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捷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皇家愛丁堡軍樂節 The 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2023-07-08 15:45:59) 下一個

去愛丁堡的最佳時間段是8月,因為那時候舉行愛丁堡國際藝術節,8月中到8月底,大概2、3周左右。

皇家愛丁堡軍樂表演也正是在這一時段中進行,幾乎每天晚上都有。如果在這個時期造訪愛丁堡,會看到非常有意思的景觀,許多街道被封堵起來,來自各國的表演者在表演五花八門的演出,有話劇、魔術、雜耍、音樂演奏、唱歌的、跳舞的,滿街都是,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好不熱鬧。

軍樂表演的英文名字是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Tattoo原來的意思是關閉啤酒桶的龍頭,這個詞是從荷蘭語而來。17世紀時,晚上有很多士兵出營區去酒吧喝酒娛樂,當要號召他們回營時,營中號手鼓手便吹打一番,作為信號通知那些士兵。

每年都有20多萬的觀眾前往愛丁堡觀看軍樂表演,門票都是罄售一空,參加表演的團體來自許多國家, 年年都有不同,而每年表演的主題也是不同的。此軍樂節第一次舉辦是在1949年,之後每年一次,到今年已經有74年曆史。參加演出的軍樂隊主要是來自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其他國家每年也會派一些樂團帶來參加,包括美國、中國、 法國、德國,及英聯邦國家等。表演是在愛丁堡古堡處舉行,其場景非常的獨特。古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旅遊觀光景點,很有看頭。白天可以入內參觀,晚上再來觀看軍樂隊表演。

我經常感歎希臘,意大利,及其地中海周邊國家都有一種獨特的優勢,因為古希臘、古羅馬、 還有古埃及都遺留了不少建築遺址,包括露天劇場,諸神寺廟等等。如果以這些場地為背景舉辦演出, 逾越千年的曆史道具所產生的效果是無與倫比的。比如2017年在意大利維羅納(Verona Arena)露天劇場為紀念帕瓦羅蒂去世十周年舉行的音樂會,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在此進行了三缺一的演唱。這個劇場大概有2000年的曆史。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宏偉而神奇。 再如,2021年為紀念斯芬克斯大道修複後重新開通,埃及舉行了隆重的表演,在盧克索的斯芬克斯大道上的演出場麵極為浩大,在燈光的照耀下, 古建築美輪美奐,人們會覺得是在夢境中,是在穿越,三千多年的曆史可以給你足夠的引力。還有1998年張藝謀在故宮邊的太廟導演的普契尼著名歌劇《杜蘭朵》,帕瓦羅蒂在那裏進行了演唱。整個太廟作為了背景道具。 太廟是永樂18年(1420年)所修建,至今已經有六百多年,其形如故宮的大殿,氣勢恢宏,背景效果的震撼不言而喻。

世界上有許多的神奇的東西需要身臨其境去體驗,去感知。如果隻是向內修行而鮮於遊曆,或者僅僅網上了解一下,我們是永遠不會體驗神奇和震撼的。

此城堡的一大魅力在於它的古老,它於公元六世紀就成為了蘇格蘭皇家城堡,比英格蘭的第一個城堡建築倫敦塔還要早(倫敦塔建於11世紀)。當然城堡最初的規模沒有今天的那樣大,後來有加建,但是它起始確實很早。在六世紀的時候就有詩歌記載,說愛丁堡存在著一個岩石城堡。 今天在城堡中可以看到蘇格蘭的珠寶皇冠、瑪格麗特禮拜堂、國家戰爭博物館。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重要文物——命運之石或加冕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在凱爾特神話中的,命運之石是傳說中最重要的四件寶物之一,蘇格蘭的國王在過去都是站在這塊石頭上完成加冕儀式。英格蘭在1296年入侵蘇格蘭時,將這塊石頭搶走。之後便用於英格蘭王國(及後來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加冕時的重要證物。 早先英王坐在加冕此石讓加冕,後來它被放在加冕座椅下。1996年,英國政府將此石歸還蘇格蘭,它被存放於愛丁堡古堡中。喜歡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塊石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城堡的主大門兩側的兩尊雕像,他們分別是威廉·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這兩位都是當年領導蘇格蘭和英格蘭進行戰鬥的英雄,電影《勇敢的心》講述的就是威廉·華萊士同英王作戰的故事。13世紀和14世紀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發生了多次戰爭,最終蘇格蘭被擊敗,兩位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據說蘇格蘭人主要是凱爾特人而英國人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可以算是不同的種族。在我看來經過上千年的交往,英格蘭人其實也混有凱爾特人的血統,當然也有維京人和其他族群的血統。 講了半天依然沒有談到軍樂隊表演,這是因為蘇格蘭同英格蘭都有悠久的曆史,遊曆這樣的國家要做的作業非常地繁重,除非你對曆史和文化不感興趣。

城堡建於一個海拔135米高的死火山的岩石上,一麵斜坡, 三麵懸崖,隻要把守住斜坡的城堡大門,便是固若金湯,敵軍縱有千軍萬馬,對它也無可奈何。它是最讓蘇格蘭人自豪的象征物,愛丁堡是蘇格蘭的政治文化中心,此城堡具有蘇格蘭內其他任何古堡都無可比擬的地位。在曆史上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漫長鬥爭中,蘇格蘭人表現出強悍和不屈的精神,體現了整個民族精神風格。隻是我們在今天無從體驗,我想可能從蘇格蘭的軍樂隊表演中看到一些蛛絲馬跡,有些東西是在人的血液裏的。

軍樂表演非常具有儀式感,開場式莊重,有如閱兵式開始。結尾宏大熱烈,伴隨著煙花將觀眾的情緒帶到高潮。中間的表演是多彩的,表演不僅是軍樂團演奏,還有民間的舞蹈。各國的表演風格迥異,從滑稽的,到莊重的,到抒情的,再到熱烈的,變化不斷。當然每個表演團隊都在炫耀自己的演奏技巧及隊形變化功夫。觀禮台搭建在城堡門前的廣場上,巨大的圖案投影在城堡上作為背影,顯得非常的壯觀。由於每年的主題不同,每年參加的國家樂團都不太一樣。我放一些片段供大家欣賞,希望這是開胃小菜,大家將來去自己觀看最好,當然這是對沒有看過的朋友而言。在著名的樂隊中大風笛和鼓隊(The Massed Pipes and Drums )極為出色,其成員主要來自蘇格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樂隊,演奏者披著大氅,吹著風笛,穿著裙子, 頭戴格蘭加裏(Glengarry)帽,非常地拉風。我試圖從他們身上找出羅伯特·布魯斯和威廉華萊士的風範,其實這是多餘的,妄想過度解讀。英國軍樂隊、美國軍樂隊及許多著名樂隊、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也曾經在這裏演出過。當天代表中國演出的竟然是北京兩個高中的學生組成的表演隊,我還是蠻吃驚的,因為如此年齡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水平是不容易的。今天的高中生天天都在做題,考試。 能拿出相當的時間排練讓人佩服。我童年時常常坐在樓下看一條馬路上的中學鼓號隊在行進演練,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所以成年後一直喜歡看軍樂隊表演。

《友誼地久天長》是每屆必演的保留曲目,就是Auld Lang Syne。每逢元旦夜,午夜12點時大家便會一起唱起這首歌,歌詞是蘇格蘭大詩人羅伯特·彭斯所作。他還寫過一首詩盛讚愛丁堡,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愛丁娜,蘇格蘭心愛的寶座,
我為你的宮殿和塔樓歡呼,
。。。
愛丁娜的兒子們,友善而熱情,
張開雙臂歡迎陌生人。
。。。
你的女兒明媚而步履輕盈,
燦爛如渡金的夏日天空。
。。。

在我以前的視頻中,介紹過彭斯,他是蘇格蘭的李白。

我十分喜歡去參加世界上各大熱鬧的節日活動。 比如巴西狂歡節。一兩個月的居家不出好像《百年孤獨》,我恨不得《八十天環遊地球》,隻要還《在人間》,隻要《太陽照常升起》,我便是旅遊途中的《堂吉訶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