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捷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拉脫維亞遊記—見聞拉脫維亞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

(2024-08-26 17:49:02) 下一個

拉脫維亞共和國是位於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國家,屬於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北接愛沙尼亞,南接立陶宛,東鄰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西臨波羅的海,與瑞典隔海相望。它的國土麵積約為64,589平方公裏。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拉脫維亞的人口大約為190萬。其民族構成較為多樣,拉脫維亞人占大約62%,俄羅斯人占約26%,其餘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波蘭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拉脫維亞的官方語言是拉脫維亞語,這是一種屬於波羅的語族的語言,與立陶宛語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於蘇聯時期的影響,俄語在拉脫維亞依然廣泛使用,尤其是在俄羅斯族群中。

其經濟結構中, 服務業是主要支柱,占據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最大份額。大約70% 的拉脫維亞GDP來自服務業,主要包括金融、信息技術、旅遊、交通運輸和貿易等行業。首都裏加是該國的經濟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服務業企業和機構。製造業在拉脫維亞經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約占20% 的GDP。拉脫維亞的製造業主要包括木材加工、食品生產、機械製造和電子設備製造。由於拉脫維亞豐富的森林資源,木材加工產業特別發達。農業在拉脫維亞的經濟結構中占較小比例,大約占4-5% 的GDP。

拉脫維亞的曆史深受地理位置的影響。中世紀時期,利沃尼亞十字軍征服了這一地區,隨後由德意誌騎士團統治,形成了長期的德意誌影響。16至18世紀,拉脫維亞先後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瑞典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宣布獨立,但在二戰期間,因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協議,拉脫維亞於1940年被蘇聯占領。1941年7月初又被德國占領。拉脫維亞人在二戰中支持德國,組織了兩個師同蘇聯作戰, 並且參與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拉脫維亞在二戰期間的經曆反映了小國在大國衝突中的艱難選擇,許多拉脫維亞人麵臨著在兩大壓迫力量之間生存的困境。但有一點很清楚,絕大多數人討厭俄國人而傾向德國人。1944年底,拉脫維亞被蘇聯重新奪回,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重新恢複獨立。1991年的獨立標誌著拉脫維亞擺脫蘇聯控製,並在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陣營的一員。

可能有些人聽說過拉脫維亞的國家英雄——飛行員赫柏茨·希庫爾斯 (Herberts Cukurs) 的故事。二戰中,他參與了大規模殺害猶太人暴行,戰後逃往南美。1965年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在烏拉圭秘密暗殺了希庫爾斯。去拉脫維亞旅遊既要了解有些曆史,又要忘記曆史而享受旅遊的快樂。

說點愉快的事情,拉脫維亞人通常具備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拉脫維亞的多語言環境(如俄語、英語、德語等)使得很多人能夠掌握多種語言。因為拉脫維亞語本身屬於複雜的波羅的語族,學習其他語言時,拉脫維亞人往往展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和理解能力。這方麵和馬來西亞華人有一拚。我這次真實領教了,遇到幾位拉脫維亞的導遊,他們的英語,西班牙語都非常流利。在旅遊大巴上,導遊們用英語,西班牙語,德語來回開講,我大開眼界。在當地買東西,問路人問題,大多數人的英語相當好。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大約46%的拉脫維亞人能夠流利地講英語。這個比例在波羅的海國家中相對較高。年輕一代英語普及率更高。

裏加老城(Riga Old Town)是首都裏加的曆史核心,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它位於道加瓦河(Daugava River)畔,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築、狹窄的鵝卵石街道和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而聞名。

老城的建築風格多樣,涵蓋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藝複興式等多種風格。著名的景點包括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裏加大教堂(Riga Cathedral)以及黑頭宮(House of the Blackheads)。老城不僅是曆史的象征,也是現代文化和藝術的中心,擁有眾多博物館、畫廊、咖啡館、傳統的集市和手工藝品商店。估計來裏加的遊客沒人會錯過參觀老城。

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是裏加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最初建於1209年,代表了中世紀哥特式建築的典範。教堂以其高聳的尖塔而聞名,現今的塔樓高度達到123米,遊客可以乘電梯到達頂部,欣賞裏加的全景。我們登頂時,藍天白雲,老城景色迷人,這是出美照的景點。盡管在曆史上經曆了多次火災和戰爭破壞,聖彼得教堂始終是拉脫維亞宗教和文化生活的重要中心。如今,教堂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音樂會和藝術展覽的舉辦地。我強力推薦登塔。

裏加大教堂(Riga Cathedral)始建於1211年,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之一。教堂建築風格結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羅馬式元素,象征了裏加曆史上的多樣文化。大教堂以其管風琴著稱,這座管風琴建於19世紀,是歐洲最古老、最雄偉的管風琴之一。教堂內部裝飾華麗,壁畫和雕塑展示了豐富的宗教曆史,是遊客和信徒的重要參觀點。在此我們欣賞了管風琴音樂會。喜歡管風琴或好奇的朋友可以試試。演奏管風琴很難,因為它需要同時使用雙手和雙腳來操作鍵盤和踏板,並且要控製複雜的音量、音色變化,邊上還需要有人幫助。此外,管風琴的龐大結構和獨特的音響效果要求演奏者具備高度的協調能力和技術熟練度。

黑頭宮(House of the Blackheads)是裏加老城中最為華麗的建築之一,建於14世紀,原為裏加的富商和外國商人的聚會場所。建築以其精美的哥特式和文藝複興式外觀聞名,特別是裝飾精美的正麵立麵。黑頭宮得名於它的創建者——“黑頭兄弟會”(Brotherhood of Blackheads)。這是一群活躍於中世紀時期的德國商人和船員的兄弟會,主要由年輕、未婚的商人組成。該兄弟會以非洲聖莫裏斯(Saint Maurice)為守護神,這位聖徒通常被描繪為一位黑膚戰士,因此該組織得名為“黑頭”。黑頭宮在二戰期間被毀,但在1999年被精心重建。如今,這座建築是拉脫維亞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內部舉辦各類展覽和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入內參觀需要買票,8歐元一人,還是值得看看的。

(黑頭宮內部)

阿爾伯特街(Alberta iela)是裏加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以其壯麗的新藝術風格建築群聞名。街道建於1901年,名字來源於裏加的創始人阿爾伯特主教。這裏的建築由多位著名建築師設計,尤其是米哈伊爾·埃森斯坦(Mikhail Eisenstein)的作品,以複雜的裝飾、雕刻和精美的立麵著稱。阿爾伯特街是新藝術風格的典範,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建築愛好者前來欣賞。街道上的建築展示了豐富的細節,如神話生物、麵具和幾何圖案,使其成為歐洲新藝術建築的瑰寶。教堂有豐富而精美的雕塑不足為奇,在歐洲有多少財富都聚積在教堂上?然而在裏加阿爾伯特街(Alberta iela)的建築多數是公寓建築,如此精美建築群實不多見,非常值得參觀。

貓建築(Cat House)位於老城附近,以其屋頂上的兩隻黑貓雕像而著名。傳說房主與大商會發生矛盾後,在建築屋頂上安裝了貓的雕像,並讓貓的尾巴對著商會建築以示抗議。如今,貓建築已成為裏加的標誌性景點之一,遊客們的拍照打卡處。

三兄弟之屋位於教堂廣場的背後,是裏加老城中風格各異的建築典範,這三幢建築分別代表裏加在中世紀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也是迄今裏加保存最完整的石頭建築。這三幢建築展示了當年裏加人是如何利用狹小的土地空間,其建築風格類似於布拉格的黃金巷(the Golden Road of Prague),而三兄弟之屋的名稱則與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的“三姐妹屋”遙相呼應。現作為裏加美術館對外開放。

裏加中央市場(Riga Central Market)是裏加最大的市場,也是歐洲最大的市場之一。它建於20世紀初,由五個巨大的飛機庫改造而成。市場內有數百家攤位,出售新鮮的農產品、魚類、肉類、奶製品以及手工藝品。此市場不僅是當地居民日常購物的場所,也是遊客了解拉脫維亞美食和文化的熱門景點。其獨特的建築和曆史背景使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裏加的“瑞典門”(Swedish Gate)建於1698年,是裏加老城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門,象征著瑞典統治時期(1629-1710)的遺跡。瑞典門位於老城的托爾納街(Torna Street),是昔日防禦工事的一部分,連接城市內部與外部。如今,這座曆史建築成為了老城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瑞典門附近的小巷保留了濃厚的中世紀氛圍,周圍建築也充滿了曆史感。這裏是探訪裏加曆史的必到之地。

自由紀念碑(Freedom Monument)位於裏加市中心,是國家獨立的象征。紀念碑建於1935年,高42米,由雕塑家卡爾尼斯·紮萊設計。頂部的雕像是一位舉著三顆星的女性,象征著拉脫維亞的曆史區域。紀念碑紀念那些為拉脫維亞獨立而犧牲的人。蘇聯時期,紀念碑成為抵抗象征。1980年代末它成為獨立運動的集結點。如今,自由紀念碑仍然是拉脫維亞民族自豪感的核心。

(烏克蘭使館和俄羅斯使館麵對麵,有點諷刺,都是前蘇聯的遺跡,甚至烏克蘭使館是過去蘇聯時期的共產會議中心改造的。)

裏加新藝術風格中心(Riga Art Nouveau Center)是一座博物館,專門展示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的建築和設計內容。位於阿爾伯特街12號,這座建築本身就是新藝術風格的傑作,由建築師康斯坦丁斯·佩克申斯(Konstantīns Pēkšēns)設計。博物館內保留了20世紀初典型的公寓布局和裝飾,展出了豐富的家具、藝術品和室內設計,重現了當時的生活方式。這裏是欣賞新藝術風格精髓的必遊之地。 我們時間不夠了,沒有去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博物館(Latvian National Museum of Art),這是一個遺憾。

至於美食,裏加是享受的好地方,有不少出色的餐館。 裏加裏維埃拉(Riviera)是一家高檔地中海風味餐館,位於市中心,以其精致的菜肴和優雅的氛圍而聞名。餐館融合了意大利、法國、希臘和西班牙的美食傳統,使用新鮮的海鮮和優質食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菜品。內部裝潢時尚現代,配以溫馨的燈光和細致的服務,使其成為當地人和遊客慶祝特殊場合或享受浪漫晚餐的理想選擇。這是一家米其林推薦餐館,我們點了小牛肉,金槍魚沙拉,雞肉湯。飯菜還挺好,服務非常好。

阿拉民俗餐吧(Folkklubs ALA)是一家位於老城區的傳統拉脫維亞餐廳和酒吧,因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的文化體驗而備受歡迎。餐館坐落在曆史悠久的地窖內,提供地道的拉脫維亞菜肴和本地釀造的啤酒。這裏常常舉辦現場民俗音樂表演,吸引了大量當地人和遊客。餐館不僅是品味傳統美食的好去處,也是感受拉脫維亞文化和曆史氛圍的理想場所。在那裏我們正巧遇到舞會,許多當地的男女老少翩翩起舞,男女成雙。跳的不是我們熟知的交際舞,而是快二拍的拉脫維亞的民族舞。非常有趣,我強力推薦來這家餐館看熱鬧。

裏加十大景點:

裏加老城(Riga Old Tow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築和鵝卵石街道。
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擁有高聳的尖塔和觀景平台,可俯瞰整個城市。
裏加大教堂(Riga Cathedral):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以壯麗的管風琴聞名。
黑頭宮(House of the Blackheads):華麗的哥特式建築,裏加的曆史象征。
自由紀念碑(Freedom Monument):拉脫維亞獨立的象征,矗立於城市中心。
阿爾伯特街(Alberta iela):新藝術風格的建築街區,建築愛好者的必訪之地。
裏加中央市場(Riga Central Market):歐洲最大的市場之一,提供新鮮食品和手工藝品。
貓建築(Cat House):以屋頂上兩隻黑貓雕像著稱,富有趣味和傳說的建築。
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博物館(Latvian National Museum of Art):展示拉脫維亞和歐洲的藝術珍品。
三兄弟建築群(Three Brothers):裏加最古老的住宅建築群,展示了不同曆史時期的建築風格。

裏加之外,我們還造訪了倫達爾宮(Rundāle Palace)和戈尤阿公園(Gauja National Park)。

倫達爾宮位於拉脫維亞中部,是波羅的海地區最著名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宮殿之一,被譽為“波羅的海的凡爾賽宮”。由意大利建築師巴爾托洛梅奧·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Rastrelli)設計,建於18世紀,最初是庫爾蘭公爵恩斯特·約翰·馮比隆(Ernst Johann von Biron)的夏宮。宮殿建築宏偉壯麗,內部裝飾華麗,擁有精美的壁畫和雕刻,展現了典型的洛可可風格,特別是宮殿的金色大廳、白色大廳和大理石廳。

倫達爾宮不僅是建築傑作,周圍還有巨大的法式花園,園內設計精致,充滿了對稱的花壇、噴泉和修剪整齊的灌木。宮殿和花園經過修複,如今向公眾開放,展示了18世紀的奢華生活方式和藝術成就。宮殿內設有博物館,展示波羅的海貴族的曆史和藝術收藏。倫達爾宮不僅是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遊客探尋拉脫維亞貴族生活和建築藝術的必遊之地。

戈尤阿國家公園位於拉脫維亞中部,是拉脫維亞最大的國家公園,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著稱。公園內有深邃的峽穀、古老的城堡遺址和原始森林,是徒步旅行、劃船和野外探險的理想之地。公園內的西古爾達(Sigulda)小鎮自然風光優美,被稱為“拉脫維亞的瑞士”。圖賴達城堡(Turaida Castle)位於西古爾達(Sigulda)附近,始建於1214年,是一座中世紀紅磚城堡,曾作為主教的防禦要塞。城堡坐落在高地上,俯瞰著壯麗的高查河穀(Gauja River Valley)。如今,圖賴達城堡經過修複,成為一座博物館,展示拉脫維亞的曆史和考古文物。遊客可以登上城堡塔樓,欣賞周圍的美景,並探索城堡內的曆史展覽。

古特曼洞(Gutman's Cave)是西古爾達地區的一處天然岩洞,也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和最古老的洞穴。洞穴因其壁麵上的古老銘文和雕刻而聞名,這些銘文可以追溯到17世紀,記錄了當地的曆史和傳說。古特曼洞與拉脫維亞著名的愛情悲劇“圖賴達玫瑰”(Rose of Turaida)有著密切的聯係。

圖賴達玫瑰的傳說是這樣的。1601年,波蘭-瑞典戰爭期間,瑞典軍隊占領圖賴達城堡。戰後,城堡的書記員格雷夫在戰場上發現了一名幾周大的嬰兒,並將她收養,取名為瑪雅(Maija)。隨著時間的推移,瑪雅長大成人,因其美貌被稱為“圖賴達玫瑰”。她的未婚夫維克多(Victor Hail)是西古爾達城堡的園丁,兩人經常在古特曼洞(Gutman's Cave)相會。

一名波蘭逃兵雅庫博夫斯基垂涎瑪雅,並強迫她嫁給自己,但遭到拒絕。憤怒的雅庫博夫斯基設計誘騙瑪雅來到古特曼洞,並試圖強奸她。瑪雅為保貞潔,寧死不屈。她謊稱自己佩戴的紅色絲巾具有魔法,刀劍無法割破,並誘使雅庫博夫斯基試驗。雅庫博夫斯基最終用劍砍下,瑪雅倒地身亡。雅庫博夫斯基驚恐逃入森林並自縊。維克多趕到時發現瑪雅遇害,但因遺落斧頭被指控為凶手,幸虧有另一逃兵的目擊證詞才得以無罪釋放。瑪雅葬於圖賴達教堂墓地,維克多的墓地就在洞穴不遠處。這個傳說被證實有曆史記錄,成為拉脫維亞文化中的經典愛情故事。可謂是拉脫維亞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銀月亮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This Saturday, we will start the trip to visit 8 countries around Baltic Sea, including Estonia, Latvia, Lithuania, etc. Definitely, your blogs help a lot.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拉脫維亞這個國家的情況我以前不太了解,感謝您詳細的介紹。看來這裏的服務業發達,製造業也有自己的特色。希望有機會能夠親自去拉脫維亞感受一下這個國家的風情。再次感謝您的分享!
捷潤 回複 悄悄話 多謝評論。 下麵是Wikipedia的引述 ”As a pioneering long-distance pilot, Cukurs won national acclaim for his international solo flights in the 1930s (Latvia-Gambia and Riga-Tokyo).[10] He was awarded the Harmon Trophy for Latvia in 1933, and was considered a national hero, 。。。。“ 不一定是有一個專門的稱號。 好提示。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可能有些人聽說過拉脫維亞的國家英雄——飛行員赫柏茨·希庫爾斯 (Herberts Cukurs) 的故事。二戰中,他參與了大規模殺害猶太人暴行,】
他“國家英雄”的稱號是拉脫維亞官方封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