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KarlMax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社論版的】評電影芳華 酒瓶裝可樂 混淆視聽拙劣作品

(2017-12-21 14:52:42) 下一個

【社論版的】評電影芳華:以七十年代軍隊為酒瓶,裝的是迎合現代人口味的可樂

跟大家一樣,看了電影芳華。

對於一個商業電影來說,寬鬆厚道地講,這個電影有其觀賞性。借著紅色的歌曲,舞蹈,音樂,服裝和場景,把觀眾,特別是那個年代的過來人,帶回了那個四十多年前的時光裏:一九七六年的三位領袖的逝世,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以及緊接其後的中國的改革開放。總體上講,場麵和道具都很到位了,但那個年代特有地時代味道沒有表現出來。

嚴格嚴肅地講,這個電影是以七十年代中國軍隊為酒瓶,裝了迎合部分現代人口味的可樂。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偏低的粗糙之作。仔細品味,非但沒有準確描寫刻畫出那個時代人的特征,返而生搬硬套情節,主觀臆斷牽強之作。

影片裏兩個男女主人公都有悲劇色彩,但兩個人都是不能自圓其說的人物。根據情節發展,先講初入文工團的女新兵,何小萍:一個生父被勞改,生母再婚並且不受繼父及弟弟妹妹喜歡的女孩子。為了能盡早盡快地照一張穿軍裝的照片寄給家人,在不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偷偷拿了室友的衣服,在剛入軍營的頭幾天裏,偷偷跑到市區的照相館裏照像,後來被人懷疑質問時,不惜說謊直至謊言被戳穿。

這種幼稚而且不誠實的行為根本不符合一個受欺壓,受冷落十八九的女孩子,倒像是一個軍區付司令的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的做法。再則,軍營裏還有沒有紀律了?  一個新入伍的女兵未經上級批準,可以隨隨便便出入軍營嗎? 影片顯然是把女主人公演義成了當代做事沒有分寸的大學一年級的女生,趁室友不在,拿了人家漂亮衣服參加了一個校外活動。

男主人公叫劉峰,是一個年年標兵的活雷鋒。好幾次去北京受到全軍表彰的先進分子。他後因搶險救災,傷了腰部不能再跳舞,改做了文工團的美工。這時團裏推薦他去軍校,他發揚風格讓給了戰友。但其實是因為他喜歡一個唱歌女團員,不想離開團裏。影片又一次開始現代版的演義,場景設在團政委的辦公室,政委和劉峰一來一往,但口氣卻是現代派的銷售經理和業務骨幹的對話。 經理意思說,現在有個好機會,想派你去,事成之後可以再上一層樓。業務骨幹說,我現在挺好,這機會給張三吧。劇情根本沒有一絲一毫軍隊政委的威嚴,下級軍官對上級領導的尊重。缺乏軍人應有的氣質,現代江湖氣十足。

一個標兵不隻是做做好事,業務知識更要撥尖。年紀輕輕對知識應該更有上進心才對,這也是大多數姑娘喜歡小夥子們的原因。電影為了劇情又來了一次不符合人物的行為。再則像這種軍區有名的先進人物,命令往往是上級機關黨委發的,單位黨委隻是轉發。既便是由政委,決定,他完全可以發命令,限時報到。革命軍隊裏的政委,既是兄長,也是父親。留在團裏是為了工作,去軍校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這根本不需要本人同意。

總之這兩個被強行塑造的男女人物各有各的不幸。男的劉峰因為向暗戀的女團員表白,被誤解以至於下發基層連隊。女的何小萍不受宿舍的團友喜歡,經常給她一些難堪,最後因為大家對男主人公出事後的冷漠,而再次說謊,也被逐出文工團。女主人公的幾個室友,無論年長還是年幼,根本看不出在人民軍隊,這個大家庭裏,有任何生活過的痕跡,看不出對新同誌有什麽愛護和幫助,看不出對這個小戰友有什麽寬容和厚待。人物再次來了現代版的演義,幾個剛出家門的大學新生,在先住進校園宿舍裏後,以先占為王的強勢壓住後搬進來的一個室友。可笑的是在二個男女主人公都被迫離開後,當文工團解散的時候,這一群人開始痛哭流涕地唱起了 送戰友的離別歌曲。請問 劉峰和何小萍算是戰友嗎?幾個女戰士一起當著室友何小萍的麵, 翻查她的個人物品,找出她私下拍的穿軍服的照片作為罪證。如果七十年代的軍營生活真像是電影裏演義的這樣,那這樣的軍隊有什麽戰鬥力可言,那這樣集體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呢?

整個電影就是一個亂,而且越來越亂。然後男女主人公就上了反擊越南的戰場,旁白裏講,男的想繼續做英雄,好讓別人傳唱,一心求死,最後受重傷截肢。這是對一個上過戰場, 留過鮮血的戰士的調侃和侮辱。不怕死,但不等同於想死。戰士在戰場上一心想的是要完成任務,從而取得整個部隊的戰鬥勝利。槍林彈雨中連自己個人的生命都已經置之腦後的戰士,還有時間想以何種方式當英雄?編劇和導演在這裏又再次聯手,關起門來想像並發掘了所謂的戰士的內心世界。

女的在戰地醫院救死扶傷,但因立功受獎而不適應發了瘋。這情節都是很離奇,不合常理。複員後,男主人公,連級別的戰鬥英雄以及一位傷殘人士,沒有或者是沒有交待為什麽沒有受到政府部門的安置工作,離鄉背井去賺錢,結果生活困難,受到社會不公正待遇。最終兩個男女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因為相同的淒慘遭遇,而生活在了一起。旁白裏講他們倆個相依為命,沒有小孩,過著平淡的生活。

這個電影的失敗,以及很多現代的文學作品的失敗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所謂展現人性的影響。女主人公何小萍之所以不惜說謊拿別人的軍衣照像,就是因為她要盡快寄給多年未見的爸爸,父女情深。 這是人性嘛。而標兵劉峰則是暗戀女團員,不能自拔,以至於推掉軍校進修,心甘情願地默默等待,活雷鋒也有七情六欲。這也是人性嘛!

人性有兩麵性,既有善良的一麵,又有貪婪的一麵;既有勇敢的一麵,又有恐懼的一麵。有人某方麵強,有人某方麵弱。然而這些都是人,天然的人性。人民軍隊或者任何一個有戰鬥力的軍隊都是要摒棄這種天然的,固有的人性。七十年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真是有一種經過鍛造後升華的人性,一種主動服從於集體利益之下的人性。 這種百練成共的個體人性, 不是沒有生命氣息, 而是經過磨練後成熟的光輝人性。 它有各色的光澤但沒有各種的棱角,它有春天的溫暖但沒有嚴冬的寒氣。也正是這種百練成鋼的個體光輝人性,集中在一起,彼此相溶合眾為一,進而就是具有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不是口號,這是一種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氣勢。這是一種在那段歲月裏,經曆過人民軍隊這的大學校,這的大熔爐的人們深深體會過的真實存在的偉大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戰無不勝的法寶,也是七十年代在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始始終終能夠威懾美蘇兩大超極大國。幾代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不計個人得失,保衛了國家,保衛了人民。

做為商業電影,我們不強求《芳華》展現這種精神。但對這種精神各式各樣的演義,我們應該有所警醒。文學作品是人創作的。既然有人,就有個人的政治傾向。小說及編劇是作家 嚴歌苓女士。看過她幾部作品,從 天浴 到芳華。拋開故事情節離奇之外,她的小說裏,看不到對普通勞動者,對普通小人物,在大時代變化裏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執著,樸實和善良有任何歌頌,甚至是應有的同情。展現的是時代瘋狂,領導人偏執,非但沒有什麽英雄, 甚至於連好人各懷雜念。不但好人難當,而且好人絕無好報。 幾代走過血雨腥風共和國建設者和保為者的後代們,大有不當好人,更不想當英雄, 大有回歸秋瑾的 人血饅頭能治病的麻木不仁的時代趨勢。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嗎!

嚴肅的話題就應該有嚴肅的問題。在對商業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寬容的同時, 為什麽在即 高山下的花環 之後幾十年間,沒有一 兩部紀念對越自衛反擊戰,而且受到那些退伍戰士喜愛的電影呢? 時代進步了,中國走向了多元化社會,我們不用行政方法禁止 類似芳華這種粗製濫造以票房為目標的電影,但同時我們拿什麽作品來慰籍那些從戰場上勝利歸來,現在過著平淡生活的老兵呢?  參加反擊戰的戰士有幾十萬人,再加上地方上後勤支前的群眾,人數超過了百萬之眾。他們看了芳華這個電影會有什麽樣的感受?為什麽讓他們,這些經過血與火考驗的英雄們,在芳華這類電影裏被調侃,被消費,被戲弄,乃至被侮辱?這幾十萬戰士的子女看完了這個電影之後,又會有有什麽樣的感受?電影裏倆個英雄人物最後沒有任何子女,這樣情節難道是不是一個寓言嗎?

我們怎樣能客觀地,公正地紀錄那段特殊歲月呢?我們又怎樣能真實地紀念奉獻者的那特有的芳華呢?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曆史的重任在台獨的自我膨脹之下越來越顯得緊迫。我們二百多萬人民軍隊還能不能傳承和發揚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寶貴精神呢?

嚴肅的問題就應該有嚴肅的答案。解決的方法就是我們應該高舉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理論,以及貫徹 習主席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編劇導演以及眾多文藝工作者應該有意識地,自覺自願地為普通現役和退役的軍人服務,為普通勞動者服務。創作出歌頌他們這些無名英雄的高質量文藝作品,激勵後人,以他們為榜樣,當曆史性時刻最終不可避免而來臨的時候,新一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帶著十足的榮耀,從父輩的手裏接過先輩那血染的戰旗,踏著前人的腳印前赴後繼,完成自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以來,中國十幾代以民族尊嚴為先以國家富強為業的人,想要但沒有完成的偉大曆史使命。結束中國自一九四九年以來長時間的 國家領士分裂,兩岸政權分庭,中華文化分支,外國強權分治的 四分困局。從而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以七十年代軍隊為酒瓶,裝的是迎合部分現代人口味的可樂,這就是電影《芳華》的本質。故然有些場景,讓人懷舊不已,故然有些情節,讓人潸然淚下。但整體上是一部混淆視聽拙劣作品,缺乏浩然正氣。那個七十年代的年代的酒瓶,雖然外表老舊,但是樸實無華,更重要的是裏麵裝滿了經過醞釀,蒸餾,升華,提純的酒,何止高出那糖水可樂千倍萬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