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請閉上眼睛,和我一起,想像:
眼前是個綠色的池塘,一個小孩子撲通一聲掉進水裏, 隻有你能救他,可你身上的衣服很貴很名牌,一下水衣服就毀了。
救人,還是不管呢?
你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救人了,衣服再貴也比不上人命吧。
OK,這就是澳大利亞哲學家Peter Singer 的思想實驗, 叫做池塘論證。 曾一度引起廣泛的關注,許多慈善機構都引用這個論證來說服人們掏錢捐錢。
Peter的意思是,既然大家都認為衣服比人命重要, 那麽。。。
你們中產階級過的就是不道德的生活, 看看,你們天天開好車,買衣服,還旅遊,簡直冷血, 不知道非洲有多少孩子快餓死了嗎? 趕緊把這些錢都省下來,去救孩子,救孩子。
。。。
好像這麽說邏輯上也通啊, 可是我怎麽就是覺著哪兒不對勁兒呢?合著我花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還落一不道德的惡名麽?
這到底是哪兒錯了呢?
你一定也聽過類似的說法, 比如 。。。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如果人人都捐出一分錢,一個縣的孩子就會有學上
如果人人都。。。 就會。。。。
其實啊,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因為,道德是小範圍內的人際關係的準測,既不能限延申。也不能脫離具體情形。
什麽是小範圍? 有個鄧巴數字, 150. 一個人能夠保持聯係的人,不超過150, 否則他的精力應付不過來。以這個數字畫個圈,道德在這裏圈裏麵,成立。
如果把道德無限製的延申,就是道德綁架。
所以,如果以後你遇到這樣的指責和忽悠, 靜靜的告訴對方, 什麽叫做池塘論證,什麽叫做鄧巴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