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6)
2023 (4)

昨晚,一束意外的藝術之光照亮了華盛頓特區的夜晚。因為友人女兒的緣故,我們踏入了這座莊重而典雅的立陶宛駐美國大使館,欣賞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這份“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幸運,讓我們有幸親眼見證了她——這位天賦異稟的青年鋼琴家金的傑出表現。聽說她近期已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邀請,即將教授鋼琴。她的指尖流淌出的旋律,無疑為當晚的樂章增添了更加動人的意境。
這場在大使館內舉行的音樂會,也成了我近距離觀察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的契機。
立陶宛,這個位於北歐邊緣、隸屬於歐盟的小小成員國,它的存在本身就引人深思。我曾驚訝於,這樣一個國家是如何在大國之間遊刃有餘地站穩腳跟,並在國際舞台上發出清晰的聲音。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它在海外的文化影響力:據說,在美國的立陶宛裔人口,竟然接近其本國人口的六分之一。這種強大的文化紐帶和僑民力量,無疑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隱形資源。
昨晚的音樂會,尤其是 QUIN TANGO 樂隊帶來的那份獨特的文化藝術,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那是一種我從未曾了解過的,融合了古典的嚴謹、探戈的憂鬱與激情的獨特風格。它讓我深刻體悟到,藝術與文化,確實是每個國家最獨特、最無可替代的靈魂符號。
琥珀色的燈光下,那個幾何形狀的立陶宛傳統稻草花園(Sodai)裝飾,靜靜地懸掛著,它不僅是民間藝術,更是宇宙和諧的象征。它提醒著我們,在現代政治與經濟的宏大敘事之外,真正永恒的是那些植根於土地和曆史的、微小而美好的文化傳承。
這場音樂會不僅僅是一場聽覺盛宴,更是一次文化洗禮。它讓我明白,世界的廣闊,遠超我們的日常認知。我們真的需要睜大眼睛看一看,把耳朵張開多聽一聽。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這世間蘊含的、每一個國家獨特的、美妙的藝術與文化。
立陶宛之夜,讓我對這個遙遠而堅韌的國度,心生敬意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