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一點,我們來到大英博物館。該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1753年,內科醫生、收藏家漢斯. 斯隆爵士將他在世界各地搜
兩個多世紀以來,博物館經過幾次大規模改造、擴建;如今,
大英博物館體量宏大,展廳多達七十多個;為了迅速製定參觀計劃,
首先來到博物館的大中庭。它建成於2000年,
設計於1823年的四翼主樓組成了今天大英博物館的主體建築。
我查到中國館是在一層遠端的33號展館,於是直奔主題。
首先得經過1號展館,即啟蒙運動主題館。
該展廳分為七部分,探索了那個時代七個主要的新興學科:
來到了中國玉器展廳
向左轉入33號館,看到一幅北宋時期的畫,據傳是趙令穰所畫的“
文物多得令人目不暇接。這是古代的印章。大概製作於明清時期。
一麵類似北京故宮九龍壁的屏風牆,上下一共有四條龍。
這些玩偶是宋代的。
北宋:鳳首壺。可能是來自南海沉船。
鄭和下西洋時期的中國外銷瓷器
明朝時祭祀祖先的儀式
轉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中國展是按照朝代來排序的。
每個展覽“攤位”都有一個中文主題。
商代 - “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
商代青銅武器
雙羊尊。這件儀式用的青銅容酒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品。
商代的祭祀器皿
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現
《禮記》: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祖先們的飲食器皿。
春秋時期的編鍾。出自山西省候馬晉墓。
《詩經》:(周朝)檀車煌煌,肆伐大商
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
這個看起來像是馬車上的輪軸
《商君書》: 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生者著,死者削。
明顯的“編戶齊民”
漢代的娛樂“六博”
北朝的武士(魏晉南北朝時期)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唐·王維: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唐三彩
中國館的旁邊是南亞館。時間有限,我沒有仔細去看。
從33號館走樓梯上去一層,來到67號的韓國展館。
67號展館的左側是95號展館。裏麵展出由大維德爵士(1892
大維德花瓶(David Vases)是1351年在景德鎮生產的一對青花瓷大花瓶。
大維德花瓶,學名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共2支。
其中一支高63.8厘米,最大直徑19.6厘米,重7.7千克;
這一對花瓶是奉獻給寺廟的供器,
瓶身劃分為平行的9條帶狀區域,
最為珍貴的是在每支花瓶的瓶頸處寫有僅一處不同的題記:“信州路
在95號展廳內,差不多有1700件世界上最精美的中國陶瓷展品
宋元明時期浙江龍泉窯的出品
明清時期景德鎮出產的禦用品、外銷產品
大明正德年間印有可蘭經的瓷器
明朝中後期銷往波斯的瓷器
清朝彩瓷
看完了瓷器展後,想去第二層92號展廳看日本文物;
稍後,我們前往古埃及展廳看鎮館之寶 - 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高1.12米,刻於公元前196年。
遊客們在石碑前大排長龍。足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羅塞塔石碑在1799年被占領埃及的拿破侖法軍所發現。
兩年後,駐埃及法軍向英軍投降;
BBC對羅塞塔石碑發現者的報道。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3046478?fbclid=IwY2xjawKaQPlleHRuA2FlbQIxMABicmlkETFFTHkycUZiRHB0QkhDRzF4AR7s7SSNaKIt5_IGDWMVJO8JtAKiKc0qreKe-Y5SLy00tzWrc3RjG9nYmB1-2w_aem_SAewYIK-orO8X6ijfl3_NQ
看完羅塞塔石碑後,繼續在埃及展廳(4號展廳)逛逛。
這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雕像。該雕像創立於公元前1250年,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十三世紀)時期的棕櫚葉柱,
古埃及祭司陵墓的假門和額枋(公元前22世紀)
看完埃及展廳後,想去亞述展廳看看。
結果亞述展廳當天沒有對公眾開放。隻能在外麵拍幾張照片。
人首翼獅像。常被放置在王宮或者神廟旁。
接下來進入古希臘展廳。它由12-23號等超過十個展廳組成。
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陵墓(21號展廳)
位於現今土耳其西南部的該陵墓規模宏偉,
摩索拉斯陵墓的大理石板,
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創建於公元前390年-380年。
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頭像,
稍後,我們來到大英博物館中最具爭議的文物 -帕特農神廟石雕,
帕特農神廟興建於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衛城,
帕特農神廟模形
帕特農神廟所在的雅典衛城模形
公元五世紀末,帕特農神廟被改造為教堂;又過了一千年,
1687年,威尼斯共和國攻打雅典,土耳其人強化了衛城的防務,
1801年,
當時英國輿論對此有所爭議,
彩虹女神雕塑 - 畫麵中描述了彩虹之女神及神聖使者Iris
1832年希臘獨立之後,希臘政府開始追索這些失去的石雕,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3332942?fbclid=IwY2xjawKaQPxleHRuA2FlbQIxMABicmlkETFFTHkycUZiRHB0QkhDRzF4AR64UmiGqJb4ks7WGAalGgLvLt9zUI3ZoZLgsZx79XzgNOuZdkEuk89Ft0MQ8w_aem_khywSX3WkSYwimOY94WLcA
可能也自知理虧,大英博物館在埃爾金石雕旁放了兩頁小冊子,
基本上看完一層的展廳後,我們爬樓梯來到上層展廳。
來自英國東南部的玻璃器皿。年代為公元一世紀。
來自瑞士的頭盔。年代為十二世紀末期。
公元九世紀的不列顛物件,用於製作裝飾物
薩頓湖船葬的頭盔(公元七世紀早期)
這件非凡的頭盔舉世罕見,是盎格魯-撤克遜英格蘭僅有的四件完整
羅馬帝國在今英格蘭北部建立的要塞,守衛帝國邊疆,
羅馬帝國(上層70號展廳)
湯利女像柱(Townley Caryatid)是一座2.25米高的大理石女像柱,
這尊女像柱可追溯至羅馬時期,即公元140年至160年之間,
1787年,英國收藏家Charles Townley將其從意大利買下,
波斯帝國(今屬伊朗)展覽。上層52號展廳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年)的宮殿。Apadana
意大利的希臘人(上層73號展廳)
為了交易和搜尋原材料,尤其是金屬,古希臘人在大約公元前750
渦形雙耳噴口杯
大型陶瓷器皿在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各城是非常流行的祭祀禮品。
古塞浦路斯(上層72號展廳)
公元前的幾個世紀以來,由於塞浦路斯在地中海東部的戰略位置,
伊特魯裏亞(Etruscan)世界 - 上層71號展廳
羅馬帝國建立之前,意大利是多種不同文化的發源地,
除了幾百年幾千年前的文物外,68號展廳還展現了現代的貨幣。
在大英博物館裏逛了超過100分鍾後,我媽說累了,
我來到了博物館中心的圓形閱覽室。它於1857年竣工,
1973年,大英博物館將其保存書籍、
從圓形閱覽室二樓看下麵的餐館。
離開幾乎是裝飾物的圓形閱覽室後,我沿著通道重回上層展廳。
56號展廳展現早期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的文明。
在公元前六千年到前1500年之間,
66號展廳展現公元400年-800年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亞。
展現1896年埃塞俄比亞第一次抗意戰爭的油畫。
27號展廳美洲展館,展現秘魯的印加古文明。
最後,來到了一層的禮品店。裏麵有大量的書籍、禮品、
下午三點半,我們離開了大英博物館,
從大英博物館坐車前往西敏寺途中,倫敦正在下雨。圖為窗外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