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音
離開家鄉幾十年了,鬢毛都衰了,鄉音卻未改;豆蔻年華到武漢讀書,開始學習武漢方言。至今,我還能講地道的武漢話;可是說了很多年的英語,無論多努力,還是去不掉我的中國口音。這口音我走到哪兒,帶到哪兒,走多遠,跟多遠。
幾年前為了彌補沒有美國臨床經驗的缺憾,周末到一家醫院打工。有一天發現我的病人生命體征發生了變化,我立即拿起中央呼叫話筒疾呼院急救隊。急救隊火速趕到,病人起死回生。下班時,護士長笑眯眯地向我走來。我知道,她要表揚我工作細心、反應敏捷了。出乎意料,她說:“親愛的,你的口音太可愛了” (Honey,your accent is so cute)。我哭笑兩不是。我可是很努力在克服我的口音了。護士長接著說:“親愛的,相信我,你的口音是永遠也去不掉的。而且也沒必要去掉,這樣很好聽”。 我給了護士長一個理解萬歲的溫暖擁抱。
改善口音我還算努力了。十年前,我有幸成了美國頂級癌症中心的一員。第一站在內科。遇到一位來自湖南的劉大夫。劉大夫快人快語,非常爽。她喜歡說話,我喜歡聽話,我們常聊天。劉大夫不僅愛說話,也愛讀書。向我推薦很多好書,諸如《我們仨》,《我與徐悲鴻,我與張道藩》,《偉大的蓋茨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等。漸漸的,我們越來越熟了。我發現,她的英文和她的中文一樣棒,而且沒有口音。於是, 我誠懇求教,得一秘方。她教我每天跟讀,無論廣播或電視,每天10分鍾。我言聽計從,實戰了近半年,真有效果了。科室有一位美國同事,業餘時間教授來美的中國學者學英文。她問我是如何學英文的,想與她的學生分享。我自己感到美滋滋的,以為我的口音自此成為曆史。
有一天開會討論問題,很簡單的問題,結果我理解錯誤,感到很尷尬。坐在我旁邊的一位美國同事說:“我理解你在說什麽,隻是你的口音讓大家有點糊塗”。又是口音!居然,我的口音讓善解人意的同事幫我打了圓場,化解了我的窘迫。
在學校讀書時常有寫短文的作業。每次寫完作業就請學校的寫作中心改語法、改措辭。有時我對改過的短文還是不太滿意,認為還是中式英文。再找寫作中心討教。專家說:“這裏是美國,你的短文有一點你的口音,多棒呀”!還是口音,而且是文字裏的口音!
從我的中國口音,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包容性可見一斑。在各大學的講台上、學術報告的會廳裏,隨處可見帶口音的教授、專家。美國各城市每年都有慶祝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節 - 接納、保留各國的文化精髓。我想,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強大的因素之一。也是我們這些移民能在這個文明、富足的國家安家立業的原因之一。盡管在異國他鄉總有不盡人意之處,然而,就像愛生我養我的祖國一樣,我還是帶著我的中國口音喜歡、愛戀著這個美麗的國家。
"老印專業人士",hahaha, 我已經不隻一次聽到英國人和米國人說他們聽不懂老印的英文了。
老印的口音不是一般的重,而且他們還特自信。他們比中國人強的是詞匯量和語法,不是口音的多少。
樓主說“從我的中國口音,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包容性可見一斑。”其實要說對口音的包容,咱們中國人才是真正的有容乃大。隻要是個老外,隻要能說那麽一二句中文,即使洋腔洋調甚至詞不達意,馬上就會被國人稱讚。因為中國人是不會用中國人的中文標準來要求老外的;相反,中國人到了國外,是完全被老外用老外的英文標準來要求的。所以在口音包容這個問題上不必一味對美國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