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6)
2023 (4)
定居馬裏蘭大學(UMD)周邊已逾二十載。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相夫教子,親眼見證了社區的沉靜到繁榮,如今女兒早已從馬大畢業,現在博士在讀,兒子也進入大學四年級,一切都如願景般美好。
然而,直到這周末,我和先生偶然漫步於河穀公園(Riverdale Park),偶遇了肅穆安靜的卡爾弗特家族公墓(The Calvert Family Cemetery),我們對“馬裏蘭大學”的認知才真正變得深刻起來。
墓地內,長眠著馬裏蘭大學的創建者——Charles Benedict Calvert。我們凝望著蒼翠古木下的墓碑,先生感慨萬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動力,讓他傾盡心力創造了馬裏蘭大學,造福了無數的孩子和家庭?”
答案,或許就隱藏在墓碑旁的冰冷記錄中。信息板上赫然列著 Calvert 家族多位幼子幼女早逝的記錄——三歲、四歲、九歲、十七個月大就離世的生命,清晰地揭示了在十九世紀,這個家庭所承受的巨大悲傷和命運的無常。
正是這種對生命脆弱的深刻體驗,觸及了 Calvert 先生最核心的精神遺產。我們推測,或許正是這股個人命運的苦難,升華成一種超越得失的偉大動力,促使他將精力投入到一項能夠超越個體生命周期、長久存續的公共福祉之中。
教育,成為了他實現“永恒”的方式。他的家庭無法留住早逝的孩子,但他通過創建大學,留下了知識與希望的遺產。這份功德,福澤綿長,它跨越了時間和文化的界限,造福了無數像我們子女一樣的家庭,讓他們得以在這片土地上獲得成長的機會。
今天,我們站在他的墓前,向這位致力於公共教育、心懷遠見的先驅,獻上我們最深的敬意。這份敬意與感恩,為我們二十多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曆程,畫上了一個充滿感慨的句號。可以說在Riverdale Park的這一站不僅是尋訪曆史遺跡,更是一次向教育奠基者致敬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