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去紐約麵試職位,拉著行李箱在曼哈頓擁擠的大街上走了快一個小時還沒找到一間空房。一家又一家的旅館都是客滿,問了半天才找到一家有一間房,一天四百美元,哇哦,比我來美國時帶的所有的銭還多出幾倍!站在幾十層高的旅館房間從窗口望岀去,曼哈頓燈火輝煌,大街上車水馬龍。那一夜,夢到的都是些麵試與工作的一些模糊片段。
再次想起這些細節的時候是許多年後,聽到曼哈頓賣房的韓裔經紀人介紹,不要覺得我賣的房子很貴,你知道嗎,你買的不僅是一間公寓,你買的是美國夢。
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因為美國夢來到美國。剛開始能來美國的年代,海歸的也有,絕大多數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無法留下來的。有過一個同事老黃,每天都在講,我簽證到期了,再有多少天就得回國了,像祥林嫂一樣,直到離去。也有一位我不認識的遠親,當年公派留學後海歸,前些年成了所謂的副部級了。
近些年海歸的半海歸的人士絡繹不絕,當然各有各的緣由。國內的發展,因為真的是需要與國際接軌,無論是科技研發或公司上市,確實是需要有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且有中國背景的人才好。有人回去是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或舞台,如一個同學回國發展醫藥網絡服務,偶爾與馬大哥一起吃個飯,當然另外有不少因為在美國不順利或被裁員而海歸的。
有一個在美國做研究的朋友,在國內大學兼職,幫助國內的學者做研究發論文,花錢請些國外的學者去中國開幾個國際研討會,這樣有助於國內大學教師的升職及研究單位的評級。見麵時,他講述到了他在國內見到的發展進步,高樓大廈,豆渣工程,鋪張浪費等等現象。霧霾籠罩仍興致勃勃,掛職領導,如魚得水,這是一些半海歸人士的一個例子。
碰到另一個半熟的最近被裁員後海歸的人,自然誇讚他有機會吃北京美食,當然講到住房。他講到他不好意思在國內戴口罩,吃小吃時擔心食品的安全。雖然在美國投資銀行工作多年,他說他的投資研究像是一個笑話,隻有在北京買房這一件做對了,是在父母的房被拆遷時買的。北京的房價上漲,讓學經濟的與不學經濟的都無法預料,咬牙堅持買了房的鋼需住戶,算是真的投資收益人群,不管有無中國房市泡沫。
夏天回國時,在飯局上見過的一個現居南方的煤老板,酒酣耳熱之際,他說在北京有一套房是他的夢想,因為他來自一個又窮又小的地方。他說他每次來北京,不用住旅館,住在自己的一套房裏,很高興。他半開玩笑地說,這是他的中國夢。當然他還講了把二個孩子都送在英國留學讀書的事。
近幾年有些華人第二代美國大學畢業後,有自願回國簽約去當老師的,或者是公司派在中國上班諸如銀行及建築行業,這其實也是一件可讚可賀的事。年輕人認識世界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豈不與我們當年來美國的心態有一點點相似之處。
理解或如何理解海歸,海歸與否,每人都會有許多不同的講法或做法,或許將來就是一個來來往往的時代?一個人在哪裏生活工作才覺得好,如飲水一般,也是一種冷暖自知的事。我不喜歡大城市的高樓森林,卻喜歡亂哄哄的法拉盛中國城。我也不喜歡高樓,卻更喜歡黃金海岸加州的低層小樓,從窗戶望出去,不遠處山巒起伏,十二月份還帶著綠色。這裏的冬天比夏天的綠色還重,偶爾也能見到高高的背映藍天的棕櫚樹。有棕櫚樹的地方不一定是好地方,但我印象中的好地方常有棕櫚樹,看著讓人有入夢的感覺。
——寫在北加州倒時差的一個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