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5)
2021 (32)
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劍橋是哈佛和MIT兩所名校的所在地。與波士頓隔查爾斯河相望。MIT地鐵站周圍就是Kendall Square。Main street左側是MIT校園,右側是各大高科技公司。那裏也是東劍橋的一部分。在東劍橋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就是賓尼大道。東端與靠近河邊的Edwin H Land Blvd相連。西端到郵政鐵路線為止。賓尼大道以Amos Binney 博士命名。Edwin H Land Blvd 以Edwin Land命名的。他是Polaroid相機的發明者。
1
2 今天我主要寫寫賓尼大道。賓尼大道上除了有IBM,Biogen。。。等眾多的高科技公司外,還有一家超辣的中餐館。冬天以外的季節,我偶爾會去吃一次。吃完後,就沿著大道走一走。Kendall Square 這些年飛速發展。賓尼大道也不例外。二十年前的玉米地,全部變成了現代化高樓。
3 這座大樓門口有三塊大石頭。據說是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來的。夏天走到那裏,累了我就會停下來休息一下。整個一條街非常清淨。走老遠才有個餐館。沒有任何商業氣息。
4 第一代 阿莫斯·賓尼1788年出生於波士頓一個叫Hull的半島。我以前貼過那裏。那一年也是美國第一次舉行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George Washington被選為第一任總統。
阿莫斯·賓尼是五月花號乘客康斯坦斯·霍普金斯 (Constance Hopkins) 的後裔,後來成為商人和當地房地產開發商。同時也是美國海軍的特工。 早年為波士頓港口的船隻提供肉和飲料。 1812年賓尼參加了美國第二獨立戰爭,任兵團的中校。這是美國獨立以來,第一次對外(英國)宣戰。也是非常著名的一場戰爭。
阿莫斯·賓尼當時是東劍橋的大地主之一。擁有41棟房屋。並擁有一間瓷器玻璃公司1823 年,阿莫斯·賓尼捐贈了一塊土地和資金,建造了東劍橋的第一個教堂。
5 阿莫斯·賓尼有一個兒子通常被稱為醫生賓尼(1803-1847)。1821年畢業於布朗大學,1826 年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在波士頓與表妹瑪麗結婚。賓尼並與其他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一起創立了波士頓自然曆史學會(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前身),並從1843年一直擔任該協會主席直至去世。
6 他的墓地在Mt. Auburn Cemetery。墓碑由美國著名雕塑家托馬斯·克勞福德設計的相當大的“新古典、新羅馬”紀念碑。是公墓中最著名的墓地之一。 據說該墓被的設計受到了妻子瑪麗·安·賓尼的影響,她精致的品味與她已故丈夫的品味相呼應。該紀念碑被白宮千年委員會和國家曆史保護信托基金會命名為“美國瑰寶”。
7 阿莫斯·賓尼醫生去世後,遺孀瑪麗·安·賓尼與哈佛大學畢業生喬治·海沃德(George Hayward)結婚。海沃德於1812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醫學學位,並擔任哈佛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他是最早使用全身麻醉進行大型手術的外科醫生之一。
沒找到照片
8 雖然阿莫斯·賓尼醫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但他的妻子安已經生下了他們的兒子還是阿莫斯·賓尼。我們中國人就知道給每一個輩分來一個字。以此來區分。美國人或者說英國人好像就是從老爺爺開始,好幾代都叫一個名字。
這個兒子在內戰期間是美國陸軍的首席軍需官。1856年,在波士頓與南希·E·克拉克 (Nancy E. Clark) 醫生結婚。南希醫生是第二位在新英格蘭執業的醫學院女畢業生。南希出生於醫生世家。
早年的賓尼家族是乘坐五月花號來的美國。開枝散葉在新英格蘭已有很多代。這其中有一個人與另一個五月花號來的S家族聯姻。又過了幾代。。。。這故事以後再寫。
9 賓尼大道的西端,去年美國交通部新蓋了一棟白色大樓。過去我不止一次地貼出它的照片。還有一輛棟正在蓋的大樓不知是誰家的。眼看著過去的玉米地已經再也不見。好在街角或者岔路口,還留下一點綠地和公園。
10 街角的小餐館
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以後的賓尼大道會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