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35)
2016 (148)
小時候吃鹵蹄膀,要到過年的時候。不然就是家裏來客人,那也要看是誰來。
七幾年的時候,有一次舅舅來看我們。他是大躍進和六十年代的時候,冤獄勞改10年,後來剛平反還做文化局長。出來後先來看我們,是做了兩天三夜的火車。那次也巧,趕上部隊裏殺豬,家來了人,所以“照顧”我們,就一個豬的蹄膀。還是個“前腿兒”的!
按照老媽的習慣,這鹵蹄膀“可是個講究的活兒”。
先是要洗幹淨,拔掉所有的豬毛。這腿的“彎彎兒”最要注意!再就是要過開水“汆一下,出下血水,這樣不腥,別忘了把浮起來的油啊,血沫啊的都撇掉。
另外一點,現在大家喜歡它出品口味兒更“Q”一點,那麽汆完了水,拿出來要馬上用冷水衝過,才行。喜歡它軟爛一點的朋友,這一步就略過吧。
再來就是下鹵湯去鹵啦。這鹵還分“大鹵”和“小鹵”呢。大和小的區別,在於:
小鹵,就像“紅燒”差不多,香料和糖醬油啥的,小火燜到熟就好。這大鹵卻不同。大鹵要特別的鹵湯—有人家的“家傳”鹵湯,年頭久,香味兒特別。我家那時也是有“老鹵”的,可味道嘛,說真的,除了“很好吃”之外,我也記不大清啦。
今天做,我看來還是從頭來好了。
炒糖色。這一步是讓出品不僅僅有“醬色”,還“口味兒鹹中帶甜”。普通的糖就好,最理想的用紅糖。中低火翻炒,到顏色亮紅,油麵上起沫子。這時候下蹄膀取翻炒。到外皮焦一些後停火。
起鹵鍋。薑片大蒜八角桂皮花椒等香料 入油裏略煎,到香味出來後,下糖色好了的蹄膀。把料酒和水,再加水到將將沒過,蓋上蓋,燒開以後轉小火,燜40分鍾。中間偶爾翻一下,使燉得均勻。
用筷子插下去,將將爛就好了。這就是人們說的“很Q皮兒“的蹄膀了。
用新鮮製備的鹵湯,還有另一個好處。你可以接下來看。
這次我做了不隻一個蹄膀。鎮上的華人餐館老板朋友,從悉尼訂貨的時候,給捎來的好幾個,我答應給他們做的幾個,也一並搞掂了。看這些蹄膀都是斬好了的,家裏怕把刀斬壞了不說,傷到就不合算了。這麽做多幾個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冷藏起來以後拿來吃。在冬天的話,不用冷凍,就外麵都能放倆星期的。有客人來,切一盤,就是下酒的好菜!
因為做了好幾個,這湯也變成了好東東啦。完了後,把湯裏的渣濾掉不要。純湯入一容器,晾涼之後,變這樣啦。
上麵的浮油去掉,燒菜都好,就是不要吃太多。剩下的放冰箱,涼了,成了“肉凍“!
切開來是這樣的。把一個蹄膀拆開來,去骨,廋肉和皮筋“分項”。家裏有人喜歡吃廋肉,有的愛皮和筋,都能找到。這不,切開來,加上肉凍,美美的一盤!
那其它的菜,配啥好哪?這不,有啥吃啥唄。用鹵湯燒的“素五珍”就是典型的“素菜葷做”了。也是蠻好吃噠。
再來盤"三色手撕雙包菜".
好啦,大家吃吧。別忘了,還有小酒!
一周快樂。
不用洗碗!
要注意的是,湯汁從一開始就要注意控製用太多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