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兒在蒙校共同成長
~~~
(瑪麗亞·蒙特索利說:"自由選擇是思想過程的最高形式之一。")
~~~
現代人們生兒育女的動機,早已不限於傳宗接代、養老防老,而是享受人生的一道美麗風景:愛和親情。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同成長,那又是一個難得的收獲。
我有了孩子後就辭去了工作,做了好幾年的全職媽媽。因為身邊沒有老人,開始幾年比較辛苦,但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有了一些空餘時間和精力,不滿足於呆在家裏了。參加過讀書會、合唱隊等活動,都不很滿意。後來看到孩子的學校貼出告示招募誌願者,我就想,到學校做誌願者,應該就是了解、參與孩子教育的最好辦法。而且,我自己是在完全不同的環境裏讀完中小學的,所以我對孩子在西方的學校生活懷有很大的好奇心。
我兩個孩子讀的是蒙特索利學校,從學前班(2歲)一直到八年級。此間我們搬家,換過一次學校,也是蒙校。我的誌願者工作也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變化。
(1) 閱讀
第一個工作是協助Casa 班(幼兒園)孩子閱讀。那裏有不少孩子三、四歲就開始閱讀,需要練習,而因為年紀小,必須由大人陪在一邊。老師無法一個一個地幫他們練習,這個工作就由家長來做。
我先去聽了一個蒙校講座,學習了一些教學方法和技巧。蒙校的教育理念和我們中國人的想法相異很大,這個講座首先讓我大開眼界。
我每周兩次上午到學校,老師事先已安排好這一天哪個家長帶哪個孩子。孩子帶著書走出教室,和我一起坐在走廊的長椅上。書由老師根據孩子的閱讀程度和興趣挑選,蒙校的初級讀物都是以語音為基礎的。
這樣一個上午我可以幫助四、五個孩子。這是很愉快的工作,孩子們都很可愛,很有禮貌。時間不長,每人就20分鍾,多數孩子都能坐得住,有時還可以和他們聊聊天。那些即將畢業的孩子(6歲),不少已經在讀有章節的淺易小說了(chapter books) 。
(2) 送飯
蒙校向附近的專業校餐公司訂午餐,家長一月一次填寫訂餐單購買。公司把午餐送來,都是一份份放在送餐車的大盤子裏,然後家長根據電腦打印單分送到每個教室。
有趣的是,每次我把午餐筐送到教室門口,學生看見了就都開始騷動不安,原來肚子都餓了,人也疲乏了,正在殷切期待著午飯和午休呢,有的老師就有點惱火,看到午餐來了,就趕快跑過來把教室門關上。
(3)校外活動 (Field trips)
蒙校的小學部基本上每月有一次出校參觀或活動,如聽交響樂、看戲劇演出、運動會,參觀曆史遺跡、動物園、農場、博物/藝術館,等等。低年級班,老師需要有一、兩個家長跟去幫忙看管。去的時候一校車的嘰嘰喳喳、歡聲笑語,回來的時候一個個累得東倒西歪,好幾次有小孩子倒在我的懷裏,一路睡回學校。
(4)募款活動
籌款的目的,有時是為當地的慈善事業,有時是為學校添置教學用具。我參加過好幾年的家長協會,舉辦過無聲拍賣,從廣告宣傳、接收捐贈品,到定價、布置、拍賣會的掃尾,都是家長協會的工作,學校教職工基本上不介入。
另外還有每年一次的校內秋季遊園會、出版社的圖書展銷會等等活動,也幾乎全是家長貢獻時間來幫忙。
(5)旅行
從六年級開始,每年春天有需要在外住夜的旅行,一般不超過四天三夜。高年級班主任如果是男老師,就需要有個女性監管隨行。如果學校臨時派不出女員工,就隻好求助於家長。
我去過兩次。一次是野營,我和一幫女生睡在那種印第安人的尖頂帳篷裏,有一天夜晚溫度異常的低,我們都戴著帽子、穿著毛衣,把帶去的全部衣服毛毯都堆在身上。半夜,有三隻浣熊造訪,搖搖擺擺地走進來,翻行李找東西吃。女孩們都睡得很熟,帳篷裏隻有我和一個女生看見,否則又會有一場大驚小怪。
還有一次是跟七年級到外州的一個城市參觀遊覽,大巴在高速上開了五個多小時(單程),很無聊,作為監管,又不能睡覺。但到了目的地,就可以輕鬆地和學生一起遊覽觀光了,這些都是高年級孩子,並不需要很多的管理。
夜裏,學校在旅館包了整整一層樓的房間,教育旅遊公司雇了一個保安。所有活動結束後,學生進房間,保安在每個房間的門上貼了封條,以防調皮學生溜出去。當然老師的房間例外。結果他把我的房間也誤封了,第二天早上,先我出來的幾個學生圍在我的房門外看我破封而出,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和年輕人在一起是十分愉快的,特別是你自己的孩子也在裏麵。通過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我觀察到學校的管理機製、教育方法,一些(我認為)有待改善的方麵;和校長、教職員工熟悉了,也在家長中結交了一些朋友。最大的收獲,是親眼看到我的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和學習過程。我先生開玩笑說,哪天你也可以考慮開辦一所蒙校了。
我先生也做過幾次不定期的誌願者,組織過遊樂會、慈善拍賣,還為高年級辦過職業誌向的講座,對他來說也是非常愉快有意義的經曆。兩個孩子都很習慣我在學校進進出出,她們的同學都和我很熟絡,而我也由此了解了孩子的小夥伴。她們班裏的全部男女同學,我都叫得出全名,他們的父母我也大都認識。
小女兒從蒙校的八年級畢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也讀了14年的蒙校,終於畢業了,心裏感到既有滿足,又有失落。孩子進中學後,這種做誌願者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家長協會都比較正式,我隻參加過一次藝術專業畢業典禮籌備會。後來,因為自己重返工作崗位,再也沒有多餘時間了。
我很懷念孩子在蒙校讀書的日子。做學校誌願者,在我孩子成長過程中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也是我作為一個母親自我成長很重要的一部分。
以後還會專寫一篇我對蒙校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我的其它育兒文章:
東東要上班,隻能獻出寶貴的業餘時間去幫忙,那也值得敬佩。
波波說得完全是,雙向的,自己也學到不少東西,獲得一些經曆。
和陽光一起笑!謝謝。
發現婉妮最近有不少很棒的總結 ... 是啊,人生就是大大小小的經曆積累。
韭菜過獎,蒙校做義工的家長很多,我隻是一個湊熱鬧的分子 :)
鍛煉也重要啊,有家長光重視分數,不注意孩子身體,後果不佳。可能你們附近沒有蒙校。
多謝點點,其實也沒什麽,看上去好像做了很多事,對自己來說也是很快樂的。
要上班是很難再做誌願者了,時間湊不上。記得有個媽媽也是上班的,她來接孩子的時候順便拿上一批幼兒園的手工材料,帶回家幫老師剪成半成品。
是不是從15個月開始 :) 三歲以下的孩子,那肯定記不得啦!
喚妹子一句話說得我一路笑到辦公室!
謝謝閑散人,蒙校的家長都參與得比較多。
送送飯,幫幫忙,這也算有研究啊 。。。問好裕德大人!
謝沫沫鼓勵,我想每個父母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些育兒的體會,我也有過教訓 :)
謝謝落雪,問好!
茉茉過獎,學校有不少積極性高的家長,有很多活動沒有家長幫忙還真搞不起來。
問好鬆鬆,在學校做義工確實是很好的經曆,可惜孩子大了就沒有了!
謝謝荔枝分享好文,問好!
是我們母女仨。她們肯定成績比我好。
好的,我會詳細寫寫蒙校的經曆,要動動腦子的。謝謝教練哥的關注。
我知道菲兒也是個重參與的家長。說真的,教育學我一堂課也沒聽過 :)
圓,你把蒙校看成黨校,要換眼鏡了,換付圓形鏡片的!
荔枝這麽優秀,女兒們一定超級棒!蝴蝶夫人一直在我麵前誇你們一家人呢,妙妙妙!; )
問好健康!蒙校是根據瑪麗婭·蒙特索利的教育理念創辦的私校。(聽說有哪個州也試辦過蒙特索利公校,不知成功與否。 )
謝謝杜鵑,是的,蒙校教育本身也大力提倡誌願者精神,從小就給學生創造很多義工機會。
謝謝落花,你孩子也上蒙校,一定也有不少心得體會。
葉子好!你是籃球媽媽,參與孩子的活動能使我們再經曆一次童年。我已經“嗚嗚”了一個,還有一個 :)
思韻說得好,義工精神是北美社會很重要的一部分,做義工是融入主流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我也好懷念我兒子小時,陪他們參加的各種活動。與他們一起樂,一起成長。現在也經常看我小兒子藍球賽,我是他的最大粉絲,有時比賽,請假都要去。再過些,他們就都要飛了,我要嗚嗚了。
荔枝的孩子們都上私校,我希望多了解那裏的環境和理念。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