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中線

用我們迷茫的眼睛 和 昏沉的大腦來----關注台海風雲
正文

宋楚瑜的“悲情”與“國親合”

(2004-10-28 22:29:36)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海峽中線 於 2004-10-07 21:41:40 最近,由於國親合不順利,國民黨大老們氣急敗壞,跳出來大罵宋楚瑜。前監察院院長王作榮(就是在《一寸河山一寸血》中經常給大家講故事的那個老人)甚至說:宋楚瑜有什麽委屈?害得國民黨失去政權的,第一要負責的是李登輝,第二是宋楚瑜。宋楚瑜現在所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當年國民黨由於兵敗而“轉進”台灣,為台灣的“悲情”打下了基調。但是,兩蔣到台灣之後,“化悲痛為力量”,勵精圖治,讓這個小島一躍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台灣島上的人,原本完全可以有機會、有資格擺脫悲情,向世界講述台灣“美麗動人的故事”的。然而事與願違,民進黨新貴出於政治需要,把悲情氣氛推動到了及至。台灣慢慢地從自豪的“小龍”變成了乖戾狹隘“小龍女”。這悲情故事,講到何時才是個盡頭! 在台灣的“大悲情”中,演繹中宋楚瑜的“小悲情”。宋楚瑜之悲,猶如“黃連樹上掛苦膽”,悲(苦)上加悲(苦)。想當年,宋楚瑜發揮臨門一腳的功夫,把李登輝送上了權力寶座。但出人意料的是,若幹年後,他卻被李趕出國民黨。宋被趕出家門,固然有權力鬥爭的影子,但與宋楚瑜洞察李登輝的台獨用心不無關係。 宋楚瑜自立門戶之後,受到民進黨、國民黨的兩麵夾攻,被潑得滿身大糞,從廉明勤政的宋省長,變成了“路人皆知”的宋老A。這其中的委屈,外人難以體會。在2000年的選舉中,連宋在李登輝的巧妙“安排”下,為爭奪大位而赤身裸體,互相撕咬,但沒想黃雀在後,兩敗俱傷之後,發現陳水扁已經在李登輝的策應下,抄了他們的後路。依連宋二人的淵源和性格,他們本可以不打這場戰爭的。選舉結束之後,宋楚瑜在添傷口的時候,肯定有些納悶怎麽跟連戰這個忠厚人打起來? 2004大選,連宋捐棄前嫌,終於走到了一起。這次結合,促成因素很多,但一個重要因素是連戰的覺醒--特別是終於認清了李登輝。連戰一席“如果宋先生不選,我也不選”的話,說明連戰心目中,宋楚瑜本不是外人,跟自己一樣是國父的信徒。於是後了宋楚瑜的“尊重連先生的願望”的回應。但是連宋攜手,卻隻能與民進黨打個平手,加上狡猾的陳水扁來個苦肉計,使得宋楚瑜施展才華的機會化為烏有。這時候的宋楚瑜,是怎麽想的呢? 大選之後,連戰鑒於國民黨內的亂象,呼籲國親合。按我的觀察,連戰絕對不是戀棧才有如此行動的。連戰是個有理想的謙謙君子,他背罵名,堅持作到國會選舉結束,並企圖在國會選舉之前完成國親合並,目的之有一個:請回宋楚瑜來重振國民黨。但是,有那麽簡單嗎? 第一,政黨合並,必須是基於理念的共鳴,而不是其他。當年國民黨的“容共”政策,就是一個因理念不同導致合並不成功的例子。宋楚瑜指出,在國民黨沒有肅清李登輝影響之前,談合並是不現實的。這是最根本的障礙,可惜大老們忽視了。大老們也許認為:宋楚瑜可以在合並之後在來肅清李登輝的影響嘛!這就引出第二個障礙。 第二,宋楚瑜在合並之後的位置?宋楚瑜是帶槍反正--親民黨有自己的組織和政治資源,合並之後怎麽擺?就地改編?恐怕國民黨內部沒有那麽多的空間容納他們。如果國民黨指望宋楚瑜帶兵勤王,拯救國民黨,必須有黨內的共識,並給宋楚瑜足夠的授權。否則,糊裏糊塗的把親民黨拉過來,不但會造成國民黨的內部分裂,而且也會造成親民黨的內部分裂。 現在大老們的批評,太一廂情願了。可能他們一直沒有回過勁兒來:他們以為宋楚瑜還是國民黨黨員,以為親民黨就等於宋楚瑜一個人,以為國民黨內的人都是國父的信徒。但是,大老們不會正視:無論國親合不合,泛藍的進一步分裂是比然的。其中第一個最可能的分裂是國民黨所謂“本土派”的出走。宋楚瑜不來,他們可能潛伏下來,因為他們企圖引導國民黨向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宋楚瑜來,他們可能立馬走人,因為他們知道宋楚瑜不是老好人連戰。真正等到國民黨本土派鬧分裂的時候,大老們會不會又把這筆帳記到宋楚瑜頭上呢? 宋楚瑜,可能是悲情的台灣島上最悲情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