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麽 非物質的斷舍離思想
車箱裏坐著 一個
一個驚慌少女的倒影
火車 一直往前去啊
我 不願意下車
不管它要帶我到什麽地方
我的車站 在你身旁
就在 你的 身旁
是我 在你的 身旁
(三毛1985)
三毛一直是本人喜愛的作家.開篇引用她的詞,是因為自己一向傾心於她的空和靈,還有在生活中的一種態度吧.
上星期又去了悉尼3天,周五才回來.一個駕車4個小時,搭火車6個小時的大都市.雖然駕車更方便,但這次是去見我的牙醫.一個很執著的德國人.他”堅決”不讓我駕車前去,說局部的麻醉會讓我缺乏開車時需要的判斷能力.我倒也喜歡在火車上,自己有一段獨處的時間.望一望窗外的山巒河汊,綠野和牧場的風光.於是就有了此文,盼各位和本人一起,探索我們位於心裏最底層的東西.我們可能一時無法有準確的答案或判斷,但這種思考,已經是上了台階了的.
雖然,三毛在文頭,寫的是她自己年少時初戀的情縤.而在本人讀來,詞中的”你”不僅僅代表了她當時的心儀的對象,更是她初涉世事,對幸福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她本人堅定地往前的行動力.
而我,也常常把人生比做往前開的火車,隻有過站,未有終點,或未知終點.
這火車上,有人上來,找到座位,坐一會兒,又下了火車.還有的人從你上來的時候,就坐在那裏,也沒有要下車的跡象.再有人,上了車,和你有一下子的交流.內容或是有你喜歡的,有不那麽喜歡的.話題也好,他們的故事也好,總而言之,和窗外變幻的景色一樣,五顏六色,紛繁複雜.這車窗的內外其實有許多共通的地方.不同的是窗外的景色有形,車裏的故事無形.車內雖然都是言談的話語,卻都在腦子裏的想象之中,即精神層麵上的.但有的時候,本人也有兩者混淆起來的情況.
如果這火車的旅程,就是我們的人生的話,那我們人生中的幸福,到底是什麽?
初初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也是五花八門.
事業有成
家庭美滿
婚姻幸福
財產富有
權利在手
人脈寬廣
健康長壽
還有,朋友遍天下,等等,等等.
這些元素,概括起來,不外乎:
物質的,即有形的,象擁有的資產(錢)財產(物),權力地位(可以變現的);
無形的,即知識,閱曆,思想方法,人生觀世界觀,等.
這樣,幸福的定義,大概就是擁有以上的一方麵,或者多方麵的組合.
再拿火車旅程來比方.在車上,你帶的行李,大包小包的.似乎人人都相似,上車,拖著的帶著的,下車也拉著,扯著.可火車仍然在往前去,沒有因為誰上來和下去而停下來.你擁有的,他和她擁有的,不外乎大包小包,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現在來看一下文頭的命題: 幸福是什麽?
首先, 淺顯地講,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形而上”的.一個人感到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說穿了,它不是物質的東西.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自於理想得到實現,生理上身體裏充盈著愉悅感.
既然如此,那這種對幸福的體驗,能否脫離物質而達到?
答案是肯定的.
這裏提一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的暢銷書《斷舍離》,原因是在當今物質的世界裏,也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的每一天,都會碰到生活中,擁有的物品雜亂無章,萬千的頭緒.而山下的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推崇現代家居整理方式的書.
它簡單地來講:
斷——就是不買,不納入己有那些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自己已經擁有的,但毫無用處的東西.
離——離開對物質的執念,讓自己處於寬敞無間,自由自在的空間.
這裏,斷舍離的要點在於,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為基礎,使自己不成為物質(或物品)的附庸,從而達成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我自足的境界.生活中如果能夠做到書中傳授的技巧,采取“斷,舍,離”的方式方法,家裏自然而然地會幹淨整潔,遠離髒亂.這裏的問題一般在於,我們之中許多人下不得狠心,決心.
很多人愛購物,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推銷,造成了人們有了,還要更多,更大.不斷買進的同時也引發了存儲空間的問題,再大的空間也無法滿足人們不斷的購入.有人常講:哎,我家裏已經有了幾十隻手袋了,不過我不介意再擁有這隻!
物品是越買越多,空間卻越來越滿,房間越來越亂,心情就越來越煩了.
斷舍離是源自瑜伽和佛學的律念,它是讓我們從更高一個維度上,遠觀和審視我們自己.我們不必在欲望上過分地糾結.成天在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物欲,從而四處奔忙.我們應該按照自己的需求,界定哪些物質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它的上限和下限都到了哪個位置?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 有限的壽命和無限的物欲能之間,是難填的欲壑.而這個斷舍離的思想,它是一個人的心智鍛練的過程,是一種做減法的生活方式,更加是一個人生活的態度.
(延伸閱讀)說到這裏,不了解的朋友,可以搜關鍵詞斷舍離,做進一步的延伸閱讀.
本人以為,物質上的斷舍離思想,沒有止步於物質的層麵上.我們其實通過該思想,整理自己的行為,觀點,和生活態度.從物質著手,上升到精神層麵的整體清淨化,在順序上梳理,保持斷舍離的思想,成為自我生活的決策者.
這種充滿清淨的人生,理性自醒的觀念,利落的人生旅程,不就是我們每個人切切的追求嗎?
本文頭講的非物質的斷舍離思想,是從簡單的對自己生活中物質擁有上的梳理,再上升到精神層麵上來.就是講,我們在思想上”擁有”的,和”想要擁有”的,是兩大塊需要梳理的部分.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裏,我們已經擁有的,是我們的成長經驗,學就掌握的知識,形成的對世界的認識和反應的方式,等等.而我們在精神層麵上,到底需要什麽?它的界定,即邊界在哪個位置?
在我們反觀自我,得出了自己的精神需要和它的邊界之後,我們未來想要擁有的,即執意追求的,便自然而然地會顯現出來了.這樣一來,我們的,一個階段性的答案,就是:
幸福,就是在我們界定的需要範圍內,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的最大化.
以上的表達方式,恐怕是抽象了一點,用比喻的方式,可以這樣講:
當火車到了我們要下車的那一站,我們將帶走哪些行李下車?而我們留在車上的,又是什麽?
猜這裏難度在於,將幸福與物質欲脫離開來,"各自取舍",從而達到明了的生活意義.
開心你也喜歡三毛呢.
我的行動總會比思想慢半拍,不過 I will get there!
我有的時候,總會有些想東想西的.年少的時候,蠻文藝的.
原來梅子在澳洲!握手,同愛三毛。
幸福無疑是一種感覺, 是精神上的。 但因為這種感覺所附著的個體是物質的, 每一個和每一個又是如此的不同, 那麽產生幸福這種感覺的緣由也就不同,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應該斷舍離的事物也就不同。 又回到了一個根本的問題, 人要幸福, 首先要先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真實需求, 才能做到最優化的有取舍。
你談到來悉尼,我以為你是來看中國隊和悉尼隊的球賽呢(我孩子前幾天看球賽到半夜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