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前“回北京小記“之二:
愉快之外自然也有不愉快,羅列如下且預勸各愛國賊戀黨瘋者流抨擊“逢中必反”“忘記母親”時肝火勿過旺傷身:
1。廁所
享過“首都機場”舒適廁所後回返非機場各處,則多舊味依然,濃厚熏蒸的尿臊屎臭撲鼻而來。我到西城阜外大街西的“天意“服裝商場時正逢此需,一頭撞進商場公廁聞左坑人哼觀右池尿滿憋氣釋放後趕緊逃出,也未見有紙張供應。另次在甘家口商場東北角”老邊餃子鋪“上方某餐廳方便,進門處有一赫然”手紙自取“:
注意到該“自取”物懸於各蹲式茅坑門外為大家共享:可惜某人若“自取”後使用感覺不夠當歎如何?
再一日蹩入西單十字路口巨大“新華書店“
其中公廁便無紙,蹲者自帶自負沒有活該。
地鐵站內的公廁較為整潔,已經配備共享手紙(似乎是5號線城北惠新街一帶):
另在西城南禮士路地鐵口南“複興商業城”後公廁內曾見“需要衛生紙請找保潔員”大字標識,即你進門可向管理員索要紙張然後方便也:
總之感覺公廁花樣方式頗多,整潔方便尚不如意且臭氣仍猛落腳不潔,可改進處隨眼便是,當然比多年前強不少,這是西城木樨地南路邊公廁外景:
至於私人住宅內廁所,往往與浴室共用,好壞潔淨依樓宇房屋年代保養等而定,我租住之個人私房(當為幾十年的老樓)據說裝修過的:
看似湊合,問題是絕不可將超過2張手紙哪怕是澳式最薄者扔入馬桶:否則衝水必堵,害得我從超市買來搋(音chuai)子奮戰數次才疏通。
(下接“回北京小記之三”)
馬桶旁洗澡,尿池邊衝頭,總比公共澡堂強,那時老少皆赤條,坦蕩向黨;
廁所已有紙,機場更豪華,惡臭漸淡勝當年,曾經汙穢滿地麵,緩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