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既是科學又是玄學 易經3
前文寫本人研學易經的經驗,分為知,探,和悟三個階段。這最後的“悟”的階段,屬於“高階”或者“進階”的層次,在知和探兩個階段之後,仍然有很多的方麵易經沒有輕易地“顯示”出答案的,就要依靠學者自己的稟賦和覺悟來提升了。這裏說“顯示”是因為,易經本身的“包羅萬有”,許多的答案已經在那裏了,隻是沒有直白地“告訴”你而已。
有朋友會問,這種學習的方法,是不是有點兒“太玄”?就是故弄玄虛。非也。
君不見古往今來,研究易經的不下成千上萬,真的成為“諸家”的,寥寥無幾,原因就在這裏。古上有文王和孔子,經過通讀連山和歸藏,在沒有其它所謂的“高人”合作之下,在獄中,在文房獨自思考,寫出周易(帶易傳)傳世,就是他們自己的“悟”的思想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天賦加“好奇心”(curiosity)。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前文寫到萬物的“本源”無極,它還有一個在概念上有交集,但不完全是並集的另一個更早的名兒,“太極”。
最早“太極”出自孔子的《易傳》,而“無極”出自《老子》。原來都是指至極無上,無以複加的本始。到了後來的漢代,儒家叫它做“元氣”或“太一”。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的煉丹術士用無極,還有太極統領陰陽五行,成為了煉丹原理。據傳鍾離權將傳自河上公的內煉所用“無極圖“傳給了呂洞賓,呂又傳給了陳摶,陳後來把它刻在華山的石壁上。這款圖的設計又傳到了周敦頤手中,被改造為《太極圖》,成為之後中華理學宇宙論的基礎。再後來的後來,這太極又“衍生”出了現代的生物全息理論,和宇宙的全息學派,也是後話的。
“全息”的概念,寬泛地講,就是世界上任何東東的一個小的片段,或者碎片,都包涵了整個物體(或生物)的全部信息。舉例來說,一滴小小的雨滴,包涵的整個天氣係統的資料;人類的一粒受精卵,包含了它發育之後稱為一個人的所有信息;
再來看整個宇宙,和微觀世界原子分子的比較,這種“全息”的存在,也是無時不刻地,大聲地在告訴我們。
(一下是微觀對宏觀的全息比照)
世界=宇宙 《====
物質=星雲
分子=星係
原子=太陽係
原子核=太陽(恒星)
電子=行星/衛星 (二者都有自旋和公轉)
基本粒子=宇宙灰塵 《====
上麵的對照表,顯示了一個有趣的,但是意義重大的現象。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來尋找答案。這個現象就是,在箭頭所指的世界/宇宙,和基本粒子/宇宙灰塵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測量尺度上,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不期而遇”了!
這不是偶然的。常言道,“物極必反”,在哲學的意義上就是“兩極是相通的”。即無窮大和無窮小是一回事,事物發展到了極端,則必然回到原點,即“太極”。它是一個沒有方向,沒有度量,沒有時間維度,也沒有存在與不存在的“原點”。用一個不太貼切的比方,宇宙在大爆炸的前一刻,就是太極。這裏宗教界一直是反對的,因為它直接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寫了這麽些,是因為這對於高階的易經研究,意義重大。它直接影響到學習之人的“直覺”。這種直覺,本人以為是人類大腦裏開沒有被開發利用的90%的潛能(capacity),想象一下如果開發出來,人類豈不是要“飛簷走壁”?
好了,你現在,絕食三日,盤腿坐下來,雙眼半閉,調理了呼吸。半個時辰,看到了咋樣的世界?下次寫文,就來分享。
我以前有休過14天的年假,就是修煉:))
-- 這個得找個長周末
下次為你占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