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路遠美利堅

出發時還是一個少年,回首時被問路人稱叔叔。我們為什麽漂洋過海,我們為什麽遠走他鄉?藍天白雲下,讓我寫幾行為我們那代人做證。
個人資料
北美大一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奧圖曼中尉,慈禧,教會醫院

(2017-03-16 06:41:10) 下一個

電影《奧圖曼中尉》與教會醫院

美東暴風雪來臨的前夜,去看了這個電影--" The Ottoman Lieutenant",因為第二天是snow day,不用去上班。

電影裏的故事發生在一九一幾年,美國醫生裘德從奧圖曼帝國回到美國費城報告傳道行醫幕集資助,聽眾中的一位向往遠方的莉璃女護士被其吸引,決心為教會醫院出力,她坐了二個月渡輪帶著托運的醫療用品和汔車到達伊斯坦布爾港。上岸後,問路時巧遇奧圖曼帝國軍隊的依斯梅爾中尉。故事就發生在這三位主人公之間,故事的主要場地是在這一家教會醫院。

傳教士行醫從基督起就有,教會醫院的曆史已過千年了。傳教醫療 (Missionary Medicine) 有著約二百多年的曆史。當年洋人在中國傳教時因在文化上很難打開入口,當看到中國的醫學落後時就借助行醫來傳道,傳教醫療成為了教會發展的一個切入點。在中國最早的教會醫院是在1667年在澳門開診的The Hospital de St. Raphael。最有名的教會醫學院學生是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或現在的港大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孫中山。

有教會醫院背景的北京協和醫院在中國很有名氣,前身為北京協和醫學堂。引進西方醫學的北京協和醫院醫學堂得到的第一筆捐贈其實是來自慈禧,懿旨中說,“慈禧太後特為北京協和醫學堂的建立捐贈一萬兩白銀以示褒賞"。北京協和醫學堂被洛克菲勒基金會接收是後來的事了。北京協和醫院的老建築氣勢恢宏,米黃色磚牆,淺綠琉璃瓦,當年我差一點去報考了那裏的研究生。

因一九二零年代在家鄉大同有鼠疫發生,從北京協和醫院來了幾位英籍傳教士醫師及護士去救助病人。他們看到當地醫療落後,在教會支持下就在大同建立了這個曾名為守善醫院的教會醫院。外公的家就在這個醫院之內,小時候覺得這個醫院的建築很氣派,青灰色的小樓比新的同等規模的建築高大特別,造工精致,外牆極平,磚縫超細,門窗飾秀,入內天花板比平常房間高出,墻頂有裝飾,地板光潔,尤其還有那座帯尖頂的小教堂。就在文革前夕,外公在這個早改了名字的醫院裏當醫療主任,他住的房子是早年教會醫院同時期的建築,去外公家裏在一個居然有浴池的房間裏洗過澡後,讓我當時覺得這些房子真是很怪,因為平時隻有在公共大澡堂洗過澡。小時候又聽到人們傳說,如果是窮人得了重病無處就醫時,到這個首善醫院裏說自己是信教的就可得到救治了。

至今在同事中仍有一些人去做傳敎醫療,當然是以醫療為主,並不負責傳教,足跡遍布非洲,亞洲到中南美州的落後地區。有的醫學生或醫生,第一次去時或者為了好奇,另一部分人則年複一年地去送醫送藥,對他們的博愛精神勇敢精神隻能用讚美一詞可以來形容。

接著講講這個電影,男配角醫生是個基督徒,男主人公奧圖曼中尉是一個穆斯林,那個女主角也應該是個基督徒,故事中的信仰交錯,種族衝突,角色傾軋,情感交織,隨著故事發展一幕幕地交叉延伸。襯托的背景從美麗古老的蘭色清真寺,到雪山,山村,城鎮,古堡,海灣,草原,一一如美麗的圖畫展開。人物的有些對話也算簡單精彩,也是一個描繪血與火和情與理的戰爭故事的彩色音樂畫卷。看景不如聽景,看電影也是聽景的一種,坐在躺椅上遠遠的做了一次美麗的土耳其風俗山水之旅。前幾年本來打算去那裏一遊,結果因為稍有些動亂也就沒真打算起程。

每個時代的故事都留下多種不同的描述,曆史就像一個可以讓人反複修改的戲劇腳本。再回首時,電影裏這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故事已是百多年前的事了。

--//--//--

"Honour a physician with the honour due unto him for the uses which ye may have of him: for the Lord hath created him.
The Lord hath created medicines out of the earth; and he that is wise will not abhor them."--Ecclesiasticus (38.1 & 38.4)

電影廣告

 

首善醫院病房樓 (照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