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捷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摩洛哥的高光時刻(上)

(2024-12-13 05:44:17) 下一個

聖奧古斯汀說過:“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隻讀一頁。”

今年10月底我的書讀到了摩洛哥這一章,來此之前對我這個國家了解不多,隻知道伊本·巴圖塔(Ibn Battuta)是世界頂級的旅行冒險家。還有摩洛哥足球水平挺高,上次世界杯獲得第四名。出行前臨時抱佛腳,我看了看關於摩洛哥的介紹,了解了一點點它的曆史,但又迅速忘記了。至於清真寺,沙漠,小鎮我以前看過的很多,所以我對摩洛哥觀景體驗的期望值不高,隻想去拜一拜巴圖塔的墓便算是旅遊圓滿了。

誰是巴圖塔?伊本·巴圖塔(Ibn Battuta,1304–1369/1377)是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地理學家,被譽為“伊斯蘭世界的旅行家”。他生於丹吉爾,21歲開始長達近30年的旅行,足跡遍布北非、阿拉伯半島、中亞、南亞、東南亞、中國等地,總行程達12萬公裏。他的旅行記錄被編成《遊記》(Rihla),詳細記載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文化和社會生活,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曆史資料。他的探險精神和記錄能力令其在世界曆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馬可波羅雖然比他早30年左右旅行,但馬可的24年足跡主要在絲綢之路附近,曆經了十來個今天的國家。而巴圖塔的旅行從1325年開始,他的足跡遍布約40多個今天的國家,包括非洲、阿拉伯世界、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其旅行範圍之廣遠超馬可波羅的遊曆。至於鄭和與哥倫布,他們都是國家資助的團隊旅行者,算不上自由旅行者。玄奘算是一個自由旅遊者,大概去了現代的十五個國家。徐霞客絕對是一個自由旅遊者,隻是他旅行的地方主要在中國。在古代自由旅遊者麵臨的困難和風險要大很多,在此不展開討論世界著名旅行家的話題。

為什麽我要提巴圖塔,因為他是摩洛哥人永遠的驕傲。在參加旅遊團之前,我們早到卡薩布蘭卡一天,做了一天自由旅遊者,參觀了幾個景點。第一個景點就是王宮。當然王宮內部是絕對不對外開放的, 但王宮的院子是有條件開放的。那天上午我們到達那裏,警衛告訴我們沒有導遊帶領個人不允許進入王宮院中。眼看著不時有旅遊團進入,我們幹著急,跑到幾個不同的入口以多種理由請求寬限,但都被拒絕。最後我來到一個入口告訴一個警衛:“我是伊本·巴圖塔的學生。” 他的眼睛一亮,我們被放入。後來他還走過來同我握手交談。一位高大英武的小夥子,他的英文相當不錯。 事後我們的中文導遊告訴我連他都沒有進入過那個院子,中國導遊要帶團進入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鄰接王宮西南一側的房屋和街道都很漂亮,摩洛哥的一些上層人士住在這一帶。王宮之後我們參觀了阿拉伯聯盟公園,一個蠻漂亮的城市公園,有成排的參天棕櫚樹。它邊上的白色雙塔聖心教堂不開門,我們隻好外觀。又去了藝術莊園(Villa of Arts)同樣不開門。我們跑到聯合國廣場,在那裏一家小餐館Snack Hamidou吃了午飯, 飯菜還不錯,便宜。摩洛哥是一個不發達的國家,人均GDP4千美元左右。吃飯、打車一般都很便宜。之後我們到了老城逛了逛。這裏的老城不如馬拉喀什的有意思。

(伊斯蘭風格的警察局大樓)

(阿拉伯聯盟公園)

而後我們便去濱海大道等待旅遊團的到達。下雨了,沒有蘇軾的“竹杖芒鞋“,我們躲進一家餐館喝茶。摩洛哥人喜歡喝薄荷茶,我們入鄉隨俗。終於旅遊團來了,遲到了一個多小時。時間已經接近傍晚,沒有餘時參觀景點,大家直接入住酒店。

晚飯是在瑞克咖啡館吃的法式菜肴。三道菜,沙拉,烤魚,甜點。不敢恭維這裏的烹飪水平,比較一般。無奈餐館名聲大,裝修和位置都很好。人們太喜歡《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這部電影了,喜歡英格麗·褒曼,以至於愛屋及烏。這裏的飯菜不愁沒有人吃,想在這裏用餐需要提前預訂,而且還不容易訂到。不過還是比愛丁堡大象咖啡館(JK羅琳寫哈利波特的咖啡館)的東西好吃一些。可大象咖啡館有理由做飯難吃,讓你體驗當年羅琳就是吃著如此難吃的東西寫出了紅極世界的小說。這是懷舊餐。瑞克咖啡館沒有這樣的借口。當然假“山姆”一定會彈奏並演唱《隨著時光流逝》(As Time Goes By)這首電影中的主題曲。看過電影的人一定會產生共鳴。此曲一響,我一越而起,衝出包間跑去拍視頻。我並不是唯一這樣做的客人。

第二天早上參觀哈桑二世清真寺,這是此次旅遊的一個高光時刻。它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在伊斯蘭世界第三大, 建築麵積 2 公頃,長 200 米,寬 100 米,屋頂可啟閉,25 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麵常年供暖。內部裝潢非常漂亮。它於1993年建成,由法國建築師米歇爾·潘索設計,以摩洛哥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融合了現代技術。其宣禮塔高達21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清真寺宣塔。清真寺坐落在大西洋邊,一部分建築懸於海麵之上,象征著“真主之寶座”。此清真寺已經成為了卡薩布蘭卡,乃至摩洛哥的標誌。

誰是哈桑二世? 他是摩洛哥的一位國王(Hassan II,1929年7月9日—1999年7月23日),在1961年至1999年間統治摩洛哥,是摩洛哥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是阿拉維王朝的成員,父親是摩洛哥獨立後的第一位國王穆罕默德五世。

參觀後我們便驅車前往南部重鎮馬拉喀什。值得一提的是卡薩布蘭卡是海濱城市,來此一定要嚐試海鮮。在達到這裏的當晚,我們在一家餐館(Resto Grill Salaheddine Kanoune)嚐試了烤海鮮拚盤和牛肉塔基鍋。都非常好吃,海鮮很新鮮,尤其是沙丁魚。塔基鍋吃得停不下口,後來在摩洛哥吃的塔基鍋都不如。

馬拉喀什位於摩洛哥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它建立於公元1071-1072,曾被稱為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國名就是從這一稱呼演變而來。非斯城曾有摩洛哥“北方首都”之稱,馬拉喀什被稱為“南方首都”。現為省、區的首府。在阿拉伯語裏,“馬拉喀什”意為“紅顏色的”,其原因是當年的城牆采用赭紅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的老城列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拉喀什的巴西亞皇宮(Palais Bahia)是一座19世紀的秀美宮殿,由阿布·艾哈邁德大臣建造,意為“光輝”或“美麗”。宮殿融合了摩洛哥傳統與安達盧西亞風格,占地8公頃,包括花園、庭院和裝飾華麗的房間,以細膩的瓷磚、雕刻木藝和石膏裝飾著稱。巴西亞皇宮曾是皇室居所,體現了當時的奢華生活。

參觀城市中的伊夫聖洛朗私人花園(Yves Saint Laurent)是這次旅遊的一個高光時刻。花園內種植了300多種植物,包括仙人掌、棕櫚樹、竹子等,體現了熱帶和沙漠風格的結合。景觀設計非常出色。建築設計融合摩洛哥傳統和現代藝術的裝飾風格。今年正值花園建立一百周年紀念,排隊參觀的人很多。我們幾乎是在快關門前進入,園內處處成景,是出好照的地方。到馬拉喀什旅遊此處不可錯過。

(著名服裝設計師伊夫聖羅蘭 (Yve Saint Laurent) 生前同搭檔皮埃爾·布爾熱 (Pierre Berge)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購下了這片私人花園。各種各樣的仙人掌應有盡有,圖為聖羅蘭紀念牌位。)

乘坐馬車遊覽馬拉喀什還是挺有意思的。摩洛哥的柏柏爾馬匹比較高大。我們一團人分乘五、六駕馬車,前後一列,招搖過市,還是蠻有陣勢的。我爬到車夫身邊坐下,接過鞭子,假扮車夫了一把。腦子裏想的都是“帶著你的嫁妝 帶著你的妹妹 趕著那馬車來。”

不眠廣場(Jemaa el-Fnaa)是摩洛哥馬拉喀什的地標性廣場,位於老城(Medina)中心地帶,以其熱鬧的氛圍和多樣的文化體驗聞名。白天,這裏有手工藝品攤位、鮮榨果汁攤和街頭藝人;夜晚則變成熱鬧的美食市場和娛樂中心,伴隨傳統音樂、跳舞的、 耍猴的、說書的、算命的等各類人馬大顯神通。廣場展示了馬拉喀什的多樣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它鄰接的小巷裏全部是大大小小的商店,五花八門的商品琳琅滿目。這裏不僅是遊客的熱門打卡地,也是當地人社交和生活的重要場所,體現了摩洛哥獨特的魅力和傳統。

晚餐時我們來到城外阿裏之家品嚐特色烤羊餐並欣賞馬術表演。晚宴是在豪華的阿拉伯城堡式建築群中舉行的,仿佛給人有些穿越的感覺。熱情的摩洛哥表演者載歌載舞歡迎賓客。烤全羊的水平極高,小羊肉軟嫩香滑,沒有一絲膻腥味。而最絕的是富有濃烈民族特色的騎術、施放傳統毛瑟槍的精彩表演,令人眼界大開,歎為觀止。摩洛哥人對騎馬懷有深厚的文化認同和情感聯結。馬與摩洛哥的柏柏爾文化和阿拉伯傳統密不可分,是家庭榮耀和民族自豪的象征,尤其在節慶活動如“Fantasia”騎術表演中。騎馬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展現騎手的英勇與尊貴。雖然隨著汽車普及,馬的實際使用減少,但摩洛哥人對馬的熱愛並未減退。馬術訓練、騎馬旅遊和競技比賽等活動在全國各地廣受歡迎。摩洛哥人對騎馬的態度充滿敬意與驕傲,將其視為文化遺產和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在美國這樣一場馬術表演門票不會下二百美元。想一想訓練二十多匹馬和騎手需要多少錢。馬是什麽馬?阿拉伯-柏柏爾馬為多,都是駿馬。我喜歡馬,知道一匹頂級好馬要比一輛頂級寶馬轎車貴很多倍。

表演結束時,騎手們騎馬繞場向觀眾致意。我跑到場邊手持帽子向他們致敬。一個騎手在我身邊停下。我們稍稍聊了幾句。猜猜我們聊了點什麽?他的駿馬——一匹15掌高的阿拉伯-柏柏爾混血馬,我眼饞了。

阿裏之家的夜晚絕對是我們摩洛哥之旅的高光時刻。馬術表演堪稱世界頂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