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dad

老離故土,酸甜苦辣與誰說!?
正文

閱題有感,試作文應考,以作練筆

(2015-06-08 12:46:35) 下一個


以下是今年廣東語文高考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觀雲卷雲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個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3、不少於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閱題有感,試作文應考,以作練筆。


 


認識事物的真知灼見源於感知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能真知灼見地感知世間萬物,講究方式方法。


首先要對事物有感覺,並有從感覺上升到知識的高度才是真知灼見的認識。即感知。


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觀雲卷雲舒的樂趣。例如觀察天文,隻可局部地看到一時一地之變化,難以縱觀全局。但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這就是由微觀到宏觀的上升過程,有感性到理性的提高。就是對萬物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變成知識的過程。


同理,正如人們常說的,讀書時學習,到社會中實踐也是學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等等,都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再上升為知識的感知曆程。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個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認識大自然感知大自然也是由微觀到宏觀的上升過程,由感性到理性的提高,最後成為每個人認識大自然的知識。也就是感知由“近”到“遠”,由感性到知識的曆程。


現代的科技手段,讓我們每個人的感知過程提供了快捷通道。我們感覺到的一事一物,即可以利用電腦等工具進行由點到麵的搜索,獲得更廣泛的認識,得到感知的提升。知道本地天氣,在電視電腦又可以查找到目的旅遊地的風雨陰晴;聞到了花園的草木芳香,又可在電腦搜索中知道它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大自然離我們很近,利用科學手段又讓我們看得更遠。


我想,如果古人徐霞客、達爾文、哥倫布等等先知生在當今,或許會給我們留下更豐富的知識和文獻。時代不同了,感知的過程大大縮短了,人也更聰明了。


一個人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是很受自身壽命的限製。所以,一個人的學識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隻是流連於“近”處,即目力所及、本身五官感受等等,常看草長鶯飛、不能細說花鳥之名,目睹枝葉枯榮,不知樹木之性。對“遠”處泛義的感知衍生知之甚少,就有點鼠目寸光了。故此必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方式方法,由近及遠,由裏到外,由點到麵,由現象到本質的感知提升,加快知識和能力的積累,更多地為社會做貢獻。這就是學習和做學問應該采取的方式方法。


感謝前人的努力,給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曆史資料和文獻,讓我們從書本中學到很多知識。


感謝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得以縮短感知的曆程。令感知的“近”變成“遠”或由“遠”變“近”。


知識和能力來源於人對萬物的感知,沒有真知灼見的感知就難以為社會做出貢獻。


我們還年輕,珍惜今天,為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及世界做出貢獻努力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