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周柯江
前言:周柯江的回憶錄。周博士是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1982年就學於複旦大學物理係無線電專業,俗稱新三屆的大學生。經周教授同意轉載
我家的福貴(七)
二姑父讀高小時,就把二姑媽的名字改為“國香”,即國色天香,姑媽原名叫什麽已經沒人不知道了。
姑父雖然吃喝玩樂,但還是有底線的:不逛窯子不抽大煙。年輕時姑父迷戀戲曲,無論是鎮上的、縣裏的、還是HW市的,凡是有精彩的曲目開演,總少不了林少爺的身影。
姑父喜歡擺弄樂器,買個樂器當然不在話下,但他偏偏不買,他跑到樂器製造作坊看師父怎麽製作,看會了到山上砍了毛竹,打條蛇,把蛇皮蒙在一段竹管上,一把京胡就製作好了。據說我老爸就是受他影響學會了拉二胡,成了小學樂隊的主二胡手。
到劇場去看戲曲演出姑父覺得不過癮,把戲子請到林家大院唱堂會也是平常。有次他迷上了縣地方戲的台柱、一位藝名叫“胭脂紅”的女戲子。“胭脂紅”源於當地古老民歌中的一句唱詞“顆顆胭脂一點紅”。胭脂紅不但人長得標致,唱功做功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不知道姑父有什麽魅力采用了什麽手段,竟然把胭脂紅請到家裏住了一段時間,還命令二姑媽給她炒下酒菜,姑媽心裏不舒服,但不得不忍氣吞聲。每晚在廳堂紅燈籠的照耀下,酒後的胭脂紅的臉龐格外嬌豔動人,唱得如泣如訴,在她攝人魂魄的目光下,姑父搖頭晃腦拉著京胡,投入得不知道哪個是現實,哪個是戲曲。
二姑媽一覺醒來,姑父和胭脂紅還在廳堂淺斟低唱。如果說姑媽是姑父不可缺少的白開水,胭脂紅就是姑父的烈酒。(去年遇見一位高人,得知確實存在女演員攝人魂魄的眼神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