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八八年去世之前,終於解除了實行長達將近四十年的戒嚴而代之以一串以“動員戡亂”為名的法律,開始回歸平民政府。對於兩岸和解更重要的是解除了港澳觀光禁令,開放了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李登輝上台之初,大位不穩不得繼續不實行蔣經國的政策,陸續成立了“國統會”、製訂了“國統綱領”、成立了“海基會”,並回應大陸由來已久的呼籲開始了和大陸的接觸。因為兩岸互不承認合法地位,分別成立了海基會和海協會作為白手套接觸。兩岸接觸之初主要是為了支持探親,這樣處理文書認證就是要務。但是兩岸在對方都沒有合法地位,所以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合法性,這就是所謂九二共識的背景。
其實以前還有八六年王錫爵民航和華航談判的背景,但那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經過雙方努力在沒有涉及政治定位的前提下解決了。長話短說,九二年十月底兩會在香港為排除兩岸接觸的政治定位因素而談判的時候,當時大陸拿出了五個版本的書麵說法、台灣拿出了五個書麵版本再加三個口頭版本試圖為兩岸的接觸做政治定位。
海協會廣為人知的方案是這樣的:
“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對兩岸公證文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海基會開始的一個方案是這樣的:
“鑑於海峽兩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在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鹹認為必須就文書查證(或其他商談事項)加以妥善解決”。
可以看到當時雙方一致同意兩岸是一個國家,但台灣沒有明確說明是一個中國。大陸當時非常堅持要寫明一個中國的原則,海基會調整後的最後一個口頭方案是這樣的:
“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惟鑑於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保障兩岸人民權益,對於文書查證,應加以妥善解決”。
因為不能達成協議,大陸代表團中止談判回京,台灣代表團也隨後回台。
所以這次會談確實沒有任何共識達成,但也留下了伏筆:大陸希望海基會確認台灣方麵能夠授權最後一個口頭表述。十一月初海基會致電海協會確認能夠獲得台灣方麵授權“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台灣的表述就是上述方案。十一月中海協會致信稱同意各自口頭表達,大陸的表達方式為:
“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本此精神,對兩岸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並隨電附上了海基會上述最後一個版本,作為雙方接受的版本。十二月初海基會回函稱表示“尊重”,至此,共識達成,雖然當時還不叫九二共識。九二共識要到十幾年後的二零零六年,蘇起為了緩和兩岸關係才提出了這個更加含糊的名字。
從最後的共識內容看雙方鹹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同的是台灣要求明確雙方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不同。從大陸的角度不願意接受對一個中國的除自己外的隨意解釋,從台灣的角度不願意因為一個中國而被認為同意承認大陸對中國的代表。這明確反映了雙方互不承認,且當時都認為自己才是對中國的代表。所以最後的共識其實是兩部分,一部分是共同認同的共識: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中國;另一部分是可以不共同認同的共識:什麽是中國?兩岸誰才據有代表中國的合法地位。
然後雙方開始各取所需各自口頭表述,大陸強調這個共識認為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不同意;台灣認為這個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大陸不承認。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含混的共識之下,兩岸開啟逐漸繁盛的相互交往。
可惜好景不長,三年以後李登輝在幹掉了俞國華、李煥、郝柏村這些能威脅自己的大佬以後訪問美國造成兩岸的緊張,七年以後發布蔡英文參與起草的”兩國論“。八年以後陳水扁上台,不再承認九二共識,廢止了做為九二共識基礎的、明確認定“台灣固爲中國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國統綱領,終止了國統會的運作,鼓吹一邊一國,正式在政府層麵放棄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關係全麵倒退。
直到馬英九二〇〇八年當選台灣總統,才重新台灣的兩岸政策拉回了九二共識。這,已經是形成九二共識十六年以後了。馬英九可能有很多其他問題,但他並不諱言自己是中國人,大力推進兩岸交流,開啟了兩岸直航、陸生來台、簽訂了大量兩岸經貿協議,極大地促進了兩岸各方麵的交流,直到撞到了台獨反服貿協定的太陽花神經病而失敗,應該說馬已經盡力了。在馬英九任期快結束的時候和習近平相會新加坡,看到他高興的樣子,我認可他內心是個真正的中國人。在當今台灣台獨猖獗的今天,馬英九為了兩岸交流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大陸能把這樣一個能讓一個做為中國人的台灣領導人名垂青史的機會給予馬英九,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滿意。
多說兩句廢話:以台灣現在台獨勢力之猖獗,兩岸難免要兵戎相見。台獨是一貫蔑視大陸的軍事實力的,不過大陸現在就是隻用火箭炮這種二戰時代的武器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台灣的地翻上幾翻。在台灣的中國人還是未雨綢繆移居大陸吧,以免有朝一日地動天搖玉石俱焚。
而實際上、馬是無能之輩!
現在的經濟大勢使得曆史上長期極端仇視中共和華人的韓國,都在努力融入中國經濟圈。民進黨的政策,隻會讓台灣經濟更趨蕭條。人口老齡化,產業空心化,高端科技乏力,文化產業萎縮,這些使得國民黨下台的重要因素,在民進黨主政之下隻會越演越烈。不思進取的民進黨同樣幹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