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美國久了,與國內來訪的客人相聚時,即使在賭城,慣常的節目也是帶著他們逛逛商店,逛逛公園,介紹這邊的風土人情,再就是推薦看維加斯的演出了。當然,請客人及他們作伴的朋友吃個飯聊個天仍是我們盡一下地主之誼的活動。賭城裏最方便的吃飯地方莫過於比較貴一點兒的自助餐了,不用廢心考慮每個人有什麽不同的飲食偏好。接下來再去飯館吃。吃到第二頓飯時,話題難免就會講到中美兩地的差異了。誇過了國內的飛速進步後,不覺中我與大陸來的豪賭客人的對話就成了辯論了。
我說,"你在賭城玩得不錯,可以常來玩。"
他說,"美國的賭場不行,不如澳門的賭場。我去那兒時,一下飛機就車接車送,在賭場有專人服務,想要什麽,一句話。贏了錢澳門賭場也不收稅。"
"美國是一個萬稅國家。"
"作為訪問者,我來賭場玩,輸的錢他們不算,贏得錢要交稅,我也沒享受美國的各種福利待遇。為什麽要交稅?"
"似乎也有道理?不過如果有事件發生,即使是個外國遊客,打電話叫警察時警察也會來的,警察是靠稅金支持的。如果生病叫救護車去醫院,醫院裏醫生給病人看病,並不會因為外國遊客可能不付錢而不救治病人。醫院的損失也是靠稅金支持。"
大陸來的賭客指著是台灣移民的前賭手朋友說,"在這個地方,像他這樣很傑出的人材,在美國讀書工作了幾十年,也不會升到公司的總載。"
"也不盡然。比如百事可樂的總裁是個印度裔女性,雅虎前總裁是楊致遠,以前CA電腦公司前總裁是王嘉廉等等。反過講,在國內發展的人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公司總裁。"
"華裔在美國永遠不會當總統的。"
"難說吧。以前誰知道有黑人血統的奧巴馬能選上美國總統的。這種少數民族當總統的事在中國才不會發生,比如新疆少數民族或住在廣州的黒人與中國人生的孩子。"
"華裔在這兒肯定沒希望。還是在中國好。中國沒有美國這種種族歧視。"
當話題扯到這兒時,就比較難以講淸楚了。我說,"美國是有歧視,所以才有平權法律。若幹年前奧巴馬競選聯邦參議員時,去參加紐約的一個活動。雖然身穿禮服而有其它客人還是以為他是服務員,叫他去拿酒來。不過,中國也有各種歧視。比如城裏的歧視農村的,有文化的歧視做工的,有權有勢有錢的歧視普通老百姓的,國人對外國人也不是一視同仁的等等。而在美國這兒,有錢有勢的人又怎麽樣,一個人在馬路上撞了人,誰敢說我爸是美國的李剛或是警察局長或州檢查長,那他爸第二天就快下台了。在美國,公司裏掃地的也不必對公司老板點頭哈腰陪笑。"
大家爭辯的有點認真上火了。
客人接著說,"這個地方賭場裏欺視中國人。”
"怎麽會呢,賭場一定歡迎來帶錢來賭的客人。”
"那個端著盤子送水的服務員,走到白人邊上送飲料,就是不到我這兒停。"
"那你應該叫她過來給你送茶送水。"
"我不會講英語。"
"那後來呢?"
"我就拿美元招手,服務員就過來了。給了三美元,以後服務員總是來送水了。"
"那不很好嗎?"
"我還是不喜歡這地方。在中國挺好。我看有錢在那兒都好,沒錢在那兒都不好。"客人這後半句話倒是有些道理。
"在中國也不是人人是富翁或領導的。沒錢還是在美國好。你看國內來美國的老人,免費住房,免費看病,還能領救濟金。這個在國內還不能做不到。"
爭論不了了之。反正還有人來美國,也有人在海歸,人們來來去去。後來換了個其它的話題,客人說他送他兒子去澳洲畄學,他更喜歡那兒。
我覺得並沒能解釋清楚有關美國種族歧視這檔子事或說服客人,說不清是理論上沒講清楚還是例子上沒舉恰當,不過這個題目那是能三言二語就說得清楚。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認識,大概與一個人在這裏居住時間的長短及生活工作的經曆和對此地文化曆史理解的程度都會有關,倒是這個國家與其它任何地方一樣依然是一個以衣貌取人的地方。
爭論過後,不知為什麽想起了十幾年前發生在同事中也不一定能說明什麽問題的一件小故事。醫院裏有一位個子高挑的金發女護士,很冷傲刻薄,凡是別人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或是她得理時,總喜歡極清楚大聲地說明示眾。讓人感覺不舒服,心想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搞什麽牛?過了一段時間,她不來上班了。後來別人說她結婚了,丈夫是在同一醫院裏上班的一個就可稱呼為小弟醫生的菲律賓裔神經外科醫生。這個是第二代亞裔的同事身材短小,比他這個老婆足足矮了半個頭或一個頭。再後來見過到這個金發女郎時是她興高采烈地抱著一個小嬰兒回來看訪她以前的同事的時候了。
有多少種族屠殺? 又有多少地域屠殺?去統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