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霜雪

出來了,卻會留下思念。呼喊著,是為讓她尋見。孤飛天,慰藉青春之戀。
正文

意欲成功,揮刀自宮

(2018-02-20 15:06:56) 下一個
如同麵對殘缺的維納斯,人們總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努力想象甚至拚湊失落在大眾視線以外的東西以為慰藉,麵對公演的《芳華》也是如此。我曾試圖找到一部完整版作為收藏,但一直未果,隻好東拚西湊地找了一些殘肢,自己腦補一部完整的作品。
對於這些刪節的橋段,有的是出於影片時長考慮而做的精簡,比如開始時那段草原女民兵的後半段,雖馬刀與後麵文工團解散後的劉峰重回故地有前後呼應之處,但對主線情節影響不大。而何小萍在屍中尋找劉峰那段,因為太過血腥而被刪除。同樣劉峰海南生活的窘迫,文工團舉手裁決劉峰觸摸事件,何小萍發病等情節,後麵都多少有隻言片語的敘述,觀眾通過腦補還可以加成篇。但有些情節的刪除卻對故事有比較大的傷害,使得閹割後的影片不連貫了,比如林丁丁拉手劉峰,這是劉峰感情發展的重要環節,沒有它,劉峰的那段表白就顯得突兀,林丁丁後來的內心掙紮也顯得牽強。如果沒有“拉手”,林丁丁確實對劉峰沒有什麽特殊感情,連”水果罐頭“都有親一下的殊榮,而對劉峰卻什麽表示也沒有。就因為誇了你手巧就能接受你熊抱嗎?這麽看來劉峰的鹹豬手的確成了沒來由,林丁丁怎能為此內心痛苦呢?!何小萍為此痛恨這個集體也便成了一己之私了。當然,馮導所以刪去此橋段的原因不隻是為了縮短片長,想來那段對靡靡之音的評價代表著對外來世界觀的審視原則,恐怕今上是不想否定的。
然而最令我耿耿於懷的刪節是何小萍高原獨舞的那段。我認為這一段影片比小說更加震撼和精彩,不隻是因為影片的視覺衝擊力和苗苗的舞蹈,更由於情節的安排和演員的表演。小說中團裏識破何小萍“發燒”騙局是在演出之後,而影片中政委是在對“敵情”了如指掌的情況下做出那段“深情”的演講的——他太陰了,那是對當時在場的所有人的欺騙,也包括何小萍。政委對革命的英雄主義進行了詩一樣的歌頌,以此衝擊何小萍那顆年輕浪漫的心(年輕的心中永遠有一個浪漫催動的引擎),同時他又騎兵麵前樹立起一個輕傷不下火線的英雄人物何小萍(盡管政委心裏明白她不是),用以驅逐他們因要被集體轉業而形成的抱怨。而當何小萍被眼前的錯覺所欺騙時,看著她深情地抬手行軍禮時,她忘掉了個人的恩怨,融入了政委描繪的英雄畫卷中——融入英雄的時代,成為英雄的一分子,重新贏得世界的認同。單純的年輕人,躁動的熱情,“卓有成效”的領導藝術,這一切,馮小剛通過何小萍的那段舞蹈與其裝病的情節進行對比,得以充分的體現。正當觀眾為何小萍的轉變而感染時,鏡頭從碧空蒼山一轉而至灰霾的雪地列隊:何小萍被送去了野戰衛生隊——秋後總是要算賬的。隻有這樣的衝突才能使觀眾體會到劇中人物內心的落差,才能體會到在“集體”麵前個體的微不足道,才能體會到什麽叫做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才是電影較之文學作品更強的衝擊力。隻可惜它被閹割了!!
在閹割版中,沒有了何小萍跳躍旋轉的舞蹈,缺失了因此帶來的對主人公內心矛盾的表現,沒有了因此產生的與前麵消極行動的巨大反差;沒有了騎兵戰士們雷鳴般的喝彩聲,體會不到被虛幻的榮譽感陶醉時何小萍的心態。其實,這一段也是對後來何小萍在英模報告會上精神失常的一個伏筆。這應是本劇的一個創作亮點,可惜它卻沒閹割了!!更無法容忍的是,因為沒有這段情節,何小萍成了一個因個人情緒而不顧組織的自私鬼,就算把她充軍萬裏也無足為怪,甚至還算是成全了她的好事,再加上政委“不要擴散”的“保護”,組織簡直就是一個體貼入微而恨鐵不成鋼的好媽媽的形象。我是看不懂了。
究其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時長的原因,有人說是與後麵何小萍的草地獨舞重複了。。。。。。在我看來這都是細枝末節,最關鍵的還是過不了審查這關。因為這段情節所帶來的情緒上一波三折的反複,使得假保護真欺騙的事實(是對所有人的欺騙)、對年輕人在集體主義熱情麵前無免疫力的弱點的利用、造神造英雄的不遺餘力以及不容異己,鳥盡弓藏的險惡被無情地展現在觀眾麵前。反觀當今社會,無一不言中,可謂鞭辟入裏。試想這樣的片子能通過審片嗎?!哪裏隻是越戰話題,老兵同情這麽簡單,那是在全麵揭短呀!為此馮導隻能選擇揮刀自宮了。盡管如此,我還是要為馮小剛叫好,畢竟隻有他才能半遮半掩地挑起這個話題。
中國不是沒有好電影,而是好電影出不了閻王殿。為電影人悲哀。。。。。。
半杯濁酒半生愁
一腔熱血一夢休
空對殘枝歎花落
風吹英宿哪荒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