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都鐸王朝慣例,國王唯一合法的兒子,愛德華,成為新一任英國國王。雖然他孱弱又懦弱,學問見識都很平庸,甘當攝政大臣與議會之傀儡,但是,由於他的男性身份,朝中大臣無人反對,議會各派也相安無事。在曆屆王位更迭中,這是難得的安寧景象。
然而,失去了父親的庇佑,伊麗莎白的宮廷生活,再次變得黯然無光。
在性格呆板苛刻守舊,最愛對弟妹濫施淫威的長姐瑪麗幹涉下,她被迫遵守各種宮廷規矩,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排練戲劇,也不能隨便溜出宮門,女扮男裝混進牛津圖書館,讀新思想人士撰寫的書籍,隻能跪在教堂中,聽瑪麗的教父宣講枯燥無味,千篇一律的天主教義。
老國王活著的時候,對伊麗莎白和小安妮母女無節製寵愛,宣揚新教的自由主義,蔑視各種宮廷陳規舊俗,達到令後宮妃嬪側目,令朝中眾臣非議的地步。篤信天主教的長公主瑪麗,一直很隱忍,躲在後麵觀望這一切,很有耐心地等待她那偏心眼的父王早日去世。
三個月之後,她終於如願以償,國王父親死後,後宮中她就是最大的頭兒,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瑪麗公主從不浪費權力,在她執掌後宮的每一天,都讓伊麗莎白的日子過得很難受。這是對她母親安妮王後的報複。
當年安妮仗著年輕貌美,趕走國王的原配王後,令長公主瑪麗成了可憐的孤女,對她使盡各種冷淡折磨,在她生病的時候不給施藥,囚禁於冷宮數月之久。
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她女兒倒黴了。愛德華雖然是國王,對兩個姐姐心存善意,然而他軟弱幼稚又昏庸,絕對無法體察後宮爭鬥。
日漸長大的伊麗莎白,出落得清純秀麗動人,到哪兒都吸引男人視線,遭到長姐的妒忌,還被監護人之一,繼母的新歡情人西摩調戲。這個瀟灑浪蕩的年輕男人,在她父王死後不久,就大搖大擺出入宮闈,仗著王後的寵愛,在孤兒寡母麵前耀武揚威,而王後視而不見,縱容他的一切惡性。
在姨媽的提醒下,伊麗莎白忍氣吞聲,不敢公開反抗這個男人,卻被繼母王後罵做無恥,說她與母親安妮王後一樣,是個人盡可夫的女子。在灰暗壓抑的生活中,伊麗莎白唯有讀書,才能找到一點安慰,終日鑽在書房的她,慢慢變得沉默而內斂。
愛德華國王身體孱弱,自從登基那一天起,就不斷召集禦醫進宮看病,三天兩頭不上朝理政,一年到頭吃各種藥丸。大家都猜想他活不久,說不定明年就歇菜了。下一任王位的繼任者,必定是國王的女兒。於是攝政王與大臣們,很有預見性地巴結瑪麗,希望博得未來君主的歡心。
瑪麗姨媽手中的詔書,在她的刻意隱瞞之下,最終成為一個秘密。沒有國王的後台支持,貿然拿出詔書,隻會惹來殺身之禍。
這一聰明的舉動,挽救了伊麗莎白,也挽救了她和小安妮。
見風使舵的長公主,一向視伊麗莎白為仇敵,記恨她母親曾經的迫害,嫉妒她的年輕漂亮和才氣,她的導師在眾大臣中的聲望。
然而再羨慕嫉妒恨,她也是她的親妹妹,失去父親的庇佑,深受性別之歧視,王位繼承權得不到保障,與她一樣處境堪憐。
迫於現實壓力,她想在愛德華駕崩之後,奪回女性繼承人之位,隻好跟伊麗莎白結為同盟,一起對議會施加壓力,要求承認女性王位繼承權。姐妹兩個的感情,一度變得非常融洽。單純的伊麗莎白,從不曾防備姐姐,一心為她的事業著想,配合她的一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