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過分糾結簡體字或者學繁體字,學會最重要

(2015-05-07 18:21:38) 下一個
    從今年年初開始,我被周圍的華人朋友們一致推選為業餘中文老師來給他們孩子輔導中文。短短五個月時間遇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問題,首先一個就是學漢字到底是學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朋友中有幾位同我一樣來自大陸,其他幾位來自香港或者澳門,很自然的,大陸的家長們主張學習簡體字,港澳的家長主張學習繁體字(或者說正體字)。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執不下,一度還把各種曆史、政治問題拿出來討論,最後也未能妥協,最後隻好四個大陸背景的孩子一個班,兩個港澳背景的孩子一個班,用不同的材料上課。這場爭論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華人對漢字背後的文化土壤的關注度之高。繁體字,意味著港澳台課本、港澳台文化和意識形態,簡體字則意味著中國大陸的課本、文化和意識形態。
    但其實,對於我的學生們,這些打心眼裏已經覺得美國才是祖國的孩子們來說,學習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還是應當著眼於最終的學習效果。
    相較於繁體字,簡體字在中文初入門時更容易被掌握,特別是寫,而且絕大多數中文學習教材也都是用簡體中文編寫的,同時,漢語的使用人群也還是使用簡體字的人數占大多數,因此學習和使用簡體字是必然的趨勢。像我的“大陸班”的孩子們平均年齡都在8、9歲左右,他們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用簡體中文編寫的。而“港澳班”的孩子們年齡都在14歲左右,已經有一定的中文基礎了,給他們上課就多是談話和釋疑,他們用的教材自然都是繁體了。
    相比較而言,兩個班的孩子在學習新字方麵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大陸班”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學會寫新字的速度還是要比“港澳班”的孩子快一些,從複習課聽寫Quiz的情況來看,“大陸班”的孩子掌握程度也要更高一些。但是“港澳班”的孩子們很喜歡跟我討論繁體字的結構啊、字體的象形意義之類的內容,其中有個男孩子還告訴我說,他之所以堅持學中文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圖畫一般的繁體字吸引了他。另外,雖然漢字在字形上有繁簡之分,但發音並沒有太大區別,我們每兩周一次的交流課上,兩個班的孩子也能用磕磕絆絆的中文交流,他們之間也會好奇對方所學習的字體,也會試著教對方自己學習的內容。特別有意思的是,“港澳班”的孩子雖然沒有係統的學過簡體字,但是依然能夠看得懂用簡體字寫成的文章。
    事實上,現在有了電腦,繁體、簡體之間的轉換已經非常靈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中文到一定程度總會慢慢對兩種字體都有所了解,孩子最終能掌握中文這種語言,並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和這個國家本身才是學習中文的最終目的,大可不必過分糾結簡體、繁體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