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陸偶然回頭

三十歲離大陸,經北美到澳洲,不再往回走,但往事回首,前程尚漫,淡定以往,Take It Easy。
正文

北京兒童60年代順口溜/童謠

(2015-06-18 19:49:30) 下一個

我的記事童年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北京渡過,那時孩子們(男孩兒居多)口舌相傳的順口溜/童謠不少,一些可想得起的有:

1。
從前有個人兒,真逗嗝兒,西葫蘆腦袋三道紋兒;
左眼有朵花兒,右眼沒眼皮兒,釘鉤兒鼻子蛤蟆嘴兒,老鼠眼睛豬耳朵,你說臭美不臭美兒?
(注:此處“嘴”被念成Zuer, 最後的"美“被念成Mer,大概為押韻)。

2。
一麻子有病二麻子瞧,
三麻子買藥四麻子熬,
五麻子買板六麻子釘,
七麻子挖坑八麻子埋,
九麻子坐在炕頭哭起來,
十麻子問他哭什麽?
他說: 一麻子有病二麻子瞧...(如上重複)

3。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動物們。
注:網上有人說最後那句是 “專吃杜魯門”,其實當時小些的孩子哪裏懂得什麽“杜魯門”? 至少我不記得,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對這個 “專吃動物們” 的”們“字苦思良久,以為是大門的門,不能理解”動物“為什麽有”門“? 隻是慢慢長大些才明白複數”們“字的意思。

4。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

5。這麼好的天兒下雪花兒, 這麼好的孩子沒腦袋瓜兒。

6。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老頭上茅房。(常用於譏諷某孩有什麽“高級”珍貴之物)

7。從前有個山,山裏有個廟,廟裏有個老頭兒講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山,山裏有個廟..."。 (注:“老頭”有時念為“和尚”)
...
這些都是市井俚語,坊間昏詞,不入流的孩子胡言,無聊時哼哼唧唧互相逗樂子。在幼兒園小學校裏則老師們帶著要做些遊戲,這些廢話是不準說的,遊戲包括“丟手絹”之類,唱得是:
丟啊丟啊丟手絹兒,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後邊,大家不要告訴他/她,快點兒快點兒抓住他/她“;
麵朝裏站著或坐著圍成一圈的孩子們由一人拿手絹在圈外跑動,悄悄走到某人背後突然丟下手絹便跑回自己位置,被丟手絹者則需揀起來持續再丟(或跑去追那丟手絹者...)。 另一歌謠為“找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