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看電影“倫敦河”

(2016-06-06 06:38:44) 下一個

   作者楊眉: 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需要我們去應付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自己的小世界構建確定性就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小世界越穩定,我們應對甚至抵禦外部世界大變化的能量就會越大。      

 

    片子講的是兩個孤獨的人,一個是一個女兒的媽媽,另外一個是一個兒子的爸爸。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們膚色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的地方不同。

    一位是在英國一個遺世獨立的島嶼上生活的寡婦Sommers,一位是在法國打工做護林人的非洲人Ousmane。

   他們原本走在兩條從來不曾並且似乎永遠也不會相交的道路上,直到2005年倫敦遭遇那場恐怖襲擊(注:“倫敦於2005年7月7日發生的多起地鐵和公共汽車爆炸事件,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爆炸導致56人死亡,超過700人受傷,該事件給倫敦乃至整個歐洲人的內心留下極大創傷”),他們擔心各自失去消息的兒女,分別來到倫敦,在尋找各自兒女的途中相遇。

    那個尋找的過程充滿了讓人揪心的不安。不論是媽媽還是爸爸,他們奔走在事故現場、在尋人啟事欄前、在病房、在太平間、在警察局、在子女居所的鄰居中……。焦灼不安的媽媽拿著女兒的相片,挨個問她所見到每一個人:“你認識她嗎?她是我的女兒。你認識她嗎?”。隱忍沉默的爸爸看起來冷靜許多,但當他靜靜地向人訴說他對妻子的承諾:“我來找我的兒子,我承諾我的妻子,要找到兒子,然後把他帶回家”時,卻有著同樣令人心碎的感覺。

    真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整個尋找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的心一會兒沉到穀底,一會兒又充滿希望,他們最終的相遇,是因為他們各自的孩子原來是一對戀人。

    起初這個白人媽媽還對那位黑人爸爸心存戒備,拒絕握他主動並且長久伸過來的手,但是漸漸地,兩個人結成了尋找兒女的同盟,任何一線希望,他們都緊抓不放……,直到他們聽孩子的鄰居說,他們的孩子在倫敦襲擊前曾計劃去法國,他們立刻來到他們孩子辦手續的旅行社,當聽說他們的孩子是在倫敦襲擊前一個小時坐上去法國的公車時,這對父母先是高興地喊著:“他們去法國了,他們在法國!”隨後便是媽媽喜極而泣的畫麵,那個瞬間,會讓所有人懂得——什麽叫母愛!

    再後來,他們終於發現了真相,真相是:他們的孩子是倫敦襲擊中的遇難者!那個時刻,你能夠看到的就隻有“悲痛欲絕”,那被中國人稱作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的“老年喪子”的不幸在那個媽媽悲痛欲絕的慟哭聲中被無比形象地表現。

    很多人從宏觀角度看這片子,看恐怖襲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看這種災難給人類帶來的創傷。我是從微觀看這部片子,全球化速度如此之快的情況下,人類也因此麵臨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和全球災難頻發的現實,這樣的時候,在個人對宏觀把握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個人在微觀世界的自主就越來越顯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到片子具體地說,全球化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動和全球性的離鄉背井,這個大趨勢是我們個人難以左右的,但是,每一個個人仍然可以通過微觀上的努力,用體貼去為自己在這個無常的世界中構築一個相對確定甚至穩定的小世界,以抵禦外部世界不可捉摸的風雨。

     還是回到這部片子,如果當初兩個青年人都告訴了父母自己的去向,那麽事發後就會極大地減少父母尋找他們時的難度和傷痛,雖然結局都是痛苦,但是至少可以幫助父母降低尋找時的艱難和不確定。當然,這是電影,如果沒有這個尋找的過程,就沒有故事可看了,但是,生活中可以看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現實中這種會讓父母揪心揪肺的故事,還是越少越好。

   “父母在,不遠遊”,這在21世紀的今天幾乎已經成為不可企及的神話,但是再過21個世紀,我們做子女的也還是可以做到“遊必有方”的,也就是不論自己到哪裏,在哪裏,我們都可以做到讓父母知曉我們的所在和所為,尤其我們現在有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

    如果我們為了個人甚至家族的發展而不得不遠遊,為了避免父母的牽掛,也為了為我們自己營造一個相對確定和安全的小環境,我們要養成不論到哪裏都與父母保持聯係的習慣,這也可以算是現代社會孝順父母的新形式了。

    操作上看,我們可以和父母之間確立這樣一個儀式,那就是,每周的某個固定時間,是我們和父母雷打不動的電話時間,在這個每周一次的固定時間中,我們向父母報平安,我們向父母問平安,這個儀式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確定性,而這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在這裏,確定性是指信息充分,而不確定性則指缺乏信息。如果一種不確定持續的時間太長或者持續的時間無法確定,它會導致的喚起是令人不快甚至不安的。比如電影中的這對父母,他們在不知道孩子生死之前,內心經曆的跌宕起伏是遠遠大於其知道孩子已經去世後的情緒波動的,這就是所謂“知道最壞結果後的坦然”。因為在死訊確定的那個時刻,一切都已經成為無法更改的事實,自己所能夠做的,隻能是麵對現實解決問題,而在不確定的整個過程中,希望與絕望交織給人造成的煎熬才是最折磨人的。也正因此,有人甚至把“不確定性”看成是“生活的頭號壓力”,而是否能夠容忍不確定性以及能夠容忍多大程度的不確定,則成為衡量人心理成熟度的標準之一。

   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需要我們去應付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自己的小世界構建確定性就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小世界越穩定,我們應對甚至抵禦外部世界大變化的能量就會越大。如果我們足夠聰明,與父母的電話時間還可以成為我們汲取父母人生經驗的機會,那樣一來,我們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確定性、是親情、是生活幸福感,還有通往生命與生活的人生智慧。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本文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661a80100t51a.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步可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唐西' 的評論 : 倫敦河 London River (2009)
唐西 回複 悄悄話 希望樓主報出片名。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已經體會了父母的痛楚。我們沒法讓孩子不遠遊,試著讓他們做到 遊——必——有——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