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電影狂人: R.W.Fassbinder(二):反戲劇,反什麽
(2006-10-05 12:33:29)
下一個
FASSBINDER早期的舞台實踐中, "行動劇場(Action Theater)"是個值得一提的開端. 1967年, 他加入到"行動劇場"中去, 並很快擔當導演和編劇的工作..
"行動劇場"的四大要素是時間, 空間, 形體和動力, 因而它是一種即興的戲劇, 靠演員的內在理解來詮釋出時間, 空間, 行動的各種變化. 演員有很大的自由表現, 他的個人理解格外重要. 這是相對傳統戲劇最大的區別.
"行動劇場"的另一個特點是有強烈的反政府, 無政府, 強調批判的傾向, 後來被政府所封閉的原因之一就是被認為觀點過於偏激. FASSBINDER在1968年"行動劇場"不複存在後的短短一個月, 建立了"反戲劇(Anti-Theater)"劇團.
"反戲劇"是對現實和傳統的巨大否定, 它可以反一切, 甚至包括自己, 並從反對當中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對世界的清醒考量.
一般以為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是"非亞裏士多德式戲劇"的創始人, 但一些更為激進的戲劇家覺得他的"反動"依然過於理智, 而他們想把傳統的戲劇做一個徹底的顛覆. 也許布萊希特的目的是從批判現實中達到某種改變和教育的社會目標, 因此他的超越是相當理性而具備功能色彩的.
"反戲劇"則姑顧不了那麽多, 它幾乎可以為反而反, 陶醉於不可理喻的癲狂當中.
總的來說, "反戲劇"反的首先是動作. 亞裏士多德認為戲劇是行動的藝術, 沒有動作, 就沒有戲劇, 而動作必須是合乎邏輯的. "反動作"卻要取消動作, 沒有動作依然可以是戲劇, 即便有了動作, 也可以是無邏輯的, 缺理性的. 但過於極端的"無動作"戲劇很少可以表現出來, 它的理論意義大於劇場實踐意義.
現代戲劇家們所認可的"反動作"是指解除對動作的理性化限定, 動作也不一定非要具備意義.
"反戲劇"的第二個特點是"反摹仿", 主張戲劇的自給自足, 不必一定從對現實世界的摹仿中提取意義, 它自身就具備了獨立的本質和獨特的感受力.
第三個特點是"反結構", 代之以變化多樣的因果關係, 這和前麵對邏輯的超越是呼應的. 或者說, 它具備一種奇妙的遊戲性, 在看來毫不相幹的情景下, 尋找內在的聯係. 當然, 這類尋找也有戲劇家反對的.
FASSBINDER的"反戲劇"劇團裏, 許多成員都和他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合作, 包括演員, 作曲, 美工等等. 這個劇團是當時德國的先鋒派劇團中最有特色的一個, 這和FASSBINDER的強烈個人影響緊密相連. 從這時起, 他的領導才華大放異彩, 但他的進攻性人格也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幾年的"反戲劇"劇團的磨練, FASSBINDER構築了自己的電影風格和意識. 他最早的短片, <<城市遊民>>隻有十分鍾長, 從法國電影大師艾裏克.候麥爾(Eric Rohmer)的首部黑白電影<<獅子星座>>獲得靈感. 200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八十一歲高齡的Rohmer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ROHMER的名言是, "一個人不要怕'不現代。你必須知道如何與時代傾向對著幹。" 這話說的, 跟FASSBINDER的作為相映成趣.
<<小混亂>>一片向另一位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致敬, Godard拍攝於己於1959的<<精疲力盡(BREATHLESS)>>, 在某種程度上, 奠定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風格和基礎. Godard也是以蔑視傳統電影手法而聞名於世的"破壞美學"的領軍人物.
關於那段時間的創作, FASSBINDER自己是這樣說的,
"其實,我最初拍過兩部短片。而後我進入了戲劇界。那是戲劇,不是反戲劇。所謂“反戲劇”不過是我們的一種叫法而已,同樣,換個時期,我們也許把它稱作“席勒戲劇”。我從戲劇中學到了許多東西,諸如怎樣運用演員,怎樣以一種新方式來講述故事。順便提一句,我本人就是個科班出身的演員,那是我唯一真正受過的訓練。其他的一切,我都是自學的。我從一開始就想拍電影,可從戲劇起步要容易得多。而且這一點已得到了證明:一旦我真的開始拍電影,我過去的戲劇作品使影片很容易就贏得了聲譽。我早期的影片獲得了成功,它們應邀參加電影節或諸如此類的東西,這與在德國戲劇比電影更受尊重不無關係。你會聽到人這麽說:“哦,是的,他拍電影,可他也搞過戲劇,所以這家夥想必有點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