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到加拿大蒙特利爾開會,借晚上和離開前一天半的時間匆匆一遊,名副其實的走馬觀花。下麵撿其中幾隻印象深刻的與大家分享。
遍地教堂:
馬克·吐溫曾說蒙特利爾是他到過的第一個隨便扔塊磚頭就一定會打破教堂玻璃的城市,雖有誇張的嫌疑但也不是毫無依據。坐家下榻的酒店門口就有兩個規模不小的大教堂,這一家是聖母瑪利亞大教堂(Mary, Queen of the World Cathedral):
這個是聖喬治聖公會教堂(St George's Anglican Church):
這是皇家山(Mount Royal)後的聖約瑟夫大教堂(S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圖中的穹頂號稱世界第三大:
這是靠近中國城的聖派特裏克教堂(St Patrick's Basilica):
這些都是洋貨,咱中國人在滿城也有點兒自己的東西:
開玩笑了。其實坐家這裏也偷了點兒懶,一概用教堂來稱呼這些場所。科普一下哈,church當然是教堂,Cathedral一般是設有主教座位的總教堂,而Basilica在天主教的用詞中是授予擁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的稱號,中文稱為“宗座聖殿”,在天主教會內通常簡稱為“聖殿”。Oratory這個用法有點兒意思,本意是小禮拜堂,不知為何用在這麽大的一個教堂身上。
當然,蒙特利爾最有名的教堂當屬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of Montreal):
席琳·狄翁的婚禮和她老公的葬禮都是在這兒辦的。聽講解說了在這裏辦婚禮的費用可惜忘記了,印象不是太貴的樣子,有要辦婚禮的朋友們可以考慮一下哈。當然不會是席琳·狄翁那樣規格的嘍,人家是天後呐,50萬美刀算不了啥。
左下角金頂下是講道壇,帕瓦羅蒂曾在上麵唱過呢:
要說這教堂的音響效果還真不是蓋的,強烈推薦有機會去聽一聽每天的管風琴演奏:
皇家山: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市肺,蒙特利爾的就非皇家山莫屬了。這是從山頂遙望蒙特利爾城區:
這是山上的十字架,周圍的樹葉剛開始變黃:
可惜為時尚早,看不到漫山紅遍的美景。皇家山公園的設計者是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奧姆斯特德。這是山上度假屋前的廣場:
山上的環境很好,有不少人在跑步。坐家裝扮不對,不然真想也跑上山去。下次吧。
文化氛圍:
不久前看《曉鬆奇談》,講到蒙特利爾一幅衰敗的景象,隻剩下文化沉積了。衰敗景象我倒沒見到,文化氛圍可是感受到了。除上麵提到的宗教文化外,皇家山周邊的幾所大學,包括號稱加拿大哈佛的麥吉爾大學也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當然,不是“古老”的建築而是眾多的孜孜學子啊。
當然還有藝術博物館和現代藝術館,雖然咱是真正的走馬觀花,隻是在外麵熏陶了一下:
此外老城(Vieux Montreal)也頗有看頭,特別是夜景。這是檔案館:
不少麵牆上還放映著動圖、動畫、和看起來像是戲劇的東東,雖然聽不懂法語但看著有點兒好玩:
https://goo.gl/photos/Zk1hwUf5svfqYexV7
坐家還有幸看到了下麵的場景:
這是啥呢?在國內坐過飛機的可能都看過《笑笑大搞作》(Just for Laughs: Gags)的視頻,還真沒想到這是加拿大的產品。開始坐家看到圖中的衛兵(當然那時褲子還沒掉呢),還想上前合影一張,可被人攔住了,後來就發生了這一幕。想想還有些後怕呀,當時要是早到幾分鍾。。。
吃:
差點兒把天大的事忘了,趕緊把吃補上。最近在微信上轉發這麽一條得到不少點讚:
要不你以為中國為啥叫china?
(chi na)
早餐在酒店解決了,會議包中飯,在外麵吃的機會無幾。第一天晚上公司還辦酒會,但吃了一堆“手指食物”,也沒有一點青菜。無奈隻得在酒店邊的快餐店Tim Hortons買了盒色拉湊數。蒙特利爾的中餐實在不咋地,吃了一次無滋無味蘭州拉麵就再也不想吃了。
正發愁間,國內來開會的同行說要吃牛排和醃肉(還是煙肉?他們做過功課,說是蒙特利爾的特產),到酒店的接待員(concierge)處打聽,推薦了一家魯本家熟食牛排甜點(Reuben's Deli Steaks Desserts),這下可吃得大快朵頤了。牛排就算了,這個是一定要秀一秀的:
原來煙肉是對的,就是smoked meat。那可真是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臨走前開特地在機場買了一磅,第二天就又進肚子了。唉,真不該在睡覺前寫這個
說了半天,有人會問這滿地可是哪兒?滿地可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但其另外一個名字—蒙特利爾,就響亮的多了。為證明這名字不是坐家瞎編的,特留圖而證:
2016年10月17日
北加州農田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