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講,我對波蘭了解不多,來波蘭前隻是知道肖邦,哥白尼,居裏夫人,團結工會的瓦文薩,還有令波蘭人永遠驕傲的兩大戰役。當然也知道波蘭被三次滅國的屈辱。這次來波蘭旅遊,對波蘭的文化和曆史有了直接的感受,受益匪淺。
比較華沙與克拉科夫,我更喜歡克拉科夫,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是波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曾是波蘭的首都六百年左右之久,並且一直是波蘭文化、學術和藝術的中心。瓦維爾城堡和老城是波蘭曆史的重要象征。四百多年前首都才變為華沙。克拉科夫擁有雅蓋隆大學,這所大學成立於1364年,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哥白尼曾經在這裏學習。克拉科夫的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曆史建築,如聖瑪利亞大教堂和紡織會館。這些建築展示了波蘭的建築風格和藝術成就。
(瓦維爾皇家城堡)
克拉科夫在二戰期間未受到大規模破壞,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克拉科夫幾乎沒有遭遇抵抗便被迅速占領。1945年1月,蘇聯紅軍逼近克拉科夫。與華沙的情況不同,德軍在撤退時並未在克拉科夫實施“焦土政策”,沒有大規模破壞城市基礎設施。蘇聯紅軍順利解放了克拉科夫,使城市免於毀滅性的戰鬥。相比之下,華沙受到嚴重的戰爭破壞,幾乎沒有留下完整的建築物,而今看到的華沙古建築基本是戰後重建的。當然德軍還是在克拉科夫破壞了不少雕塑,掠奪了很多藝術品,更不用說對猶太人的迫害了。
我喜歡在千年古城裏讓曆史浸泡。克拉科夫老城周圍的公園叫做“植物園”(Planty Park),坐在公園的長椅上,背後是古老的建築,麵前不時有養眼的美女走過。我感覺在夢遊。
光看美女是不夠的,克拉科夫值得看的地方真不少,看不過來。眼睛不夠用,時間不夠用,知識不夠用。我認為人隻能可見他所知道的東西。我思故我在,應該改為我知故我在。
上麵說了,有兩大戰役令波蘭人永遠驕傲。一是格倫瓦爾德戰役(1410年7月15日), 它是中歐曆史上的一場關鍵戰役,由波蘭-立陶宛聯軍對抗條頓騎士團。聯軍在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和維陶塔斯的領導下,擊敗了由大團長烏爾裏希·馮·容吉根率領的條頓騎士團,烏爾裏希當場戰死。此戰標誌著條頓騎士團勢力的衰落,並提升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地位。格倫瓦爾德戰役不僅是軍事勝利,更是波蘭和立陶宛曆史上民族團結和抵抗外敵的重要象征。 在揚·馬泰伊科廣場(Jan Matejko Square),格倫瓦爾德紀念碑赫然屹立。紀念碑於1910年建成,曾經被德軍在二戰期間破壞。因為條頓騎士團慘敗後臣服於波蘭-立陶宛聯盟,最終成立了普魯士——統一德國之王國。紀念碑的意義有些象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納爾遜紀念柱(Nelson's Column)的意義,紀念柱象征著英國的精神。格倫瓦爾德紀念碑象征什麽不言而喻。納粹德國哪裏能容忍這樣的紀念碑?所以將它炸毀。1976年紀念碑才被重建。這個紀念碑遠比克拉科夫主要廣場(Krakow’s Main Square)上的大腦袋雕像重要。似乎一般人對大腦袋更感興趣,但是絕大多數人也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麽。 作品的名字是“被束縛的愛神”(‘Eros Bound’),它是波蘭著名雕塑家伊格爾•米托拉吉Igor Mitoraj的一件現代雕塑,其含義大家解釋不同,自己理解好了。當然你需要首先知道誰是愛神。我曾經寫過一個故事序列《冬宮裏的希臘神話》,專門講述愛神的戀愛故事。
既然提到主要廣場的雕像,還有一尊是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紀念碑,他被認為是波蘭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家、詩人、卓越的夢想家、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對他我不了解。隻是他的這句話令我挺喜歡。
“無論誰走近我都將自由和平等, 因為我就是大寫的自由。”
(Whoever comes to me, will be free and equal, because I am FREEDOM.)
另一戰役是維也納戰役(1683年9月12日),它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標誌著奧斯曼帝國在中歐擴張的終結。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Jan III Sobieski)領導的波蘭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揚三世·索別斯基率領約3萬波蘭軍隊,組成了整個基督教聯軍的左翼。他的戰術靈活,尤其是波蘭著名的翼騎兵(Hussars)在衝鋒中表現出色,直接衝擊並打破了奧斯曼軍隊的防線。這場戰役鞏固了波蘭作為中歐軍事強國的地位,揚三世·索別斯基改變了曆史的軌跡,試想一旦維也納淪陷,歐洲大片土地將被穆斯林化。他被譽為“歐洲的救世主”,並在波蘭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有一部著名電影叫《1683維也納之戰》,它反映的便是這場戰役。前麵我提到揚·馬泰伊科廣場,馬泰伊科是什麽人?他是波蘭最偉大的畫家,擅長大型曆史事件繪畫。千萬不要小看他,他的水平極高,是世界一流曆史畫家。他的代表作《格倫瓦爾德戰役》為華沙國家博物館收藏。他的另一幅名作《揚三世·索別斯基在維也納戰役之後向教皇送去勝利的消息》為梵蒂岡博物館收藏。這幅畫非常有看頭兒。至少我沒有看到中國有如此高水平的曆史繪畫。
在克拉科夫哪裏有索別斯基的曆史遺跡哪?它們不是波蘭曆史的精華嗎? 他的棺木安放與瓦維爾皇家城堡處的瓦維爾大教堂 (Wawel Royal Castle and Wawel Cathedral)中。城堡和教堂是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還有維也納戰役有不少曆史遺物可以在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Czartoryski Museum)看到, 包括神奇的翼騎兵裝備,繳獲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武器、盔甲、旗幟和其他戰利品等等。它是波蘭最古老且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克拉科夫老城中。這座博物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796年,當時由伊莎貝拉·恰爾托雷斯基公主創立,旨在保存和展示波蘭的文化和藝術遺產。
此博物館以其豐富的藝術收藏品而聞名。博物館的鎮館珍寶之一是萊昂納多·達·芬奇的名作《抱銀鼠的女子》。這幅畫作是世界上現存為數不多的達·芬奇作品之一,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此畫背後故事多多,它曾被納粹掠奪。《盟軍奪寶隊》(英語:The Monuments Men)電影中專門有一個鏡頭顯示奪寶隊隊長法蘭克·史托克斯中尉向美國總統杜魯門講述此畫。此外,博物館還收藏了許多其他重要的歐洲繪畫,包括倫勃朗、拉斐爾和其他文藝複興及巴洛克時期大師的作品。 除了繪畫,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的古董和文物。博物館擁有一些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品,以及不少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手稿、家具和裝飾品。館藏還有一把莎士比亞家的椅子,可惜我不能坐一坐,粘粘靈氣。這些珍貴的收藏品展示了歐洲藝術和文化的發展曆程,為觀眾提供了深刻的曆史和文化體驗。
(更多圖片影片請看開頭video)
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收藏和深厚的曆史背景,成為克拉科夫乃至整個波蘭的重要文化地標。無論是藝術愛好者還是曆史研究者,這裏都是一個必訪之地,能夠讓人深入了解和感受波蘭以及歐洲的藝術與文化。
克拉科夫值得參觀的景點很多,米其林級別的美食也很多,我們下期繼續。
現在談一個題外話題,如我所承諾的每期視頻談一個常用修辭手法。上期視頻提問“秦時明月漢時關”采用了什麽修辭手法?答案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 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秦時明月也是漢時明月,漢時的關塞也是秦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