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的湖州(三)完

(2025-07-03 09:16:28) 下一個

原創作者:周柯江

前言: 周柯江的回憶錄。周博士是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1982年就學於複旦大學物理係無線電專業,俗稱新三屆的大學生。經周教授同意轉載。

母親的湖州(三)

       從菱湖回到杭州,受風寒病了一周,康複後和太太一起去我母親的養老院,帶上了湖州買的糕點粽子之類。我和母親聊天,講到到了菱湖把車子停在菱湖中學邊上時,母親接口道:“菱湖中學是我的母校,我在那裏讀的初中。”
       母親5歲從祖籍老家紹興到湖州袁家匯鎮-我外公外婆工作生活的地方,她乘著手搖船靠近碼頭時,擺著小手向來迎接她的大姐興奮地喊道:“大姐唉,我有巧果噠!”巧果是一種零食,用摻糖的麵片先剪成花式,再煎炸而成。(我旅遊時如果發現有巧果賣,總要帶點給我母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占領了袁家匯,綁了幾個中國漢子,日軍把老百姓集中起來開會,通過漢奸問:“這些人是不是支那兵?”老百姓一聲不敢響,隻是罷手表示不是;漢奸又問:“要不要死啦死啦?”老百姓更是手擺個不停。母親躲在大人們的身後嚇得不輕。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到處抓民夫為他們搖船(那時水路是主要交通),有個店家被抓差,他假裝不會搖櫓,沒把櫓頭上的套索套在身上,搖搖晃晃地撲通一聲掉進湖蚨漾(現在稱和孚漾)裏,他拚命喊著“救命!”,其實他會遊泳,岸上的老百姓也假裝生氣,罵國軍草菅人命。母親說:“我就是在兵荒馬亂中陸陸續續讀點書,不斷地輟學,又不斷地插班。所以我從泉生小學畢業時,比班裏的同學要大一二歲。”袁家匯沒有中學 ,小學畢業後母親就到了菱湖讀初中,那時我外公正在菱湖工作,受聘於一家煙草公司做刨煙師傅。
       母親讀了一年初中,她的大弟弟(我的二娘舅)也要讀初中,外公掏不出二個人的學費。母親已經準備輟學,暑假裏在工地上打碎石,再賣給建築公司,一天能掙一角錢。臨到二年級開學前,外公開家庭會議,母親不識字的二姐倔強地對外公喊道:“妹妹喜歡讀書,你就讓她讀嘛!沒錢我可以資助一些。”外公猶豫半天,開口道:“我不能讓人家說我重男輕女,那就二個人一起上學,學費我去想辦法。”
       讀初中時,我母親有個要好的女同學錢國蓉,錢的家境比較好,冬天母親沒有墊被,睡覺時就擠進錢的被窩裏;到了夏天,就不能二個人擠在一起睡覺,母親沒有蚊帳,夜裏常常被蚊子咬醒,傷心地哭。(湖州的蚊子可厲害了,我幼年時經曆過。)錢國蓉時常把家裏帶來的菜分一半給母親,這樣母親在食堂裏隻要買份飯就可以了。一次錢把黃豆燒肉絲分給母親,母親又把其中的肉絲挑出來給了二娘舅,二娘舅吃著肉絲皺起眉頭:“怎麽有一股黃豆味?”二娘舅是外公最寶貝的兒子,他是不吃黃豆的。看著二舅皺著眉頭,母親隻好實情相告。母親夥食費沒有了,乘著中午跑到外公工作的地方,站在外公身旁,一聲不響地看著外公工作,外公工作許久,停下來休息,問:“你又沒有飯菜票了噢?”,“嗯”,母親發出像蚊子一樣的聲音,外公從口袋裏摸出伍角錢:“呶,拿去。”母親接過錢緊緊地攥在手裏,大步跑回學校。
       初中畢業後,菱湖中學正好開辦高中,不用升學考試就能上,但母親實在負擔不起學費。袁家匯鎮政府正好招收有文化的人,母親卻謝絕了熱心人的推薦。1956年8月母親收到了杭州化工學校(一所部屬中專)的錄取通知。
       1999年,在母親畢業40年的聚會上,她班裏有個同學說要送給每個人一個禮物:那是1956年8月某日《浙江日報》第四版的複印件(可惜一時找不到這張複印件了。),上麵有當年全省中專錄取的學生名單。我看到這張報紙,突然想起我嶽父母也是這年錄取的中專生,先是在這張報紙上找到了我嶽父的名字,又找到了我嶽母的名字,三個人錄取在三所不同的學校,但三所學校都在杭州文一街上。中專不需要交學費,還有人民助學金拿,對於貧窮學生是一條出路。我嶽母出生大戶人家,而且工作過,怎麽會也讀中專呢?這是另一個故事:《戚家的興衰》。(全文完)

晨霧迷橙色
彌漫覆澗溝
孤舟停鏡麵
漁父立船頭
遠曙淹青黛
浮雲顯隱鷗
天涯人寄處
幽怨念湖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周教授謝謝你的留言。周教授說:“路過教堂真是在排練歌頌黨的歌,裏麵張燈結彩,我一下明白了:聖誕節快要到了。我外公說的“不能讓人說我重男輕女”,是我媽媽告訴我的,我媽媽對兒子女兒也是“一碗水端平”。“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謝謝留言。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外公說不重男輕女,做到了,那個年代的進步思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