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的博客

不愛那麽多,隻愛一點點
個人資料
正文

家庭婦女談談民主 (九) 【家是一粒沙】

(2015-05-11 23:28:59) 下一個

核心: 當中國人亮相世界的時候,居然最先遇到的尷尬是,隨地大小便!這太讓人泄氣了!!

===============================================

這一次來談談中國的家庭,進而社會和國家。
 

中國人對於家庭的看重可非同一般。在其它事情上馬馬虎虎的,遇到家庭就變得仔細起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讀中國任何一個菜係的食譜,會被氣得冒煙,因為滿篇寫著放油少許,放鹽適量之類的鬼話,再看人家老外的,幾個cups,幾個Tablespoons,清清楚楚的。


可是用來描述家庭成員的詞匯,就不一樣了。老外一個COUSIN可以搞定,我們有表弟表哥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還不算完,又分姑表姨表。。。


中國舊式的大家庭,其樂融融的,足以讓老外們羨慕。


我對中國的家庭製度從來都是沾沾自喜的。覺著這是我們的東方文明。西方的人們不懂得。



但是,最近中國遊客與香港人的衝突,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中國的家庭製度。
 

眾所周知,中國遊客受到香港當地人的強烈排斥,有搶購奶粉等等其它事情,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當街大小便。


幾十年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成了舉世矚目的國家。中國國民開始底氣和腰包都十足的走出了國門。可是當我們亮相世界的時候,居然最先遇到的尷尬是,隨地大小便!!


這太讓人泄氣了!!


中國人這麽的有錢,連給孩子穿個DIAPER都舍不得嗎?家長說,孩子穿著DIAPER會不舒服,而孩子小又憋不住,所以理所應當的隨地。
 

在這些人的想法裏,孩子是第一的,最最重要的,重要到在外麵不能委屈穿一下DIAPER的程度。 而公共的環境,別人的感受,根本就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內。 因此,當一位中國的媽媽遭到香港市民指責的時候,理直氣壯的大聲反問,你有孩子嗎?


我在國外近20年,真的沒看到過國外的父母讓孩子隨地大小便。


不得不承認,中國人缺乏公共意識,對社會沒有主人般的責任感。
 


為什麽會是這樣?
 

還是得從儒家學說開始談起。儒家所謂綱常有五倫,即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 除去君臣,其它四種都屬家庭範疇(朋友是擴大的家庭圈)。這其中,“脫漏了人對於異地人的社會義務,這個遺漏的後果是巨大而且災苦的。”

也就是說,在中國文化裏麵,根本就沒有”社會“這個概念,沒有”公共空間“這個概念。


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裏寫道,“中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他們係心於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會,此種隻顧小眾家族的心理實即為擴大的自私心理”。


林還指出,“鄉屬製度也是家族製度的一種擴大,家族製度+鄉屬製度,可以概括出中國社會的一切現象”


我們在國內辦事,都要找熟人,熟人再找熟人。隻要一根線能夠連過去,事情就能辦。如果沒有這根線,誰都明白會怎樣。中國人對於不在自己家庭朋友老鄉範圍之內的事和人,冷酷的程度讓人寒心。


現在可以清楚的看到“隨地大小便”的症結了, 一端是自己的親人孩子,另一端是和自己不相幹的公共空間,天平倒向哪一方,自然明了。這不是哪個人的錯,這是中國文化上的重大缺陷。



老舍在他的小說《二馬》裏,也談極過這個話題。情節是這樣的:


馬威愛上了溫都姑娘(房東的女兒,英國下層社會的年輕女子,俗氣虛榮),其中一個原因是她救了他的父親。馬威把自己的心思說給好友聽,好友的回答是:


“至於救你父親,無論是誰,看見他在地上爬著,都得把他拉回家去!中國人見了別人有危險,是躲得越遠越好,因為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獨善其身的!外國人見了別人遇難,是拚命去救的,他們不管你是白臉人,黑臉人,還是綠臉人,一樣的拯救。他們平時看不起黑臉和綠臉的哥兒們,可是一出險了,他們就不論臉的顏色了!她不因為是‘你’的父親才救,是因為她的道德觀念如此。我們以為看見一個人在地上躺著,而不去管,滿可以講得下去;外國人不這麽想。他們的道德是社會的,群眾的。”
 

如果說 “他們的道德是社會的,群眾的”, 那我們的道德就是個人的,家庭的。


這是老舍的心聲:“中國人!你們該睜開眼看一看了,到了該睜眼的時候了!你們該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時候了!——除非你們願意永遠當狗!”


人,是絕不應該和狗一樣,隨地大小便的。而國內居然還要搞什麽全民調查,為孩子隨地排泄尋求公眾輿論支持。請不要再說我們是禮儀之邦了,差得遠著呢。
 

 ***
中國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沒有社會的概念,沒有公共的意識。從家直接跳到到國家,那麽,我們對國家應該是很有感覺了吧。


未必。


看看這段視頻,是中國的版圖幾千年來的變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y2kL7nuQc


隻有元朝和清朝的版圖,可以基本上覆蓋現在的國家領土,而這兩個朝代恰恰都是外族的掌控。其餘的大部分時間,漢族的領域基本上在中原一帶,又是分分合合,吞並遷移,很不穩定。


所以說,中國人的國家的觀念,在領土意義上,是不確切的。我想,從曆史的角度,大多數人心中國家的概念其實就是君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皇上的土地便是國家。這個國家是皇上的,和自己沒有什麽切實的聯係,當然自己的家鄉是親切的。


再一次從儒家思想出發。孔子是魯國人(今天山東省大部分)。因此,在他的思想體係中,國家的概念也自然便是當時的各個列國的概念,與現在的中國廣闊的領土完全不可比擬。這實在怪不得孔子,隻能說明中國後麵幾千年在文化上沒有什麽實質的建樹和進步。


中國,從國家的整體角度說,並沒有一個堅固的,內在的文化上的聯係。


 因此,我們的傳統教育,“全部道德哲理,其出發點乃開始月家庭中。這種方法,並無差誤。唯一弱點是政治與道德的混合,其結果對於家庭是有優良成效的,而對於國家則為危害”

林語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個家族,加之朋友,構成銅牆鐵壁的堡壘。在它的外麵,一切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可掠奪物”


很多人都說,中國是一盤散沙。 但是這些沙粒都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個的家庭。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文明絕對不會被外族文化同化,更不會解體,因為每個人的認祖歸宗的意識都太強烈了,沒有什麽外部的力量可以改變這個家族的紐帶。


但是同時,這個民族也沒有什麽力量抵抗外族侵略。
 

以抗日戰爭為例,在中日開戰前夕,日本人口0.9億,中國4.6億。 近5比1. 就算是硬件裝備上的差距,也應該總有一拚吧。五個人打一個呀。 可是這個計算方法根本就是錯了, 日本的一個人從來沒有過1對5的時刻,他們打其中的一個人時,那四個袖手旁觀,無動於衷。


東北三省淪陷時,中國其它地方的人們呢,除了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抗日收複東北,還不是照樣過日子。中國的領土丟了這麽大的一塊,其它地方的人並沒有感受真切的痛楚,不過覺得丟了麵子罷了。隻要沒打到自己家門口,就無大礙。
 

隻有低等動物(低齡節肢動物,如壁虎,蚯蚓什麽的),身體的某個部位喪失,並不大礙,可以再生。 而高等動物,斷了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引起全身劇烈的反應。

 
曾經看過一部很好的美國影片 《The Legends of Falls》, 片中的三兄弟毅然放棄了美麗平靜的Montana家園生活,不顧父親的反對,出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戰場。這是他們說服父親的話:

"father, you cannot expect us not to be part of this"

”This is a turning point in history We're fighting naked aggression”

“l know you'll understand lt's the only honourable thing to do“

而他們的父親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
My dear lsabel, today our sons are leaving home -- to defend an England they have never seen.
 l have tried to shelter our sons from all the madness.And now they go to seek it.

 
當三兄弟和父親告別時,老頭的眼神是痛楚和淒涼的,他對他最喜歡的Tristan說, “Take care of Samuel"。 Samuel在戰爭中死了,Tristan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回來了。

他們本來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他們為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放棄了這一切,死去的死去了,活下來的承受心靈上巨大的苦痛折磨,這對於家庭而言簡直是一場災難,可是對國家民族而言,則是正路,是幸運。


這是電影,也是一個民族精神麵貌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的確有很多的民族英雄,為了國家英勇捐軀。可是這種價值觀還遠未普及到普通民眾之間。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吾們願意為自己的家族效死,但不願為國家而死,更沒有一個人肯為世界而死”


一個國家,如果它的國家的利益不能成為國民的核心價值,那麽這個國家就沒有力量。
 

作家林達在她的《一路走來一路讀》有這樣的一段話:


”人們常忽略一點,就是民主政治下,任何一方執政,反對方都必須有現實意義上的平等地位。 選舉得勝的一方,是獲得包容對方,主導建設國家的機會,而不是獲得一個利用民眾給予的國家資源,去消滅對方的有利位置。 在野一方,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也應該是出於對全民有利的考量,同樣不可以有那種恨不能消滅對方的仇恨和行動。”


所以說,真正的民主政治,它的前提,就是執政和在野雙方要認同一個核心價值,而這個核心價值,就是國家利益。沒有這一點,民主製度就變成沒有底線的爭權奪利,雙方將很快陷入混亂,太容易走到你死我活的局麵。像我們所看到的蔣介石與毛澤東的爭鬥。


在這本書中,有關於西班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推行民主政治的詳細過程,有一段細節讓我停下閱讀,沉默不語。


1975年底,西班牙著名的獨裁者弗朗哥去世, 1977年,最大的反對黨-西班牙共產黨-被國家接納, 合法化,並參加第一次民主選舉。


西班牙的內戰曾經血流成河,後來共產黨長期流亡國外。在和解過程中,如何處理雙方的血腥曆史?在這一過程中,共產黨的總書記卡利約就被指控“反人類罪”,因為他年輕時曾經因為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導致近五千平民在戰爭中無辜被屠殺。此時政府的法官卻駁回了起訴,理由是,“反人類罪”是二戰後才訂出的,屠殺發生的時候,法律上還沒有這個罪名。


而這位法官,他本人的父親和兄弟都-死-於-這-場-屠-殺。


讀到這裏,我閉上眼睛,無法平靜。
 

是一種什麽樣的力量,使得這位法官放下了對親情的巨大內心糾結,做出近似冷酷的,但是完全依照法律的判斷? 殺父之仇,在中國是不共戴天的。


要知道,兩個政黨之間的和解與妥協,對罪行不在追究個人罪責,很多的受難者的正義不能得到伸張,但是國家卻因此得以和平過渡。不能不說對於受難者極其親人,為國家做出的犧牲是偉大的,值得敬佩的。正是有一大批這樣的普通人,西班牙的民主進程得以比較順利的進行,且被譽為二十世紀後期最為成功的政治改革。



總之,

 
我們迫切的需要這個核心價值 -- 國家利益。


我們迫切的需要這個重要的概念 -- 社會。


隻能從基礎教育入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缺失加以補充。成效要幾十年之後才能看到。 在此之前,先不要妄談民主。

 

============================================================
在有關抗日的事件上,很多人都被一個事實所震驚,就是幾個日本兵,可以壓著一兩千的中國人去槍決,而這些中國人沒有絲毫的反抗。所以,下個話題,我想談談集體與個人的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