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130 鑒

(2016-09-20 14:44:19) 下一個

人們都說饑餓和貧窮無法隱藏。大概是這樣吧,這兩樣東西不光折磨人,還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判斷和行為方式。就像最近在看的書《偷書賊》中所描寫的。

公司最近來的一個小朋友,為了省下住宿費每天花四五個小時往返挺遠的一個城市。想起自己在上海上學的時候:周末從閔行去徐匯上托福班,結束之後再騎著自行車趕去做家教。家教結束後再趕回學校還了老鄉的自行車,再趕校車回閔行。有時錯過校車,就要走很遠去做徐閔線,有幾次在車上睡著了做過站,隻好再走啊走走回學校。記得有次冬天的晚上下著雨,我從閔行走回學校,衣服鞋子都淋濕了,出租車有時從身邊經過,可是沒有一絲念頭想著打個車回學校。

小朋友每天中午就吃個色拉,他說這樣比較健康;可是一會兒又說他每天一早一晚都吃很多。想起自己大學畢業為爸爸媽媽攢錢的日子,每天煮點兒白粥炒個空心菜,一塊錢一塊錢的省錢。那時壓根就沒想過要繼續讀書,也不會有閑心怡情養性。那時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沒有想談就談的戀愛,因為貧窮,所以做任何選擇是都很猶豫,邁出任何一小步都要克服來自本身的很多障礙。基本上一個人的家庭背景會決定他的行為方式,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來自家庭的烙印。

希望孩子們長大了不用吃爸爸媽媽吃過的苦,能夠不必擔心吃穿用這些基本的生存需求,能夠有能力去關注自己更高層次的需求,能夠有自信與人與己相處,不驕不躁、不卑不亢,能夠把握方向和大局而不是總要向現實妥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