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3/3/10
【迷思】
今天看到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上野千鶴子與北大三個女博士畢業生的網上問答。
昨天是三八婦女節。
母親出生在三八婦女節;鄰居是人權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女植物學家。
自己也走過半路的人生,在中國和加拿大都生活過不少的時間。
對女性如何更好地生活,也有自己的迷思。
【女權主義】
我從來對女權主義沒有概念,鄰居是女權主義者,她有自己的活法。
鄰居曾經跟大學同學結婚,之後女權主義興起,她成為女權主義者。
在結婚的時候,她提出不要孩子。
結婚幾年後,在男方母親的壓力下,男方改變主意,想要孩子;兩人吵得比較厲害,分居,男方主動辦理了離婚。
後麵,鄰居在工作之餘投身於加拿大的女權主義中,即使退休後也被非營利組織派到非洲作國際人權主義的巡視員。
因為疫情,我們之間有些對話。
她認為:她更喜歡一個人的生活。男人在精神上控製女人,總以掌控者自居,這是她無法與男人共存的原因。在精神世界裏尊重女人的男人也有,但罕見。
她對我的理解是:想找個男人依附,致力於在家裏打掃衛生做飯澆花,沒有建立起自我的價值體係。
【母親】
昨天三八婦女節,不知道節日的由來,更多地是想起母親。
母親是婦女能頂半邊天時在中國生活的女性:工作,操持一大家子的家務,買菜做飯洗衣,每天都累得半死不活。
常常想:如果母親生活在現在的時代,洗衣機,各種廚房用具,豐富的食物,良好便利的住房條件,她的生活一定會非常不同。
至少她有更多的時間做她喜歡的事情:縫紉,編織,種花。
她並沒有活到她父母的年紀,勞累和營養不良是主要原因。
【上野千鶴子】
上野千鶴子是個單身,75歲了,她對女性的生活看得比較通透。
獨身是她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受父母婚姻影響。
女權主義有多種形式,而不是以不婚不育來表現。
女權主義更多地是說女性有更多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婚姻或不婚,重要的是要擁有經濟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生活的自由,擁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
相比而言,北大女博士的思維還寓於臥室之內,就象她們的睡衣一樣。
她們沒有選擇的自由,因為到年紀不婚不育,她們的人生被社會群體綁架,僥幸地是都婚了,成功地成為社會人。
她們沒有思想的自由,思維方式沒有超脫出小我的範圍,視野鬱於婚姻孩子上。
她們有優越感:高學曆,成功地婚了,社會的精英,衡量他人的標杆。
所以,她們有理由在會談開始時就質問上野千鶴子不婚背後的“傷痕論”。
博士生們沒有學會的是:人生百態,每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存在的自由,被尊重的自由。
這裏需要一個寬容和接納不同存在的心態,她們沒有;隻有丈量和比對。
【自己】
我喜歡兩人的世界,曾為之過於努力過,早就躺平了。
兩人的世界如果變成一個對另一個人思想的鉗製,兩人關係也就結束了。
選擇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女性生活的自由態。
我喜歡這種狀態,舒服。
【思考】
女性經濟獨立後,婚姻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越來越多的不婚潮已證明了這點。
社會價值觀正在發生轉變。已婚和不婚,不同的關係,在這個社會裏,將作為一個常規被接納。
以後的社會,社會製度及個體將不從婚姻狀態這個方麵來定位一個人,而更致力於保障個體的生存自由,選擇自由,和精神自由。
人的生存狀態已趨向自由,不是捆綁。
還是回歸到生活的平常態:人和人之間的關愛和扶持,這對身心健康有益,至少少一些緊張情緒。
你是冰雪聰明的孩子,聰明和孤獨總相伴。
**
為這句話笑了。
**
兩人的世界如果變成一個對另一個人思想的鉗製,兩人關係也就結束了。
選擇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女性生活的自由態。
**
你說話的狀態很舒服,很自在,溫和又有主見。
我一直有這個問題,每當我有自己的觀點,會忍不住跳出來推行並表達自己的不同意,簡直按不住自己舉手搶答的願望,從小時候就愛接人的“話把兒”。
我討厭自己一個人呆著,早上漫長的開車聽新聞都在腦子裏不停地編故事,直到下班剝皮蝕骨般地累成狗,腦子裏是一塊木頭,沒有任何念頭,沒有任何說話的願望。
追著人說話,然後死於話多,是我在兩性關係中的問題。我過於強烈的個人意誌是不是造成了"對他人思想的鉗製?” 反思下我自己。沒有,我隻是不同意別人的觀點,然後一意孤行,盡管打算從善如流,可還是不同意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