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從10萬年前出現,謀生方式為狩獵或采集,距今1萬年前,多數智人則是以務農或畜牧為生,在過去200年間,越來越多的智人在城市裏勞動,特別是近幾十年,很多人整個白天坐在辦公室裏便能謀生了。[1]
如果以200年為一秒鍾;
那麽1萬年是50秒,將近一分鍾;
9萬年是450秒,即7.5分鍾。
如果以200年為一厘米(大概是成人的大腳拇指那麽厚);
那麽1萬年是50厘米,即半米(大概相當於成人的膝蓋那麽高);
9萬年是450厘米,也即4.5米(有2~ 3倍成人的身高)。
演化心理學這個領域的學者認為,由於我們的大腦是自然演化的結果,即使到了現在,我們的大腦和心靈都還是以狩獵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維。
在狩獵和采集時代,人們是怎麽生活的呢,試設想這樣一個簡化模型,有二男小明和小亮,二女小智和小慧。男人負責到遠方狩獵,女人負責在部落周圍采集。
小明和小亮每天要走十幾公裏遠的地方去尋找獵物。
小明空間記憶力好,走過幾次的路,他便記住了,在頭腦裏麵慢慢構建出來周圍方圓幾十公裏的地圖。
有時候,兩天的辛苦跋涉也打不到一隻獵物,然而一旦收獲了一隻野豬,小明興奮得自信心爆表,內心湧現出海量多巴胺這種快樂物質,這次成功便給小明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以後狩獵的時候,辛苦跋涉,一無所獲之時,小明便時時回味以前獵得野豬的高興場麵,疲乏的身體便會重新獲得力量,腳下生風,不經意間,又走了許多公裏。
小明回到部落,還意猶未盡,經常講狩獵的故事給大家聽,聽眾有小亮,小智和小慧。每次小明講故事的時候,小慧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加上豐富的聯想能力,聽得小慧也是醉了。
小智呢,是極其理智的,她客觀計算出來小明打不到獵的時間,以及打到獵物,大家一起吃得哈皮的時間,得出結論,快樂其實很是短暫,人生其實更多勞苦,哪裏有那麽多激情呢,不就是一頭野豬嘛,有那麽開心嗎?還不如女人們在周圍采集點野果,夏天秋天的時候,能采很多呢,多得都吃不完。她對小明的故事便不以為然。
小亮呢?空間記憶力不太好,走過多少次的路,他也不太記得,所以他總是迷路,到了天要黑了,他往往要急得喊叫,住在部落的人回應他,他才能知道部落的方向。
因為害怕迷路,他便不敢走得太遠,走不得太遠,能收獲的獵物便十分有限,有時五天也不能打到一隻獵物,身心的疲憊,他都絕望得要抑鬱了,偶爾收獲一件獵物,也無甚興奮,這次固然是收獲了,下一次,還不定得等多久呢。
小亮覺得生活很辛苦,沒啥樂趣,回到部落,也是鬱鬱寡歡,寡言寡語。偶爾說得幾句話,也甚多抱怨。
[1] 英文書名叫做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Mankind,中文書名譯作《人類簡史》,作者是個名叫Yuval Noah Harari的以色列年輕人
謝謝蘭子老師鼓勵。
俺從你的連載裏麵得到靈感,也在嚐試著把故事寫得引人入勝,有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