校附近已經買不到任何退燒的tyleno ,咳嗽藥和阿斯匹林。送她上學的時候,我給她準備了一些中藥,其中也有也有朋友送的蓮花清瘟膠囊,我當時給她吃了蓮花,剩下的蒲公英和銀翹解毒丸,阿斯匹林我都留給了她的室友。帶著病怏怏的女兒上路了,在那我還到了Panera bread 買了薄荷茶,因為我有隨身帶水壺的習慣,所以就灌了兩大罐熱水,一路上就喝著這薄荷茶回家。回家的路上,女兒發燒不止,嘔吐不止,我一麵提醒她喝茶一麵著急著趕回家,因為覺得女兒的症狀是越來越嚴重,根本不想吃東西,隻是臉色通紅地昏睡著。回到家一看,女兒沒聽話,給她的茶根本都沒有喝到三分之一。當時我還是繼續給她吃蓮花,沒想到,女兒不僅沒有退燒反而開始腹瀉,看著女兒越來越重越來越弱,我知道蓮花於她隻是一個美麗的童話,便馬上自己給她配藥。由於還沒在新家附近開診,所以家裏的中藥也是不全,盡己所有盡力開方。還給她做了一個針灸捏沙的治療。女兒很怕痛,也很討厭針,所以當我要給她耳尖和魚際部位放血的時候她把我趕出了她的房,她說她要自己做。她真的很厲害,不一會拿出了幾個沾血的棉花球。燒終於退了,那天晚上,她終於可以睡一個消停覺。效不更方,第二天她白天燒會比較輕到了晚上又是烽火迭起,她拒絕了我的治療所以我隻能在中藥的基礎上加上了Tyleno。這一天在我叮嚀她喝茶喝茶的分分秒秒裏,還是沒有達到我讓她完成的三分之一的任務,雖然沒有已經沒有嘔吐和腹瀉,她依然覺得吃東西很折磨她。
星期日一大早就去奧蘭多接兒子,到了奧蘭多,一見麵,兒子就說媽媽我昨晚睡不好,喉嚨很痛。當時我就想,完了,又接回一個病人。還好我當時也泡了一大罐熱檸檬茶,馬上讓兒子學著我的樣子久不久呷一口慢慢咽。過去的周末是一個美國的勞工節,年輕人便有了一個狂歡的理由。兒子和他的朋友一起跑到奧蘭多,看他們學校的橄欖球賽,從星期三開始到星期六晚上一直都是酒不離手。回到家,也是馬上讓他吃中藥,可是他拒絕了,因為他說他隻是沒有睡好覺。那一天回到家,發現女兒根本沒有按照我的醫囑吃喝,所以病症照舊沒有繼續減輕,自由的美國鬼子,讓我的醫術大打折扣,咆哮著如果在不按我說的去做,我明天就送她回學校隔離。
星期六晚上對老公說好星期天等我一會來,就去打感冒疫苗。老公在認識我之前,每年都會打感冒疫苗,今年也是他要打疫苗的時候了。等我回到家,他居然拒絕去打疫苗,連哄帶騙,左說右勸還是不去,我隻好拿出我母夜叉的勁出來,怒吼咆哮,這才乖乖地和我上車了。回來的路上,我問他為啥不去,他說害怕他們強迫他打冠狀疫苗。這個理由讓我一肚子的火氣,笑出去了。一家的麻煩人,安然度過了一個無恙的夜晚。
星期一,兒子的咳嗽好一些,我自己也沒有什麽症狀,其實星期四的時候女兒和她活動最緊密的另一朋友也一起都去做了測試。她們的症狀和活動是一樣的,但是她朋友是陽性而女兒是陰性,我就想即使她有症狀,但是陰性應該不會傳染,所以星期一的時候還是帶著兒子去體會了一下我們節日時的水上樂園。因為需要的藥已經基本到齊,女兒的症狀也逐步減輕,竟然可以吃兩個碗粥了。
星期二一大早兒子就從他房間出來,我正納悶他的飛機是兩點,怎麽八點不到就準備了,那麽著急脫離媽媽的溫暖窩?正想問他,他已經開口了:媽媽你一定要幫助我控製我的咳嗽,我才發現他的咳嗽已經是停不下了。於是喝茶喝中藥一起上。在送他去機場的路上,女兒給我信息說回家後的第二天的測試結果出來了,陽性,binggo中了。欣喜的是,兒子的咳嗽已經緩下了來了。回到舊金山,他告訴我一路都沒有再咳。我這個老心髒也開始慢慢的放鬆下來。
由於女兒的確診,我們自己的隔離也提高,我不再出門,需要買的東西全部送貨上門。還好,我們習慣性地進到商店都帶上口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據CDC分享的信息,打了疫苗的人,同樣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我們全家都沒有打,所以如果我們有病毒感染,應該是更好的警覺。女兒的症狀繼續減輕,隻有晚上才會有一兩聲的咳嗽。昨晚見她出來偷吃我就更放心了。她的味覺變得很厲害,苦的藥在她的舌感裏竟然是甜的,而她最喜歡的酸味卻變成了苦不堪言。太滑稽了,當她埋怨味道時,我總是忍不住大笑。所以過去的幾天裏她吃什麽東西都難以下咽。
去年三月,女兒也是連續幾天高燒,幹咳,喘不來氣。今年又經曆了一次高燒的洗禮,想必她身體會更清潔了,因為高燒把所有的雜質都燒掉了。
通過她這兩次的生病,我認為中藥對冠狀病毒確實有療效,但是退燒的西藥和咳嗽藥也很有幫助。高燒不止,tyleno就可以大顯神威,晚上的咳嗽藥能人病人安然睡好,提高免疫力。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都喉嚨繼續癢著,久不久咳嗽一兩聲也都還停止在上呼吸道。我們家的人應該都會平安地度過這一次冠狀病毒的訪問。分享這一次經曆,隻是想如果你讀了,有可能對你有些幫助:薄荷熱茶真的挺好。
很多人會死於疫苗的。祝你一家好運!
不是懂醫嗎? 去網上看看新冠病人的肺X片就知道是多麽可怕的事了。
希望你運氣好,躲過這個大劫。
我天天去照顧那些因不打疫苗而垂死搏命的病人,每天在擔心把病毒帶給我的家人。。。。
你覺得你的行為合適嗎?不然怎麽會有那麽多的負麵回複呢?!
還連寫了三篇,毫無羞恥。
為什麽全家不打疫苗?
你們家裏人真不負責任,已經有一個中招了,還帶另一個有症狀的去公共場合。還不打疫苗,真是無語了!
太不負責任了!!女兒生病還接兒子回來,還一起去水上公園,還坐飛機回去。又都沒打過防疫針。
怪不得美國疫情這麽厲害,得了病還亂竄,感染其他人,嚇人
這樣做不僅僅是置你們自己的安危於不顧,更是危害他人,危害社會。居然有這種人,可想而知你的孩子們會是什麽樣子的,還在這裏大言不慚,簡直了!記住你的網名了,你也別空虛了,做點實實在在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的善事吧!
這些中醫,動不動就跳出來,整些沒有的玩意。
你兒子被傳上了還到處跑,散播病毒。
你們家是熬過了,那些被你家人傳上的其他人呢?他們家再有未打疫苗的老年人怎麽辦?如果他們80歲以上,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被你家人害死!
還自吹自擂是醫生呢!沒有你這麽害人的醫生!
你最好報告一下你們的航班,日期和座位吧。
疫情大幅度反彈,而且忘不掉盡頭。疫苗失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爭的隻是什麽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一種說法是不打疫苗的人導致的。這顯然是一種非常無恥的說法。基本上類似於古時候鬧瘟疫,找不到原因,找不到辦法,就找童男童女來犧牲,祭奠一下神靈。這樣大家心安了,畢竟做了點什麽。至於童男童女的無辜,反正是慷他人之慨,謀害他人讓自己舒服一點,幹了。其實稍微理智一點就很明白,愈來愈少的沒打疫苗的人,怎麽可能產生越來越多的疫情。疫情大幅度提高的關鍵是打了疫苗的人,超出預料的擴大了疫情。疫苗效果嚴重低於預期。但是死不承認,而且還把責任甩鍋給沒打疫苗的人。結果打了疫苗的人還以為自己多麽安全,四處遊蕩,而實際上打了疫苗的人相當地不安全,於是反而加速了疫情的擴散。
二種說法是病毒變形,導致了疫苗不適應,作用力下降。這個有一定道理,但是卻不是最大的原因。幾種主要疫苗的實驗數據都是九成以上有效。即便對上倒塌,實際上也還是七成有效的,至少在剛打了疫苗的時候。
三種說法,一直被故意回避,才是導致疫苗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新冠疫苗畢竟是拔苗助長出來的,對長期後果沒有足夠的實驗就匆匆應用了。現在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疫苗產生的抗體效力衰減的非常嚴重,遠遠超過預期。兩三個月跌兩成,五個月跌四成,七八個月跌六成。這還是平均值。有些免疫係統比較弱的人,跌幅還要大。加上病毒變形,更是一跌再跌。這也是為什麽疫情爆發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打了疫苗以後,一開始抵抗力不錯,到處出擊也沒事,於是就更加自信和變本加厲。結果沒想到身體很快不行了,猶如賭博先贏反而入套。還不如不打疫苗,反而知道小心謹慎。
而且現在辯護疫苗的最後說辭,就是疫苗對防護重症還是有效的。其實這還是自欺欺人,記吃不記打。防傳染能力衰減的同時,防重症的能力其實也在同步衰減。隻不過防重症的門檻比防傳染的低。所以跌破的時間也會延遲一些。更何況所謂防重症還行也沒有足夠的數據,隻是一個大概的概念。
實際上打第三針的真正擔憂就是重症防護力會在不久之後跌破,而並不是現在已經跌破的傳染防護力。因為返校複工必然會引起一波高峰,控製傳染想都不要想。能控製重症就阿門了。而到九月份,第一波打疫苗的人已經打了八個月,加上倒塌,剩餘的抵抗力可能不到三成。基本上等於回到沒打疫苗的狀態了。或者說,到時候打第三針的和打第一針的,可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甚至打第三針的還不如。因為有充分理由懷疑,第三針的效果,尤其是衰減速度會更快。也許再過六個月就得打第四針,然後四個月第五針,兩個月第六針,最後再打也白打了。免疫係統認識疫苗了。嗬嗬。
當然,如果在兩個月,四個月內開發出新疫苗,尤其針對病毒變形的疫苗,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但是這是幾乎不可能的。於是人類還是得依靠自己。第一層,衛生,通風和距離;第二層,身體健康;第三層,外力,疫苗和治療藥物,短期內指望不上了。
中藥對付中共病毒隻能是騙人騙錢而已, 切勿再以身試法
“新冠病人A,是跟了我5年的病人。第一次不得已求助於針灸是因為她已經連續兩個星期的嚴重頭痛,盡管吃多種止痛藥也沒法止痛,似乎所有的止痛藥都失去了效果。第一針灸治療後她終於可以睡一個沒有止痛片的安穩覺,於是,她極度信任我。”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rous thing.
無語。
為什麽全家不打疫苗?
因為要推薄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