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韻

記錄生活點滴,堅信明天會更好!
正文

旗袍穿得好,女性之美盡在其中

(2015-07-15 17:46:53) 下一個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

夏天,是女人的秀場、男人的天堂。從黑絲到吊帶、從短裙到V領,讓人目不暇給。可是,這些著裝在注重心靈美的小編來看,都略俗。在這裏,我們要隆重推介一種服飾,可謂窮盡女性之美,既可以體現嫵媚妖嬈,又不失典雅高貴。沒錯,我們要說的就是——旗袍。
 
 
 
旗袍在中國已有百來年曆史,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後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為時尚的領軍人物和東方的璀璨明珠。作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旗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
 
 
 
 
20世紀初,中國推翻了封建統治,摧枯拉朽之下,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大拉翅”、“花盆底”等裝束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但民國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之袍(故稱其為旗袍),風行於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就起源於中國上海,是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著的一種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這一時期,上海已成為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旗袍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
 
 
 
 
3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50年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60、70年代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整個80、9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隻有少數人在穿。
 
 
 
 
近20年來,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時期的改良旗袍受國際時裝流行思潮影響頗大,既保留了原有特點,又融入了創新意識,呈現出國際化趨勢。
 
 
 
 
當然,旗袍走向國際離不開中國電影人的大力推廣。在電影發展的帶動下,旗袍形象的不斷使用,令旗袍造型的審美、設計也在不斷推陳出新。這其中,王家衛一部《花樣年華》讓人重新記住了旗袍,並奠定了旗袍在電影發展中不可磨滅的地位。
 
 
 
 
即將上映的電影《三城記》中,出現了做工講究、清麗脫俗的絲綢旗袍。黃覺飾演的上海旗袍裁縫殷勤“獻衣”,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最終成為湯唯和劉青雲曠世戀情的陪襯,但是片中送衣橋段的安排卻頗為講究。
 
 
 
 
作為手藝高超的海派旗袍師傅,眼力自然要精準到可以目測尺寸。媒體曾經曝光的褚宏生老人,就可作為這一技藝的佐證。這位“最後的上海裁縫”,一輩子密密縫縫了不下五千件的旗袍,共扮靚了胡蝶、韓菁菁、宋美齡、董潔、孟庭葦等曆代佳人,堪稱“海派旗袍活字典”。
 
 
 
 
在他們眼中,無論精致奢華,還是典雅複古,亦或平淡樸素,乃至時尚優雅,旗袍——都應該是女人心中的一個夢啊。因為旗袍的魅力在於穿在女人身上,古典女性的婉約、清麗立時呈現。設計上不僅顯現了東方女人的曲線美,又巧妙地掩飾了東方女子體型上的不足。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有時露出女性優美的大腿,有時又像裹了一層綢緞,東方的飄渺含蓄發揮到極致。
 
 
 
旗袍的魅力會隨著年代背景的不同、款式色彩的不同、女人氣質的不同而不盡相同,但每個女人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都應該有著自己的旗袍情結或旗袍之夢,也許是老上海的留聲機與燈紅酒綠,也許是江南水鄉的青瓦白牆與石街小巷,也許是京城的雍容華貴與高深庭院,甚至是澳洲的狂野風情與香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well said .
藍湄 回複 悄悄話 穿旗袍的女子必定要溫婉可人,柔情似水;旗袍是介於淑女和妓女之間的無形精靈,稍一點差池便謬之千裏。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旗袍是溫柔女子的象征,不知是哪位“大師”發明了穿著旗袍,卻做雙手卡腰潑婦狀的POSTURE,且這種令人惡心的POSTURE 在時裝表演中無論穿上什麽衣服都做這種惡心的潑婦狀。殊不知,一旦做了這種潑婦狀,穿旗袍的女子立馬變成了妓女,而旗袍就這樣被這些所謂的大師,模特給糟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