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前做為觀眾參加春晚慶祝活動時,覺得旗袍、傘、藏族舞、太極啥的視覺效果很美,但要有一個快速跳動的舞加盟不就更好啦。所以在去年到群裏喊話,組建了排舞隊,跳了 “巴比倫河” By the River of Babylon.
我以為這事兒就完了。
然鵝,忘了“做凡事均有後果”一說。(Every action has consequences.)
舞友們從此喜歡上了跳排舞,我們聚餐聚會時主動排列了Chilly Chilly Chia Chia, 在夏天的大型聚會中,為大家做了表演。
今年的春晚,我成了義不容辭。這次跳的是 Bubble and Wine.
我一直覺得跳了,最好把歌兒也會唱了,一舉兩得。
“巴比倫河 By the River of Babylon"的歌詞好找,但搜出“泡泡酒Bubble and Wine"的歌詞且費了些勁兒。第一,歌詞不容易聽清;第二,歌名與排舞名原來不一致的。最重要的,Bubble and Wine 壓根兒不該被叫成泡泡酒。
有一天我讓加勒比同事聽這個正在練舞的歌兒,人家隨著歌中唱著"wine and up, wine and down"就專業地上上下下扭動起來,至此我才知道: wine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種像呼啦圈轉動肚子似的一種舞。bubble也不是單純的泡泡,也是一種舞的方式。
今年春晚聯歡,我們的大媽舞還有幸成了開場舞,很是鼓舞大媽心。
這個舞看似簡單,但也有不少要點一定要注意,才不至於“大媽廣場”化。
1. 轉圈時腿抬得要高,不能蜻蜓點水意思一下。
2. 步子幅度要邁大
3. 不要急著轉,才能有跑步效果
4. 最最重要的,第三麵牆時要多轉一圈兒。因為前邊兩個8拍本來就在轉,到第三麵牆很容易忘記再轉一圈兒。我們的辦法是到那時喊著提醒,在震耳的音樂聲中,台下的根本聽不到那聲大喊“第三麵牆!” “再轉一圈兒!”
5. 大家都沒有跳舞功底,還總是這個工作、那個學習、還有幾個一直回國過春節的,直到開演那天晚上,才提前一點兒到達,擺設了我從網上找出靈感的最後造形。
除了大媽舞,我還順便混進了收尾歌唱隊,吼著唱了“絨花”和“難忘今宵”。
大媽舞的結果,不僅鍛煉了身體、交了新朋友、實現了當年“有個快點兒節奏”的心願,而且借此機會買了全新的上衣、牛仔短褲和Adidas白鞋, 還學會了唱這首特別的歌兒。我並且創造性地到一元店買來一竄脖子上掛的花環,拆開,縫成11朵紅花,令大家不整齊的白色有了個整齊喜慶的花兒。
做凡事均有其後果。看來這個大媽舞還得接著跳下去,正如上了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