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傍晚 維也納 Vienna
在Tulln登船後,拿著修道院的果汁酒,就著船上的小吃點心,在deck上欣賞著多瑙河兩邊風景。又回到cabin午休。一覺醒來,船靠岸到了維也納岸邊。考慮到天黑而且人生地不熟,決定留在船上吃晚餐。同時,搜索當晚歌劇或交響樂的演出。
當晚的晚餐,我們選擇了當地特色菜肴。還挺對胃口的。
在啟程前做功課時,早就知道維也納交響樂團當晚沒有演出,歌劇院倒是有。但我們不確定何時停靠維也納。既然可以有時間晚餐,那麽晚上去市中心碰一下運氣也好呢。稍微吃一點,請船員幫叫出租車。
過了晚7pm,才踏上幽暗的歌劇院邊門,有幾個手持小小手電筒的人就來兜售票子了,開價一百歐元一張票。我們很是小白啊,還以為能在劇院窗口買到票 LOL。手邊僅有一百來歐元啊。拜托現代科技,"黃牛"有移動刷卡機呢。刷卡、Email收據、交戲票,一氣嗬成。
順便說一下,演出當天的下午,能在劇院窗口買到廉價票。坐在我們前排的觀眾,告訴說50歐元啊。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當晚上演普契尼Puccini Il Trittico三部曲。第一部外套Il tabarro (The Cloak)正在上演。我們隻得在大廳和酒吧閑逛。其實,若不去看戲,在大廳裏參觀一下也是可以, 檢票員們並不理會來往穿堂而過的行人。
"待命"的檢票人員,行人/路人。
夜晚的燈光下,金碧輝煌的lobby。(唉,手機拍照,水平有限)
存衣處。我的一件輕外套搭在手上,被勸去存衣。
詢問台Info Desk。各個劇院上演的節目單。
左上角是我們看的歌劇,第一行是維也納歌劇院這一周的上演劇目。
Burg Theater城堡劇院,隔天去打卡拍照。
劇中休息,盛裝的簡裝的都有,酒吧茶點熙熙攘攘。走廊樓梯天棚,有著精美的繪畫雕刻。
如果沒有時間看戲,選擇guided tour吧。每天都有,賣的很快哦。
到劇場裏麵看看吧。
樂池
觀眾席
從包廂望出去,當然不是我的座位啦。
普契尼三部曲《外套》《修女安潔麗卡》《強尼 史基基》 (The Cloak , Sorne Angelica , and Gianni Schicchi )。其中第三部裏,有膾炙人口的女中音獨唱“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
舞台布景很簡單很現代幾乎沒有道具,背景仍然是第一部的塞納河SEIN幾個字母。服裝也是從簡。總之,近年來的歌劇舞劇,服裝舞美走的都是“簡化”路線,我個人覺得很沒有氣場呢。
“修女安潔麗卡”的女主角和演員們謝幕。記不得我為什麽沒有拍“強尼 史基基”演員們謝幕呢,隻拍了開場的。
這些演員們看著都挺年輕的,雖然不知裏麵的演員有沒有大牌,但在維也納看了一場戲,算是心滿意足了。離開劇場才有心思看街景,昏黃的燈光下是不是有一點紙醉金迷啊。
跟白天的景色對比一下。
其實郵輪的停靠港口叫Mexicoplatz,離市區很近-僅僅四-五站路,回去就不必慌忙了,用OBB app買單程車票。
票在手機上,進站隨意,在維也納幾天都沒見到查票的。坐地鐵Metro U1,方向 Leopoldau ,Donauinsel下車,5-10十分鍾步行就到了 Mexicoplatz。
Day 4 完
1. 內容:
文章主要介紹了作者在維也納的活動,具有較強的個人化傾向。文章的敘述及描繪詳細到位,能夠讓讀者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行程安排和活動過程。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敘述,使得篇章具有更強的親和力,更適合作為旅行日誌或個人博客使用。
2. 結構:
全文結構清晰,順序合理,每個段落的內容關聯緊密,符合敘事文章的寫作規律。文章在介紹每個景點或活動時,首先對其進行概述,然後再進行詳細描述,這種結構能夠讓讀者先對相關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後再通過詳細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解,使得內容更為具體而易於理解。
3. 語言:
全文語言流暢,采用了較為生動活潑的口語化表達方式。部分地方使用了直接引語,使得文章更具有生動性和直觀性。但是,文章中部分英文詞匯沒有給出中文解釋,對於不熟悉英語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理解難度。
4. 改善建議:
(1)在插入圖片附近,可以加上幾句描述,以影像詞匯的形式加深對讀者的影響,使得閱讀體驗更加豐富。
(2)給出英文詞匯或詞組的中文解釋或者注釋,便於讀者理解。
(3)如果可能,除了對每個景點或活動的具體描述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喜好或者感想的表達,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