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might mess around, and get my college degree
I bet my old man will be so proud of me
But sorry pops, you’ll just have to wait
Haha”
“The Lazy Song” by Bruno Mars
本來,一個年輕人如果長大後健康獨立就應該算作成功了,但許多海外華人還是希望孩子上學時能進一所名校。當孩子上初中時,我也開始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不恥下問,每當聽說同事的孩子在藤校讀書時,就會順便問一下有什麽心得經驗可以分享。感覺從沒有聽到過有幫助的答案,聽了之後沒有任何印象。或許還真的沒有什麽秘訣?總結起來,聽到的讀到的經驗之談,讓人想到千篇一律的學校輔導員給新生家長的講話。學校輔導員在高中開學之前有一次給家長的輔導講座,介紹學校的課程設置,分班情況,課外活動及上幾屆畢業生被大學錄取的情況。
麵對成千上萬的申請者,比較有名的大學是如何選擇錄取學生呢?或者, 什麽樣的學生更容易被頂尖大學錄取呢?
(1) 大多數有望被選取的高中畢業生首先是學習好的學生。在高中裏所修選的課程是條件許可之下所能學習的難度大的課程,包括AP (Advanced Placement, 高中預修的大學課程) 。學習成績很好,在同學中排名靠前,如在拔尖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十。
(2) 在參加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可譯為學業測定考試) 或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可譯為大學入學考試) 時成績很好或不錯。
(3) 參加一項或數項課外活動,在有關活動中顯示出領導能力或有傑出表現。
(4) 學校裏有老師給申請生提供強力的推薦信。學校的輔導員在大學申請的過程中,也負責給申請大學的學生寫一封推薦信的。
(5) 你有特殊背景、才能嗎?
(6) 麵試。你可以與別人輕鬆融恰地交談交流嗎?
(7) 在大學申請材料中,申請學生能夠寫出具有真情實感且通順流暢的申請論文,來反映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或一個瞬間,讓大學錄取委員會的錄取官員在讀過的成千上萬的申請論文中能感覺到一個有理想有熱情的傑出少年躍然紙上。
(8) 申請你想進的大學。如果不申請那個你想上的大學,那個大學是不會邀請你申請的。
後來,我明白了,還是這裏高中輔導老師在高中開學前的輔導會上總結時的說法:〝一個大學招得是學生,首先要學習好, 讓招生官員相信這個學生能夠勝任學業。參加課外活動很重要,但如果隻有時間精力做一樣的話,那就把一樣做好。〞大概真如是。
當然啦,不娶虎媽,焉得虎子,而且虎媽有時亦有畫龍點睛的特異功力。
曾有機會遊覽過美麗的美東八所長春藤大學, 賓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康奈爾大學, 哈佛大學, 耶魯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 達特矛斯學院。 第一次去波士頓遊覽時當然去參觀了哈佛大學。雖然走在校院裏,但覺的這學府離我們這些遊客真是遙不可及。那點綴著賽艇的波光流淌的查爾斯河,有點古樸韻色的紅磚樓院, 樓頂上彩色各異小塔尖,被如織的遊客合影時摸得鞋已發亮的哈佛銅像,校院裏匆匆走過的青年學子,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實在想上哈佛體驗,哈佛大學有給高中生及大學生開辦的暑假學校,也有給成人開辦的類似函授學校。有些課程不需要考試也可就讀。其它的長春藤學校或許多大學也有類似的課程。
不過你知道,比爾蓋茨和馬克紮科伯哥上了哈佛都還退學,那些給哈佛捐款最多的人或許並沒去那兒上學, 這些人都去創業經商去了。以前說條條大道通羅馬,現在叫條條大道通北京,上名校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藤不藤,讀大學不過是一種接受教育的方式。“VE RI TAS”, 或許更是一種人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