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侃醫林 127: 點評轉院

(2023-08-13 15:42:43) 下一個

前段時間收病人。至少1/5 都是其它醫院轉來的病人。侃幾個轉的病人,或者說轉的理由。

病人 1: 60 多歲,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一天在家裏,神智模糊。家裏人查他的血糖,超過血糖儀測量範圍。家裏人給他注射胰島素兩次,總共80多單位,病人仍然神智模糊,於是送到急診室。急診室一查,血糖28 mmol/L ( 504 mg/dL)。另外查了一大堆檢查:血象、肝功腎功、心肌酶、澱粉酶、脂肪酶。腦袋CT,胸腔腹部盆腔CT。
腦袋CT發現,病人上頜一顆牙齒有膿腫。那裏急診室醫生打電話找這裏的耳鼻喉醫生,要把病人轉過來。這裏的耳鼻喉醫生說:這是口腔的事。正在說,病人似乎神智更模糊。那裏的急診室醫生馬上氣管插管。插管後又打電話找內科,我接受了這個病人。

病人送過來。病人昏昏欲睡,問不到病史。 把轉院材料讀了一下,列出問題和處理清單(Assessment and plan A/P):
1 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 HHS). HHS 導致神智不清。
治療: 胰島素滴注,靜脈輸液。
2 牙齒膿腫。偶然發現,與病人神智不清沒有關係。用抗菌素Rocephin 加 甲硝唑 (抗厭氧菌)。 找口腔會診也行。
3 插管上呼吸機。 病人很可能沒有呼吸衰竭。 可以說是那裏的急診室醫生的預防性措施。也許是那個醫生驚慌失措,不該插管也插管。因為HHS 引起的神智不清,很少嚴重到需要插管的程度。
今天繼續用呼吸機。 明天開始,減少呼吸機幹涉,有可能則盡快拔管。

收完病人,我想那裏的急診室醫生,知不知道這個病人究竟是怎麽回事。知不知道HHS導致神智不清,需要胰島素滴注,大量靜脈輸液? 我在和他打電話時,他關心的是牙齒膿腫有沒有人作手術,似乎完全不知道,這個病人更嚴重的是高血糖。膿腫並不是引起神智不清的原因。治療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並不複雜,如果他懂,不需要轉院。如果他不懂,最好是轉過來。

病人2: 70多歲,女。5年前作了主動脈瓣換瓣手術。手術後一直呼吸困難, 而且逐漸加重。一天,病人和家屬認為,病人應該吸氧,於是到急診室。急診室一查,病人呼吸空氣時,氧飽和度 87%。胸片心髒肥大,肺部有中等量肺水腫。讓病人出院,安排在家裏吸氧。

第二天,急診室打電話告訴病人,她需要到醫院作CT,排除肺動脈栓塞。到了醫院,作CT,注射造影劑。病人的老公說:造影劑全部漏到血管外去了。CT不成功。化驗發現,肌酐升高, 400 mmol /L 多,平時是180多。急診室醫生急了,認為病人是造影劑引起腎衰。趕快快速靜脈滴注(Bolus)生理鹽水。正在滴生理鹽水,病人突然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趕快插管,上呼吸機。然後送到這裏。

把病曆看了看。病人的老公、女兒也來了,問了情況。這個病人究竟發生了什麽?
1 這個病人有慢性心衰,逐漸加重。
吸氧是可以的,另外就是利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beta 受體阻斷劑。不知道那裏的醫生為什麽要排除肺動脈栓塞。不是所有氧飽和度低的病人,都需要排除肺動脈栓塞.隻有氧飽和度低,而又找不到明顯病因的病人,才需要排除。這個病人,顯然是心衰肺水腫導致血氧飽和度低。醫院的胸片也報告了肺水腫。毫無要排除肺動脈栓塞。
2這個病人是不是造影劑導致腎衰?
根據病人老公的描述,大量造影劑漏到血管外,沒有進入循環,不至於導致腎衰。即使造影劑進入體內導致腎衰,也是24小時以後的事,不可能幾小時就發生腎衰。心衰病人,快速滴注生理鹽水,這叫火上加油。

第一天的處理沒什麽問題,不知道開利尿劑沒有。 第二天沒事找事,一個簡單的心衰,整出一個大事。

病例3: 男病人,80多歲。什麽病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外周神經痛、肌肉痙攣。吃一大堆藥,鎮痛藥,鎮靜藥,抗抑鬱藥,抗癡呆藥…..。 一天早晨,和老婆出門。大爺先行一步,推著Walker, 走到汽車邊,打開門,把walkers 放進去,又去發動汽車。
病歪歪的大爺,不知道為什麽這麽積極。 大概想在大娘麵前掙表現。

汽車發動好,坐在汽車裏等大娘。大娘來一看,病人怎麽有點不對頭。麵色蒼白,問話不回答,眼睛還是睜開的。大娘不放心,打電話問她女兒。她女兒說,趕快叫救護車。救護車來了, 送到當地醫院。當地醫院不知為什麽,用直升飛機把病人送到這裏。好像很急很重。

病人來了,去看病人。病人看起來有點顛三倒四。問了一陣病史,問不清楚。又打電話問病人老婆,終於搞清楚。這個病人,大概是服了太多的鎮痛藥,鎮靜藥,抗抑鬱藥,降壓藥。在汽車裏,血壓低,頭重腳輕,神智有點模糊。

這種病人,首先平躺。可以留在醫院觀察一兩天,把不必要的藥物停掉,血壓穩定就出院。搞不清楚為什麽要送到這裏來,更搞不清楚為什麽要用直升飛機送來。太多無能或者膽小的醫生,浪費了納稅人太多錢。

當天收下病人。第二天另一個醫生讓他出院。這個醫生大概同意我的看法。

病人 4:腹痛幾天,惡心嘔吐,到急診室。急診室查了一大堆檢查,包括CT。不知道什麽原因。要送到這個醫院找病因。我再問了一下,病人有糖尿病,但是沒有漏掉注射胰島素。血糖在 12 mmol/L左右。根據那裏急診室醫生提供的數據,我算了一下,病人陰離子間隙是15 左右。

這個病人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即使沒有漏掉胰島素,也可能發生。如果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療就是輸液滴胰島素,哪裏的醫院都應該會作。

糖尿病人有胃腸道症狀,首先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果有神智不清,首先排除高血糖高滲透壓。不知道那個急診室醫生想到這些鑒別診斷沒有。就轉過來吧。在電話上告訴對方怎麽查怎麽作,還不如轉過來自己處理。

病人5: 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 恥骨上安尿管。一天感到不舒服,到急診室。急診室一查,尿液有耐藥金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黴素敏感。萬古黴素隻能注射。 另外對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敏感,呋喃妥因可以口服。那裏急診室醫生說,病人腎功不良,不能口服呋喃妥因。即使不能口服呋喃妥因,那裏醫院就不能靜脈注射萬古黴素?

接受了病人,我在轉院記錄寫道:
1 隻要安了尿管的病人,尿液培養基本是都是陽性。並不等於需要治療。
2 病人有腎功不能,肌酐清除率 40 左右,沒有口服呋喃妥因的禁忌症。
3 假設病人需要治療,就用呋喃妥因治療。第二天就出院。

病人 6:病人腎衰,呼吸困難,昨天作了透析,呼吸困難沒有緩解。要轉過來馬上透析。那裏的急診室醫生說:病人主要是需要氧氣。他懷疑病人是肺動脈栓塞。但是不能作CT肺動脈造影,因為病人在透析,怕造影劑破壞腎髒。

我問:“既然病人在透析,表示他的腎髒已經被破壞了。你還擔心破壞什麽腎髒?”
他好像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頓了一下,說病人有小便,至少腎髒還有剩餘功能。這倒是有道理。
“肌酐是多少?”
“3.4”(mg/dL )相當於國內單位300 mmol/L以下。
“既然肌酐才3.4, 為什麽要透析?”
“病人有慢性腎功不全。”
“慢性腎功不全不是透析指征,隻有末期腎髒(end stage renal disease) 才是透析指征。”
我又問:“既然是液體瀦留,昨天已經透析了,為什麽還有液體滯留?”
“透析出的液體不多。”
“多少液體?”
“通常的液體。”他並不知道透析出了多少。
我並不認為這個病人有多少液體滯留。透析一般透析出2-3 L 液體。 即使沒有把多餘的液體完全透出,也會改善症狀,而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我告訴他:就算這個病人液體滯留,肌酐3.4,利尿劑可能有效。如果他肯定是液體滯留,建議他給病人靜脈滴注速尿。另外,如果真想排除肺動脈栓塞, 可以 作一個同位素肺髒灌流通氣造影。 但是呼吸困難不是肺動脈栓塞的典型症狀,沒有其它原因的低氧才是。

這個病人沒有轉過來,因為這裏沒床。

那個醫生說他打電話找了7個醫院,都沒有接受。 我很同情他。 但是我認為這個病人根本不需要轉院,完全可以自己處理。有打電話的時間,處理3個病人都夠了。那個醫生還是能幹的。問他問題,他在思考,盡量回答準確。 而不是糊裏糊塗,一問三不知。

點評其它轉院病人:

病人 A, 腎衰,每周三次透析。一天到縣醫院,說他呼吸困難。縣醫院一查,胸片說肺部有點水腫。 病人當天應該透析。於是把病人轉過來。

腎衰病人水腫就是透析。在哪裏透析都一樣, 為什麽要轉到這裏透析?

病人 B: 冠心病,一年前安了支架。一天胸痛,大概痛了幾分種。3天以後才想起到醫院。那裏急診室的醫生,查了一下沒問題,要讓她出院。小心起見,問了一下這個病人的心血管醫生。那個心血管醫生說:送到我們這個醫院,作運動心髒同位素造影。

這個病人的胸痛,是典型的穩定性心絞痛。一片硝酸甘油就夠了。

病人 C: 這是一個療養院(nursing home) 醫生要轉的病人。病人心率45 左右。這個醫生把病人的beta 受體阻斷劑停掉。第二天一查,病人心率還是45-46,於是打電話,要把病人轉過來。

我問: 病人血壓多少?
答: 130/80.
我說: 心率慢一點,隻要血壓正常,觀察就行。你要是把病人轉過來,我要作的,和你現在作的,不會有什麽不同。

病人 D: 70多歲,也是腎衰,透析。一天,神智有點模糊。家人送到急診室。急診室醫生查肝功、腎功、血胺、血培養和尿培養。CT腦袋、胸部、腹腔盆腔。查肺動脈血栓。沒有查出原因。要轉過來,看我們還有沒有其它手段,查出病因。

我說:好,轉過來吧。不過,腎衰透析病人,有時會神智迷糊,或者瞌睡不醒。 這個病人過來,我隻是觀察,不會再查什麽。

病人 E: 直腸乙狀結腸憩室炎。先是注射抗菌素,然後口服抗菌素。第10天腹痛加劇,當地醫院CT 發現腸穿孔。馬上手術。手術後繼續保持氣管插管,人工呼吸。第二天,家屬要求拔管。那裏ICU醫生不敢自作主張。要求轉到這個醫院。

醫療決定,病人作主。 如果病人沒有能力作主,家屬或者 Power of attorney 作主。我不懂那裏的醫生為什麽為難。

病人 F:病人診斷是胰腺炎。 當地醫生要轉院,說他們沒有胃腸道醫生。

我說:胰腺炎治療就是禁食輸液鎮痛,為什麽你需要胃腸道醫生? 好,轉吧。

病人 F:病人運動實驗陽性。 當地醫生說需要轉院,要作冠脈造影。

我說: 不是所有運動實驗異常的人,都需要作冠脈造影。運動實驗的結果是什麽?缺血區多大? 心電圖有多少導聯ST段下降,下降的幅度多大?
那個醫生的反應是:啊? 還有這些事?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也不知道運動實驗的結果。好像隻要是運動實驗陽性,都該作冠脈造影。


這些轉院的病人,可以說,一個都不需要轉。如果連那些毛病都不能治,還當什麽醫生?也許不是這些醫生沒有本事,而是美國這個環境,醫生都怕吃官司,有一點不放心,就趕快把病人送走。 這叫Defensive practice。 不過,很多時候defensive practice 不是真正的原因,而是偷懶的借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並州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楊和柳' 的評論 :
1) 在治療特別是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人,饑餓可以導致低血糖。低血糖危害也很大。
2) 抗抑鬱藥不良反應很多,好像不引起癡呆 :-)
楊和柳 回複 悄悄話 外行學毛選心得體會:
1)嚴格控糖,餓死事小,血糖事兒大,糖尿病是老年病的萬惡之源。
2)沒事兒別吃抗抑鬱藥,抗著抗著人先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