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阪城公園後,我們乘坐Uber返回酒店。
晚上的大阪市街燈挺漂亮的。
我們去了7-11店買了熱食返回酒店吃。由於時差問題,我們晚上八點鍾就睡覺了,早上四點多起床。
這麽早,要買早餐也隻能去附近7-11店了(很多是24小時營業)。我們進去的時候,裏麵隻有一名日本中年大叔店員,一個顧客也沒有。
7-11店可以刷信用卡(很好日本商店隻收現金和Suica西瓜卡)。我們本想著在店裏用信用卡往Suica西瓜卡轉賬,結果店員直搖頭,說隻能用現金轉賬。
早上五點多,吃完早餐的我們離開酒店,搭乘地鐵轉火車,前往京都。以為這麽早應該有空位坐,誰知道遇上周一社畜(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上班的高峰期;地鐵車廂幾乎擠不進去,火車好一些,至少有人讓座給我兒子坐。
早上七點,我們到達京都站,隨後出站等公交車。
這裏上車和下車是在不同的站台。幾分鍾不到,後麵排隊的人龍已經有幾十人。
在公交車上坐了半個小時後,終於在京都東山區清水道停站。車上乘客大多在此站下車。
這裏是離開二年阪最近的車站。但從車站走過去起碼也要十分鍾。
我們來到了十年前太太住過的京都東山莊酒店。拍照紀念一下。
我們沿著產寧阪走向法觀寺,沿途都是拍照的遊人,還有各國網紅在錄視頻、直播。
法觀寺五重塔,通稱“八阪之塔”,是東山一帶的象征。
日本共產黨的訴求 - “反對修改和平憲法”。
路上正在進行施工,每隔幾分鍾就有工程車駛入,行人紛紛避讓,難為了那些正在拍攝的網紅了。
經過一段不長的石階,我們走到二年阪。
這裏自古因是通往清水寺的參拜道路之一而繁榮興盛。斜坡的兩側排著深具京都風情的日式傳統建築物,其中大多都是伴手禮商店。這一路斜坡也不會太陡峭難走,是一區可以欣賞到像是日式民宅對麵的三重之塔及坐落於四處的寺院等充滿古都風情的觀光地區。
街上的店鋪都沒有開門。印象最深的是這間大排長龍的星巴克,離它開門時間(早上八點)還有五分鍾。
從二年阪走到高台寺門口。高台寺是臨濟宗建仁寺派寺院,始建於1606年,創立者為高台院。該寺是豐臣秀吉正室寧寧(高台院)為幫亡夫秀吉祈求冥福所興建的寺院,也是秀吉去世後高台院的居所。
離高台寺開門時間(早上八點)還有一個小時,我們決定還是去清水寺看看吧。
從這裏去清水寺有兩條路。一條是近道(二年阪、三年阪),另一條是遠路(維新之道)。
維新之道兩旁幾乎都是神社、墓地、紀念碑。
靈山曆史館,有幕末維新時期的曆史展覽,上午十點開門。
山上全是墓地、神社。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裏麵提到的人物、事件。
1853年美國“黑船” 闖入日本,江戶幕府被迫廢除“鎖國令”,向西方列強打開國門。幾年間,日本相繼與歐美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被迫打開國門後,日本朝野最初的應對之道不是後來的“維新變革”,而是“尊皇攘夷”。
尊皇,即擁戴天皇,廢除幕府體係;攘夷,即把外國人、西方列強驅逐出日本。
當時,原本在日本占據絕對優勢的江戶幕府在一係列有形與無形打擊下,威信逐漸下滑。同時,一些不受幕府節製的西南外藩如長州藩、薩摩藩、土佐藩與肥前藩等改革成功,政治經濟實力大為增強,成為足以與幕府權威抗衡的雄藩。於是在幕末時政治上已從幕府統治的一元政治體係逐漸轉為主權上由朝廷與幕府並之,行政上幕藩二元的體係。
1863年,長州藩(最大城市為下關市)開始實施攘夷,藩兵封鎖馬關海峽,並炮擊航行中的歐美商船。一年後,英、法、荷、美四國聯合艦隊炮擊下關,並攻擊岸上炮台,史稱“下關戰爭”。
受到四國聯軍沉重打擊的長州藩立即轉換政策,將賠償歐美諸國的責任轉嫁給江戶幕府並與西方和好,後更積極引進西方的新技術與新軍備,訓練現代化軍隊,實力遠勝其他藩。
在下關戰爭前後,京都朝庭也發生了幾件大事,幕府暫時得勢。
1863年,尊皇攘夷誌士組成名為“天誅組”的武裝集團,對幕府宣戰;結果遭到幕府軍圍剿,大部分被消滅。
1864年7月,多名長州藩的尊皇攘夷激進派重要人物在京都池田屋開會,遭到親幕府的“新選組”突襲,尊皇攘夷派傷亡慘重。史稱“池田屋事件”。
長州藩激進派武士在此事後舉兵上京,“為藩主申冤”;結果在京都禦所西側蛤禦門外遭到薩摩藩、會津藩等士兵擊敗,久阪玄瑞等長州藩武士自殺。史稱“禁門之變”。
事變後,以征討朝敵為由,江戶幕府發動了第一次長州征討。長州藩被迫接受幕府的條件,懲罰“禁門之變”的責任人,並拆毀山口城。
1865年,高杉晉作等發動政變,控製了長州藩,成立了倒幕派政權。
同年,在脫藩的原土佐藩士阪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的斡旋下,曾經敵對的西南兩大強藩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締結政治、軍事同盟。
1866年,江戶幕府發動第二次長州征討,以消滅倒幕派政權。在得到薩摩藩的強力支援後,高杉晉作、山縣有朋、大村益次郎等指揮長州藩兵大破幕府軍,第14代幕府大將軍德川家茂病死,幕府與長州達成停戰協議。有史料指出,第二次長州征討的成敗決定著江戶幕府的繼留或覆滅。
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江戶幕府進入倒計時。這一年裏,多名倒幕派名人因故去世。
當年五月,高杉晉作因為肺結核病而在下關市病死。
當年十二月,阪本龍馬、中岡慎太郎在京都遇刺身亡。
1868年1月,明治天皇頒布王政複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阪城為居住。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
幾個月後,江戶開城,江戶幕府倒台,倒幕派勝利。一年後,仍忠於幕府的殘餘勢力被明治政府剿滅。
1869年,被稱為“維新十傑”的大村益次郎在京都遇刺身亡。
1871年,日本實現“廢藩置縣”,原長州藩政治家木戶孝允擔任明治政府的實質執政者。六年後,被稱為“維新三傑”的木戶孝允因病去世,結束了一個時代。
明治初年,上文中所提及的人物在死後與眾多反幕誌士們一同葬於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在這批英年早逝的倒幕誌士中,最有才華、也是最可惜的,當屬阪本龍馬。
路旁關於阪本龍馬的介紹和海報。
阪本龍馬,1836年生於日本土佐國(今四國島南部),為土佐藩武士。
1860年後,阪本龍馬脫藩而成為維新誌士(脫藩在當時的日本是重罪);後成為幕末開明政治家勝海舟的門生,陪同勝海舟遊曆日本各地、經辦洋務。
1865年,在阪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的斡旋下,曾經敵對的西南兩大強藩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締結政治、軍事同盟,為推翻江戶幕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神戶海軍操練所”(類似商船大學)被幕府下令關閉,擔任該所領導人的阪本龍馬不得不離開。他來到長崎,成立了商社“龜山社中”,從事進口軍火的“走私”業務。這是被幕府壟斷的貿易,不過在政治動蕩的幕末時代,各個藩國為求自保,都希望購買步槍和軍艦。
後來,阪本龍馬改組“龜山社中”,正式成立“海援隊”,是日本第一個有限公司。
為進行海運事業,海援隊向大洲藩租用蒸汽船“伊呂波丸”。
1867年5月26日晩上,“伊呂波丸”在瀨戶內海上遭到屬於紀州藩的“光明丸”海船撞沉。
阪本龍馬、“海援隊”、及沉船所屬的大洲藩要求紀州藩賠償;紀州藩仗著自己是幕府將軍的親信藩國,找借口推卸責任。阪本龍馬掏出了一本《萬國公法》,提出按照世界公認的準則處理此事。他慨然道:“欲讓世界認可日本,請自遵守此法始”。
最終在英國人亨利. 貝克爾的仲裁下,肇事的紀州藩向受害者賠償7萬兩。阪本龍馬成為第一個用《萬國公法》打官司並且勝訴的日本人。
可惜幾個月後,阪本龍馬在京都遇刺身亡,年僅31歲。凶手有兩說,一說親幕府的新選組所為,另一說為不滿阪本龍馬對武力倒幕態度曖昧的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所指使。
除了“薩長同盟”、“海援隊”、“萬國公法”外,阪本龍馬對日本的最大貢獻是提出“船中八策”。
1867年,阪本龍馬與土佐參政後藤象二郎搭乘蒸汽船從長崎前往京都。在船上,阪本龍馬提出八策,即“大政奉還”、“議會開設”、“官製改革”、“條約改正”、“憲法製定”、“海軍”、“禦親兵”、“通貨政策”,成為後來明治維新政府的重要指導方針。
阪本龍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為過去所拘泥,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我認為日本人對阪本龍馬的喜愛反應了日本人對悲劇人物的厚愛。
沿路走向三年阪,兩傍都是仿古建築,但在建築物之間,很明顯看到後麵的建築是現代風格的建築。
走到了石階最高處,一輛小貨車停在那裏。一名日本女性麻利地從車內搬運一箱箱貨品去到位於石階中段的商鋪。在這裏做生意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