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十年代軍隊為酒瓶,裝的是迎合現代人口味的可樂 評電影芳華
跟大家一樣,看了電影芳華。
對於一個商業電影來說,寬鬆厚道地講,這個電影有其觀賞性。借著紅色的歌曲,舞蹈,音樂,服裝和場景,把觀眾,特別是那個年代的過來人,帶回了那個四十多年前的歲月:一九七六年的三位領袖的逝世,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總體上講,場麵和道具都很到位了,但那個年代特有地時代味道沒有表現出來。
嚴格嚴肅地講,這個電影是以七十年代中國軍隊為酒瓶,裝了迎合現代人口味的可樂。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偏低的粗糙之作。仔細品味,非但沒有準確描寫刻畫出那個時代人的特征,返而生搬硬套情節,主觀臆斷牽強之作。
影片裏兩個男女主人公都有悲劇色彩,但兩個人都是不能自圓其說的人物。根據情節發展,先講初入文工團的女新兵,何小萍:一個生父被勞改,生母再婚並且不受繼父及弟弟妹妹喜歡的女孩子。為了能盡早盡快地照一張穿軍裝的照片寄給家人,在不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偷偷拿了室友的衣服,在剛入軍營的頭一天,偷偷跑到市區裏的照相館裏照像,後來被人懷疑質問時,不惜說謊直至謊言被戳穿。
這種幼稚而且不誠實的行為根本不符合一個受欺壓,受冷落十八九的女孩子,倒像是一個軍區付軍長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的做法。再則,軍營裏還有沒有紀律了? 一個新入伍的女兵未經上級批準,可以隨便出入軍營嗎? 影片顯然是把女主人公演變成了當代女大學生,趁女室友不在借了人家漂亮衣服參加了一個活動。
男主人公叫劉峰,是一個年年標兵的活雷鋒。好幾次去北京受到全軍表彰的先進分子。他後因搶險救災,傷了腰部不能再跳舞,改做了文工團的美工。這時團裏推薦他去軍校,他發揚風格讓給了戰友。但其實是因為他喜歡一個唱歌女團員,不想離開團裏。影片又一次開始現代版的演義,場景在團政委的辦公室,政委和劉峰一來一往,但口氣卻是現代派的銷售經理和業務骨幹的對話,經理意思說,現在有個好機會,想派你去。業務骨幹說我現在挺好,這機會給張三吧。劇情根本沒有一絲一毫軍隊政委的威嚴,下級軍官對上級領導的尊重。缺乏軍人應有的氣質,現代江湖派十足。
一個標兵不隻是做做好事,業務知識更要撥尖。對知識應該更有進取心才對,這也是大多數姑娘喜歡小夥子們的原因。電影為了劇情又來了一次不符合人物的行為。再則像這種軍區有名的先進人物,命令往往是上級機關黨委發的,單位黨委隻是轉發。既便是由政委決定,他完全可以發命令,限時報到。革命軍隊裏的政委,既是兄長,也是父親,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本人同意。
總之這兩個被強行塑造的男女人物各有各的不幸。男的因為向暗戀的女團員表白,被誤解以至於下發基層連隊。女的不受宿舍的女團友喜歡,經常給她一些難堪,最後因為大家對男主人公出事後的冷漠,而再次說謊,也被逐出文工團。女主人公的幾個女室友,無論年長年年幼,根本看不出在軍隊裏有所成長和成熟,對新同誌有什麽愛護,對小戰友有什麽寬容厚待。人物再次現代版的演義,幾個現代派的大學生在先住進宿舍裏後,對後來者的氣勢。 可笑的是在二個男女主人公都被迫離開後,當文工團解散的時候,一群人開始痛哭流涕地唱起了 送戰友的離別歌曲。請問 劉峰和何小萍算是戰友嗎?幾個人一起當麵翻查戰友的私人物品。這樣的集體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呢?
整個電影就是一個亂,而且越來越亂。然後男女主人公就上了反擊越南的戰場,旁白裏講,男的想繼續做英雄,好讓別人傳唱,一心求死,最後受重傷節肢。這是對一個戰場上留血的戰士的侮辱。不怕死,但不等同於想死。戰士在戰場上一心想的是要完成任務,個人的生命已經擲之腦後。
女的在戰地醫院救死扶傷,但因立功受獎而不適應發了瘋。這情節都是很離奇,不合常理。複員後,男主人公,付連級別的戰鬥英雄以及一位傷殘人士,沒有或者是沒有交待為什麽沒有受到政府部門的安置工作,離鄉背井去賺錢,結果生活困難,受到社會不公正待遇。最終兩個男女主人公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電影的失敗,以及很多現代的文學作品的失敗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所謂展現人性的影響。女主人公何小萍之所以不惜說謊拿別人的軍衣照像,就是因為她要盡快寄給多年未見的爸爸,父女情深嘛。而標兵劉峰則是暗戀女團員,不能自拔,以至於推掉軍校進修,心甘情願地默默等待,活雷鋒也是人嘛,也有七情六欲嘛!
人性有兩麵性,既有善良的一麵,又有貪婪的一麵;既有勇敢的一麵,又有恐懼的一麵。有人強,有人弱。這些都是人天然的人性。人民軍隊或者任何一個有戰鬥力的軍隊都是要摒棄這種天然固有的人性。七十年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真是有一種經過鍛造磨練後升華的人性,一種自動服從於集體利益之下的人性,這種百練成剛的個體人性有光澤但沒有棱角,有溫暖但不傷人。集中在一起就是具有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口號,是一種氣勢和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戰無不勝的法寶,也是七十年代在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始始終終能夠威懾美蘇兩大超極大國。幾代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不計個人得失,保衛了祖國。
做為商業電影,我們不強求《芳華》展現這種精神。但對這種精神演義,我們應該有所警醒。文學作品是人創作的。既然有人,就有個人的政治傾向。小說及編劇是作家 嚴歌苓女士。看過她幾部作品,從 天浴 到 金陵十三釵,再到芳華。拋開內容都很牽強之外,她的小說裏,看不到對普通勞動者,對普通小人物,在大時代變化裏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執著,樸實和善良有任何歌頌,甚至是應有的同情。展現的是時代的瘋狂,領導人的偏執,而所謂的相對的好人又各懷雜念。不但好人難當,而且好人絕無好報。 中國幾代走過血雨腥風人的後代們,又都想回歸秋瑾的 人血饅頭能治病的麻木不仁的時代。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嗎。
以七十年代軍隊為酒瓶,裝的是迎合現代人口味的可樂,這就是電影《芳華》的本質。故然有些場景,讓人懷舊不已,故然有些情節,讓人潸然淚下。但整體上是一部拙劣的作品,缺乏浩然正氣。 讓我們仰望那個七十年代的酒瓶吧,雖然外表老舊,但是樸實無華,更重要的是裏麵裝滿了經過醞釀,蒸餾,升華,提純的酒! 高出那糖水可樂千倍萬倍!
我看了芳華後一點也沒有覺得影片裏麵的軍人有誰可以得到尊重。女兵們甚至還有男兵公開歧視自己的戰友何曉平,劉峰有難沒有一個人為劉峰說一句話,最後何曉平成了精神病患者,劉峰在戰場上也是為了讓人傳唱自己而勇敢,最後落到那個結局,穗子最後拿著劉峰的假肢開那句有些低級的玩笑,這個影片中的軍人,誰值得我們尊重?芳華裏麵描寫的沒有一個軍人可讓我們尊重,看完電影,我對劉峰和何曉平隻有憐憫,覺得從大的方麵來說是命運,從小的方麵來說是部隊,對他們倆不公。
政工保衛幹部誘供劉峰,有可能確有這類事情,
女兵們圍攻甚至拉扯何曉平內衣,不是有點過了,而是簡直就是犯罪,很難想象部隊可以容忍,分隊長(?)看到也就是簡單批評幾句,也很難想象。
電影最後,就憑一句你們膽敢毆打殘廢軍人就覺得解氣?最後還不是交了一千元罰款?打了也還不是白打了?
劉峰推辭上級機關給他的培訓機會,也是為了能夠可以和那個女兵在一起,而部隊一般都是下達命令,沒有你商量的餘地的。
我看文工團解散時這些男女兵喝酒高唱送戰友時,心中隻有嚴重鄙視這群人,覺得他們都不是什麽好鳥,他們唱送戰友時,心裏何曾有他們曾經的戰友,那個任勞任怨幫他們帶東西,打沙發,學雷鋒做了那麽多的事的劉峰,那個家庭背景不硬自己有些自卑的何曉平?
微信朋友圈這兩天經常有關於‘芳華’的介紹,還有人民日報的關於人性的文章,貌似人人爭先恐後要標榜自己是高尚的人。
俺抱著看個究竟的心態,耐著性子看了半小時左右,感覺和樓主完全一樣。
或許是我們去國太久了,可能我們習慣於西方人的坦誠,看不慣國內媒體的拿手好戲-煽情了。
我們還在念大學時,我一個要好的大學同學對我說起,他弟弟當時是部隊的40火箭筒手,是專打越軍地堡的,因此是越軍的重要目標。也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周內在部隊發起進攻時被越軍高射機槍打穿了右手掌心。因此被送回後方治療。(據他弟弟說,如果戰線已經推進到越軍縱深,他可能會繼續留在前線戰鬥。那樣就生死難料了).
後來,他弟弟傷愈複員,還是落下殘疾,竟然好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我出國很多年,與國內很多人失去聯係因此不知道他現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