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上古神話

(2021-09-23 08:38:31) 下一個
上古神話,除了宗教渲染的誇大部分,其它的也許都是曆史事實。
1. 自然界是有生命的意識的:徐整另著《五運曆年記》,描述說:“元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2.人是可以七十二變的:《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麵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3.他們是具有超凡能力的:他們功績的傳說留有大量神話痕跡,所以,“三皇五帝時代”也被稱為“神話時代”。因而,關於“三皇五帝”的傳說也就呈現為祖先神話和英雄神話。
(一)燧人氏:神秘的熟食文明始祖。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對促進華夏文明的進步意義巨大。從此,人類開始了熟食生活。這首先提高了食物的衛生水平,可以避免動物生食帶來的種種疾病。正如《韓非子·五蠹》說:“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蜯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二)伏羲氏:“蛇身人首”的漁獵文明始祖。

伏羲氏標誌著中國漁獵時代的開始。他繼承燧人氏發明的捕魚方法並加以進一步發展,並發明了狩獵方法。《周易·係辭下》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屍子》雲:“庖犧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他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緣於伏羲氏在人類飲食文明方麵的偉大貢獻,所以又稱“庖犧氏”:“取犧牲以共(供)庖廚,食天下,故號曰庖犧氏。”

  漁獵之外,伏羲氏另一項偉大的發明是八卦文字。這是對燧人氏結繩記事的發展和超越。《周易·係辭下》記載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在八卦文字的基礎上,伏羲氏創造了初步的人道規範來治理天下,使天下人順伏而得到教化,所以被後人稱為“伏羲”。

(三)神農氏:“人麵龍顏”的農耕文明始祖。神農氏是中國原始時代從漁獵文明進步到農業文明的標誌性人物。《國語·魯語》雲:“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禮記·祭法》也有類似的記載:“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關於種植百穀的農業發明的現實起因,《新語·道基》的解釋是:時代發展到神農之世的時候,光靠漁獵禽獸不能維持日益增多的人口需要了,所以不得不向春耕、夏種、秋收的農業文明求助。“民人食肉飲血,衣皮毛,至於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嚐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

(四)黃帝:亦人亦仙的偉大發明家。黃帝(約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五帝之首,因有土德之瑞,故稱黃帝。姬姓,號有熊氏、軒轅氏。《白虎通義·爵篇》雲:“黃帝有天下,號曰有熊氏。”《帝王世紀》雲:“神農氏之末,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因以為號。”“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據說黃帝為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曾敗炎帝、誅蚩尤,諸侯尊之為天子,代神農氏而立。

最著名的是文字和醫藥。這種文字,不同於燧人氏的記事繩結,也不同於伏羲氏的八卦卦象,而是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成熟文字。相傳這是由黃帝史官倉頡發明的。

 

許慎《說文解字敘》:“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字的發明給天下的治理帶來了莫大的便利,由是“百工以乂,萬品以察”。關於醫藥文明的發展,《帝王世紀》雲:“黃帝命雷公、岐伯論經脈。”“俞跗、岐伯論經脈,雷公、桐君處方餌。”《世本》雲:“巫彭作醫。”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巫彭,上古時代巫醫。相傳為黃帝之臣。”現存最早的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即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醫家托黃帝之名而作。經中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提出治病於未然、注重養生的主張。

  除了這兩項著名的發明之外,黃帝還有許多偉大的發明。

(五)顓頊:民神分離、重樹神威的宗教改革家。顓頊最偉大的業績,是領導“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即委派大臣分管神祭與民事,打破原來“民神同位”、神人“雜糅”的狀況,恢複了對神的敬畏和崇敬,從此誕生了專門的神職人員——巫覡。這是顓頊在宗教改革方麵采取的重大措施,顓頊也因此成為五帝前期僅次於黃帝的領袖人物。

《國語·楚語下》記載觀射父對此的解釋:古時候民神不雜,有特殊才能的巫覡才可通天地。到少昊之衰,九黎亂德,民和神混雜,家家都有巫祝,人人都可通神。“民神同位”的結果,是百姓對神失去了神聖感、敬畏感。“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複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顓頊命重負責神祀,派黎主管民事,從此巫覡成為專門的神職人員。他實施的這項民神分離的宗教改革影響深遠,後來為堯所繼承,一直延續到夏商時期。《國語·楚語下》:“堯複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複典之,以至於夏商。”

(六)嚳:摯、堯及商周始祖的生父,神異而仁德的帝王。帝嚳(公元前2480—前2345年),姓姬,名俊(一作俊,去人旁),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是黃帝的曾孫。《史記·五帝本紀》說:“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幹。

(七)堯: 眉有八彩、其智如神的無私聖王。堯(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堯的涵義是高大。堯是後代典籍中反複為人宣揚的先王聖君。不過關於這位曆史人物的傳說同樣存在著明顯的神話色彩。據說他是母親與赤龍交合所生,眉毛有八彩,異常通明。《潛夫論·五德誌》說:“慶都與龍合婚生伊堯,代高辛氏。其眉八彩,世號唐。”《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帝母慶都,蓋天帝之女。寄伊長孺家,年二十而無夫,出觀於河,有赤龍負圖而至,奄然陰雲,赤龍與慶都合而生堯。”

那麽,堯的功績主要有哪些呢?

製定曆法。他委派羲、和負責製定出更合理的曆法,並委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實地測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精確設定了閏月加以調整,使每年的農時更加準確,為百姓農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指導,並在此基礎上設立百官職責管理社會事務,大大推動了農業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安康。

儉以養德。相傳堯很節儉,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粗布衣,戴的是野夫帽,用的是土陶碗,吃的是糙米飯,喝的是野菜湯,坐的是單漆車,乘的是本色馬,不近珠玉,遠離紋飾。

(八)舜:目有重瞳、宛如神助的偉大天子。舜(約前2277—前2178年):姓姚,名重華,字都君,顓頊之子窮禪的五世孫。窮禪又名虞幕,是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所以舜又稱虞舜。父親是盲人,史稱瞽叟。母握登氏在姚墟(在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生舜。他登位後做的首要工作,是祭祀上帝和群神。據《尚書·舜典》記載:“禷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其次,進一步完善了百官任用製度。《史記·五帝本紀》說:“禹、皋陶、契、後稷(棄)、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嶽,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

舜是五帝中的最後一位帝王,也是最靠近商周文明的一位曆史人物。與之前三皇五帝中的其他帝王相比,史書中關於舜的傳說曆史痕跡最濃,神話色彩最弱。然而即便如此,完全用對待曆史人物的態度,也無法理解關於舜的傳說。不僅舜托孕於“樞星之精”,生來“目有重瞳”,宛若神靈附體地每每逃脫父親和弟弟的陷害,敬重上帝群神,能夠溝通人神,而且他在巡狩途中死於蒼梧之野、葬於九嶷山之後,他的兩個妻子淚灑湘竹,留下斑痕點點,為斑竹,又名“湘妃竹”;最後二妃投湘水而死,稱“湘夫人”。

與三皇五帝相關的圖騰神話

  在萬物有靈的思維模式下,動物神觀念應運而生。《山海經》便記載了眾多怪異的動物神,有的為人造福,有的則為害甚大,它們多出於人們的想象創造。如有一種獸,形狀似豬,有牙,名叫當康,它的叫聲好像自己呼喊著自己。如果哪裏發現當康,哪裏就會農業豐收(《東次四經》)。有一種魚,長著魚的身子,鳥的翅膀,會發出如同鴛鴦般的叫聲,叫蠃魚。如果哪裏發現這種魚,哪裏必然會發生大水災(《西次四經》)。為人造福的、大吉大利的動物神自然引起人們的崇拜,於是形成動物圖騰。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可以看到鳥、魚、鹿、蛙、人麵蟲等圖案,這些圖案可能是氏族圖騰。相傳太昊族以龍命名,少昊族以鳥(鳳鳥)命名。龍、鳳不僅是太昊族、少昊族的圖騰神,後來也演變成整個華夏民族的圖騰神。

 

 

 

 

 

 

 

 

 
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