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參觀廣東名園“餘蔭山房”

(2023-10-28 14:50:36) 下一個

餘蔭山房,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為清代同治年間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廣東四大名園之一,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鄔彬是番禺南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員外郎;辭職後回鄉以其祖父鄔餘蔭之名建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於1871年建成,占地麵積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園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

 

 

整座園林布局靈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裏分別建築了深柳堂、欖核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薰亭、孔雀亭和廊橋等。 園內有夾牆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三大景觀,及臨池別館、臥瓢廬、玲瓏水榭、小姐樓四大建築。

 

 

 

 

 

 

餘蔭山房西半部以長方形石砌荷池為中心,池南有造型簡潔的臨池別館;池北為主廳深柳堂。 深柳堂是園中主題建築,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廳上兩幅花鳥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側廂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畫櫥,碧紗櫥的幾扇紫檀屏風,皆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著當時名人詩畫書法。

 

 

 

 

 

 

東半部的中央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瓏水榭”,原是賦詩把酒、吟風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楊柳樓台青、臘梅花盛開、石林咫尺形、虹橋清暉映、臥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之八角玲瓏。

 

 

 

 

 

 

 

 

 

 

 

 

水榭東南沿園牆布置了假山;水榭東北點綴著挺秀的孔雀亭和半邊亭(來薰亭)。“來薰亭”半身倚牆而築,“臥瓢廬”幽辟北隅,“楊柳樓台”溝通內外,近觀南山第一峰,遠接蓮花古塔影。東西兩半部的景物,通過名叫“浣紅跨綠”的拱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此外,餘蔭山房南麵還緊鄰著一座稍小的瑜園。瑜園是一住宅式庭院,建於1922年,是園主人的第四代孫鄔仲瑜所造。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型方池一個,第二層有玻璃廳,可俯視山房庭院景色。現已歸屬餘蔭山房,兩園並在一起,起到了輔弼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