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通貨膨脹令人焦慮,不知如何是好--何清漣:中國為何不發行千元大鈔?
(2014-12-09 03:35:45)
下一個
04 11 2014
現在18歲到20歲出頭的小年輕,幾乎都沒有儲蓄,月光,掙多少花多少。
用他們的話說:
路上碰見一個騎摩托車的打工的,他可能有十萬元存款;
碰見一個開桑塔拉的工頭,他可能隻有五萬元的存款;
碰見一個開奔馳的大老板,他可能欠了銀行或別人200百萬。
——存錢不用的是窮人,欠錢享樂的發了財。
很多小年輕,不想憑著勤勞和汗水,誠實致富;而是憧憬一夜暴富,借別人的大錢,再抓住一個天賜良機,拉關係走後門,下自己的金蛋。
小年輕的思想,有一定道理,原因是現在錢貶值太快,不花也損失了,人生的享樂還錯過了。
錢存在銀行,還是存的五年利息較高的,還是經不住國家的合法搶劫,它開起印鈔機拚命印錢,錢供大於求,自然貶值。
老百姓儲蓄舍不得花,但每年上千億、上萬億的鈔票送給各級政府部門花,大搞土木基本建設,大搞高鐵大躍進,還有大量的錢通過工程款的貪汙進了貪官的口袋,他們隨心所欲的花錢,購買出現競爭,還購買大量的奢侈品,物價能不上漲嗎,鈔票能不貶值嗎?
我想到這些,真是:
儲蓄也焦慮,不儲蓄也焦慮。
錢少必須積攢、未雨綢繆,否則將來大項開支拿不出;
積攢趕不上貶值,勒緊褲帶的結果,可能是苦苦巴巴、恰恰好好過一輩子,孝順了爹媽,供養了孩子,自己什麽享受都沒經曆。
攢點本錢去投資、去做生意?就怕貶值太快,滿心期望能夠做本的錢,永遠都攢不到位。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heqinglian-blog-china-currency-20141103/2506879.html 何清漣
03.11.2014 20:14
編者按:這是何清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注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中國政府為了遵守“不刺激經濟”這一承諾,先後采取“微刺激”與“定向寬鬆”貨幣政策,今年8月份銀行業新增貸款近7000億,據金融官員對外宣稱,“中國貨幣政策定向寬鬆仍有發力空間”。對內行來說,都知道所謂“寬鬆貨幣政策”意味著增加貨幣發行量,意味著通脹。但真正的通脹率是多少,這是外人無從得知的“國家機密”。人們隻知道100元大鈔現在不值錢,“票子”毛了。業內也曾有過1000元大鈔將麵世的傳聞,卻始終不見麵世。其間緣由,本文試為解析。
*關於印鈔(鑄幣)成本*
古今中外,鑄幣都有成本核算。從印鈔成本來說,除去製版等一次性高額投入之外,印製一張1000元麵額鈔票的成本大概不會比100元大鈔更高。有人計算過人民幣印製成本 :印製1元麵額的人民幣,成本約為麵值的90%,即9角左右;印製百元大鈔,成本約為麵值的5%,即5元左右。至於 十位數以下的分幣,由於鑄造成本遠高於麵值,許多國家已經棄用。比如荷蘭、芬蘭、北歐三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西班牙、南非、瑞士和巴西等國,在其10進製貨幣體係中早已取消使用個位數硬幣。加拿大據說也將取消1分錢硬幣。
近十餘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高度貨幣化,據渣打銀行發布的報告,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高達13.8萬億美元,是全球第一貨幣大國。《中國貨幣超發嚴重 經濟貨幣化領先全球》(21世紀網,2013年1月28日)稱,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鈔機”。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超2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占近一半。該文稱,經評估發現,均衡人均收入差異後,中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中國到底超發了多少貨幣?以下數據可供參考:1、中國貨幣發行增速遠遠快於GDP增速,截至2012年,中國十年間M2增速平均是18%,而GDP是9.5%;2、截止 2011年底,中國M2與GDP比值為1.89倍。其結果是人民幣購買力快速下降,中國陷入持續的高通脹狀態。這種情況下,一些專家討論過發行大麵額鈔票,以便於流通,也可節約印鈔成本。
但此議在媒體上一閃而過,中國政府權衡再三,寧可承擔高發行成本,也不肯發行大麵額鈔票,其實主要是基於心理因素,不願意通貸膨脹顯性化,造成民眾心理恐慌。不少人已經公開說過,中國經濟穩與不穩,在於民眾信心。
*拒發千元大鈔,意欲掩藏通脹真相*
以下幾方麵因素都在中國政府權衡之中:
一、曆史教訓。國民政府敗退前夕曾實行法幣(俗稱金元券)改革,中共政府一直認為這是國民政府經濟崩潰的主要因素。金元券由1948年8月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雖隻使用10個月左右,幣值貶為發行時的兩萬分之一。向國民政府財長宋子文建議推行法幣政策的經濟學家冀朝鼎,其實是中共派遣至國民黨政府的高級臥底,由周恩來直接領導。冀朝鼎向國民政府獻策以搞垮國民政府財政之功,雖然直到幾年方才公諸於世,但毛、周、鄧等高層卻是知情者,因此一直對通貸膨脹懷有高度警惕之情。周恩來在世時,對外國記者關於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的提問持高度警惕之態,那“18元8角8分”的妙答被中共外交奉為“大腦急轉彎”的寶典,認為是粉碎了外記不懷好意的提問。所謂18元8角8分,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麵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種主輔人民幣合計而來。
既然通脹被中共當年用為搞垮敵人的妙計,如今中共當然得謹慎對待發行大麵值鈔票問題;至少不能用大麵值鈔票引發過多聯想,讓民眾對中國經濟信心下降。
二、現實考慮。關於100元鈔票的購買力之下降,一直是中國媒體討論的問題。媒體認為,在10年前,100元人民幣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鈔,到了現在卻隻是普通的貨幣計量單位。《錢江晚報》曾發表《100元究竟值多少? 50年代買135斤豬肉現在僅7斤》(2012年7月18日),文中列舉曆年數據,本文僅引三組:上世紀50年代:100元=800斤大米或135斤豬肉;80年代:100元=476斤大米或71斤豬肉;2010年:100元=40斤大米或7斤豬肉。
雖然過來人都清楚知道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但這畢竟是個漸進過程,人的記憶有時不那麽清晰,這種文章也並非人人都上網閱讀。但如果有張千元大鈔,雖然方便了富人使用現金,但等於時時提醒人們:人民幣在快速貶值。尤其是對於低薪族來說,月薪為一張千元大鈔再搭上幾張零鈔,那感覺令人很不舒服。
三、他國經驗。這裏所言他國經驗主要來自前蘇聯與津巴布韋。蘇聯盧布曾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貨幣。1989年蘇聯對外宣布改革匯率體製,從原來的固定匯率製轉變為實行雙重匯率製,從而引發30年來的首次大幅波動。到1990年11月1日,外匯市場上的美元兌盧布比價從原來的1:0.6跳升到了1:1.8。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盧布地位已大不如前。1993年俄羅斯政府進行了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盧布改革,以新版盧布代替舊版盧布,引發盧布大幅貶值,從1盧布兌換2美元到1 400盧布兌換1美元。
曆史上,任何貨幣製度改革都是一場不公平的財富重新分配,盧布貶值導致前蘇聯公民多年的積蓄和從國企私有化中分得的財產最後化為烏有。蘇聯解體後,實行了國有企業私有化,每個蘇聯公民分到價值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可以用來購買國營企業的產權,看起來似乎是一大筆財富,但這些賬麵上的證券化財富經過貨幣改革後,變得幾乎分文不值。直至國際能源格局發生變化後,俄羅斯經濟方才好轉。中共多年來反複強調“蘇聯亡黨亡國之教訓”,高通脹就是其中之一。
津巴布韋的情況更加惡劣,在通脹最惡化的時期,一張1000億的鈔票與1美元等價。津巴布韋這場經濟危機開始於1980年,自其獲得獨立以來通脹率已達2,200,000%,直到2012年才稍有好轉。2008年,津巴布韋政府曾發行100萬、500萬,1000萬和最高的5億元的鈔票。人稱津巴布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億萬富翁”陷入饑餓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人們對貨幣的使用早已不是論張,而是論“堆”或用秤來“稱量”。 這種貨幣極度貶值,通貨膨脹率極高的情況被稱為“津巴布韋化”,讓麵臨同樣問題的發展中國家都引以為戒。
以上所述,均是北京堅持不發行千元麵額大鈔的考量因素。但中國的中上階層早已感知通脹這一事實,用各種方法進行財產保值,比如投資黃金、古董、房產及向海外轉移資產。反應最靈敏的則是外匯市場,從近年經常發生的外匯儲備大起大落便可管窺。今年9月份,中國以人民幣計價(剔除央行對計算匯率所作之人為改動)的外匯儲備突然減少6000多億人民幣,相當於1000多億美元的資本外逃,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又一輪的資本外逃已經啟動。 ****************************************************** 1 根據美國人自己的計算,美元從1950年到現在,購買力縮水近10倍,這樣看的話,中國“50年代買135斤豬肉現在僅7斤”也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美國的何女士寫這個文章拿人民幣說事,倒是蠻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樂趣的。(關於美元購買力的曆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看網站 www.dollartimes.com ) (你覺得不大驚小怪,你沒考慮到50年代即使100元買135斤豬肉,老百姓還是很少很少買肉吃啊,0.74元/斤啊,多低的價格啊,可是人均一個月還沒有一斤肉吃。現在100元買7斤肉,14.29元/斤,多高的價格啊,可是老百姓天天都買肉吃肉,有些還吃膩了呢。0.74元/斤不是市場真實物價,是計劃經濟下奇高的標價,那時100元應該買到更多的豬肉。人民幣實際購買力縮水絕對不止20倍啊--我評的)
2 如果從50年代算到現在,人民幣的幣麵價值縮水50-60倍,實際購買力縮水將近100倍。算過沒有?一個工程師,50年代初工資50-70元/月,可寬裕養一家,豬肉0.28元/斤,一斤甘蔗2分錢,0.32元可買一背簍橘子.....,住房、上學基本不要錢。現在怎麽比? 現在,隨便美國哪個超市,50美元可買一推車食品;這位,50元人民幣你恐怕連個塑料袋都裝不滿。自我安慰一下,折合成300元人民幣,又能買個什麽? 3 人民幣從百蚊大鈔發行,到仙在2005年左右退出市場,大約10-15年;毫退出市場已經不遠;估計2020年左右,蚊將很快替代毫成市場的找頭。這反映黨國通脹進程。 同樣,黨國公務員收入,在百蚊大鈔發行的1990s年初,曾寒酸自嘲,一個月領工資,都用不著數。現在已經是數不過來了。這反映黨國收入增長及分配失衡進程。 而美國,仙、毫、元依然流通、定價,也未發行千元大鈔。在人們的記憶裏,幣值的購買力並未發生變化。有人非常奇怪地拿黨國幣數跟美元比較,自稱,黨國很多人已經鄙夷不屑地進入美國中產階級了。看來,津巴布韋更該鄙夷不屑美國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